共富工坊

搜索文档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浙江海宁硖石街道西山社区党委:群众需要什么 我们就干什么
央广网· 2025-07-06 11:25
社区治理模式创新 - 西山社区探索出"有呼必应、一呼百应、未呼先应"的基层治理模式,聚焦"一老一小一新"三大群体需求 [1] - 社区创建"共富工坊"就业平台,承接4万双袜子订单,居民日收入可达100元以上 [1][2] - 工坊采用灵活工作制,允许居民根据接送孩子、做饭等需求自由安排时间 [1] 社区就业服务 - 共富工坊通过流程优化实现效率提升,按年龄段科学分工 [1] - 社区与海宁市新居民发展联合会合作,解决过万常住人口的灵活就业需求 [2] - 项目帮助退休居民获得额外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2][3] 社区教育服务 - 社区创办爱心教室,累计服务新居民子女超4000人次 [3] - 针对暑假托管需求,提前开展课程安排、学生筛选和志愿者招募工作 [3][4] - 联合大学生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服务项目 [3] 社区工作理念 - 坚持"群众需要什么,党员干部就干什么"的服务导向 [4] - 强调基层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带动居民共建温馨社区 [4] - 以满足居民需求作为社区工作的核心价值 [4]
浙江县域观察:山间工坊诠释共富路上“一个都不少”
中国新闻网· 2025-06-14 14:06
中新网丽水6月14日电(周健)自浙江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以来,一个个"共 富工坊"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推动共富的有力抓手。这些工坊规模不大,却蕴含着巨大能量,它们将 乡村闲置资源、剩余劳动力与企业需求紧密相连,奏响一曲曲幸福乐章。 放眼该省偏远山区县丽水庆元,从来料加工到农产品种植、销售,从异地搬迁居民到残障人士……找准 切口的小工坊好似灵动的毛细血管,将"养分"输送至每一寸土地,让再深的山沟里也能长出共富的"金 果实"。 "来料经济"破解就业难题 "家门口就能赚到钱,计件工资多劳多得,时间自由,生活美滋滋。"近日,在庆元松源街道同心社区, 居民陈阿姨一边动作利落地整理产品,一边笑着感叹道,"这比以前住在山上,耕田种地轻松多了。" 山区致富资源较少,部分山村更是自然灾害频发。通过异地搬迁工程,庆元众多"村民"搬进城镇变"居 民"。但"搬得下"亦要"富得起",对常年"靠山吃山"的他们而言,初到新环境,赚钱谋生并非易事。 上述同心社区是浙江省最大的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和生态移民安置小区。为破解搬迁民众就业增收难等问 题,庆元依托党建联建,在同心社区打造来料加工一条街"共富工坊",促进680余名 ...
共富路上,一起抱团干事业(一线行走)
人民日报· 2025-06-11 09:03
共富路上,一起抱团干事业,要多做资源整合的加法,更要做好激发活力的乘法 清晨,江南水乡的薄雾还未散尽,和孚镇荻港村村民杨阿细家的小院里已是一片热闹。 小渔村的每一处变化,离不开村民的敢闯敢干,也离不开基层干部的巧用心思。共富路上,一起抱团干 事业,要多做资源整合的加法,更要做好激发活力的乘法。如今在荻港村,杨阿细带动几十名村民成立 直播合作社,老茶厂的茶叶通过电商渠道远销海外,分散的力量被有效串联起来,发挥"乘数效应",释 放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澎湃动能。 (作者为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党建工作办干部王红新) 栏目投稿邮箱:rmrbzzb@peopledaily.cn [ 责编:袁晴 ] 消息传来,杨阿细第一个返回家乡。她对直播感兴趣,但首次试播就"掉链子"了,对着镜头憋得满脸通 红。于是我们邀请直播达人来村里授课,讲解直播带货技巧。她学得认真,账号粉丝越来越多。有了经 验后,杨阿细将直播技巧编成顺口溜教给乡亲们,带动大家一起通过直播创业。现在,村里已有23名固 定主播。 杨阿细的成功唤醒了不少村民的创业梦。老渔民李道胜的亲子体验馆获得了区工商联10万元创业基金扶 持,生意越来越红火;返乡青年自发成立"苕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