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圈

搜索文档
心理学|停止焦虑!三招教你分清“能管”和“管不了”的事
经济观察报· 2025-07-28 09:30
(原标题:心理学|停止焦虑!三招教你分清"能管"和"管不了"的事) 凌晨两点,手机屏幕的微光映着皱起的眉头。你一边刷着行业裁员新闻,一边盘算着自己的存款够撑多 久;明明已经累得眼皮打架,脑子里还在循环播放:明天要是下雨约会泡汤怎么办?同事会不会在背后 吐槽我的方案?这些没完没了的担忧,就像一团乱麻缠住大脑,越想越疲惫。 其实,很多让我们焦虑的事,根本不在我们的掌控范围内。而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斯多葛学派哲 学家就发现了这个问题,还给出了一个超实用的解决办法——"两分法"。后来,心理学家和职场专家把 这个智慧升级,变成了更清晰的"控制圈理论"。 控制圈理论把我们生活里的事,分成了三个"势力范围"。第一个是可控圈,这里面的事完全由你说了 算。比如今天要不要早起跑步、被批评时怎么回应、下班是追剧还是看书。这些就像是你亲手种下的小 树苗,浇水施肥、修剪枝叶,都能按照你的心意来。第二个是影响圈,虽然不能直接决定,但能通过努 力慢慢改变。就像和同事沟通优化项目流程,或者带动家人养成健康作息,虽然不能一下子让所有人听 你的,但可以用行动和沟通慢慢影响。最后一个是关注圈,这里面的事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比如明天 的天气、国 ...
任正非、巴菲特都在用的"选择性失明"法则
搜狐财经· 2025-07-26 10:16
最近,一则新闻引发热议: 《某企业高管因过度关注下属私生活,导致团队分崩离析》 评论区最高赞写道:"管得太多,是中年人的通病。" 心理学研究显示: 成功人士平均每天要过滤掉87%的无关信息 (数据来源:剑桥大学注意力管理研究中心)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为什么越厉害的人,越懂得"视而不见"? ✅ 案例:王总监带领团队3年,从不过问"谁和谁谈恋爱""谁说了谁的坏话" 金句:成年人的边界感,从学会对"关心"视而不见开始 数据:78%的精致生活照都存在刻意美化 聪明做法:把比较的时间用来精进自己 案例:董明珠回应质疑:"我从不解释,只把空调做好" ⚠️ 警惕:所有赚快钱的机会,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 计算公式:1次饭局≈3小时生命≈读完半本专业书籍 ✅ 结果:团队业绩连续8季度增长30% 真相:职场不是居委会,你的注意力在哪,成就就在哪 ✅ 现象:"35岁还不结婚?""这么拼命给谁看?" ✅ 解法:微笑点头,转身继续自己的节奏 该看的看准,该瞎的瞎透 (转发给需要"减负"的朋友) • 任正非:"我从不看网上评论" • 杨绛:"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 巴菲特:"我的成功秘诀是每天读500页书" 关闭5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