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功修炼(研发投入)
icon
搜索文档
618销冠逐本“翻车”背后,国货美妆新锐难逃“红不过三年”魔咒?
36氪· 2025-07-12 11:03
行业现状 - 逐本因成分备案不符和虚假宣传陷入舆论风波,涉事产品下架但否认质量问题[1] - 抖音TOP20美妆榜单中新锐品牌仅剩2个,珀莱雅等老牌进入"百亿俱乐部"[3] - 行业呈现"强者恒强"格局,新品牌普遍"红不过三年"[3] 新锐品牌营销策略 - 林清轩通过红山茶花原料故事打造高端定位,但因虚假宣传被罚2.1万元[4][7] - 逐本主打"东方芳疗"概念,谷雨融合《黄帝内经》推出节气护肤理念[6] - 行业普遍通过原料故事和科技背书营销稀缺性,但易陷入夸大宣传[6] 商业模式问题 - 新品牌采用"超级爆品"模式,两极定价策略(9.9元或大牌平替)[8] - 依赖明星代言+24小时直播+模板化话术的黄金公式[8][10] - 肌先知母公司拖欠4500万货款,温博士从TOP10跌至207名[11] 研发投入对比 - 欧莱雅全球拥有4000+科学家团队,20个研究中心[12] - 珀莱雅建立三级研发体系,华熙生物2024年研发投入4.66亿元(营收占比8.68%)[14] - 林清轩2024年研发费用仅0.3亿元(营收占比2.47%)[15] 技术布局方向 - 上市公司重点布局合成生物、胶原蛋白、轻医美等领域[15] - 珀莱雅推出械字号胶原蛋白敷贴,华熙生物收购胶原蛋白企业[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