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历时9年,央地合作揭秘南疆“硒腰带”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07 10:11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 - 完成南疆近21万平方千米土壤地球化学调查,采集分析土壤样品2.4万个,获取土壤中54种化学元素指标含量 [1] - 首次用数据证实博斯腾湖为"中国第一富硒湖",湖底泥硒元素含量均值达0.63毫克/千克,富硒水产富硒率达92.5% [1][12] - 覆盖南疆97%的耕地,获取了南疆迄今最系统、空间精度最高、指标最全的土壤地球化学填图国情实测数据 [5] 优质耕地资源分布 - 划定优质耕地90.8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19% [6] - 圈定Ⅰ等绿色食品产地耕地土壤适宜区210.27万亩,占比5.07% [6] - 优质土地主要分布在焉耆盆地、库拜盆地、阿克苏河沿线和喀什西部等地区 [6] 富硒资源分布特征 - 发现近4900万亩富硒土地,其中富硒耕地1130万亩,占南疆耕地面积27% [9] - 形成长度近千千米的"硒腰带",阿克苏地区富硒土地面积最大达1912.05万亩 [9] - 精细化圈定天然富硒土地186.83万亩,成功申报中国地质学会天然富硒地块5处(29.57万亩) [12] 特色农产品开发 - 发现15种天然富硒农产品,包括3种粮食作物、7种果蔬、3种畜牧产品和2种调味品 [11] - 小麦、水稻、玉米、孜然、辣椒等农作物较易吸收土壤硒元素,鸡蛋、鱼肉硒含量聚集明显 [11] - 建成富硒农产品种植示范园5处、富硒特色食品产业基地1处、富硒科普展馆1处 [13] 调查方法与模式创新 - 采用"中央财政示范引领+地方财政跟进"模式,累计投入389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 [5][10] - 自主研发特色土地资源查询系统,打通成果应用"最后一公里" [13] - 发布新疆首个富硒食品分类团体标准,为市场监管提供依据 [13] 未来发展规划 - 加快构建南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网,重点区域部署1:5万调查工作 [14] - 加强焉耆盆地富硒产业技术支撑,助推"西域硒都"品牌建设 [14] - 开展矿质元素迁移转化研究,为特色资源保护开发提供科学支撑 [14]
天津瑞禾天盛商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395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6-18 11:54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天津瑞禾天盛商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魏仕宇,注册资本39500 万人民币,由天津蓟州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企业名称天津瑞禾天盛商贸发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魏仕宇注册资本39500万人民币国标行业农、林、 牧、渔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农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地址天津市蓟州区州河湾镇香林 路1-20号303室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营业期限2025-6-17至无固定期限登记机关天津市蓟州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序号股东名称持股比例1天津蓟州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100% 来源:金融界 经营范围含食用农产品批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园林 绿化工程施工;城市绿化管理;灌溉服务;土石方工程施工;土地整治服务;花卉种植;水果种植;坚 果种植;茶叶种植;草种植;石斛种植;谷物种植;蔬菜种植;中草药种植;树木种植经营;食用菌种 植;园艺产品种植;食用农产品零售;森林经营和管护;地产中草药(不含中药饮片)购销;林业产品 销售;礼品花卉销售;林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农副 产品销售;农作物秸秆处理 ...
长在戈壁大漠的绿色蔬菜38小时直达粤港澳餐桌
中国新闻网· 2025-06-16 23:37
行业概况 - 民勤县位于腾格里与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交汇处,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日照超3000小时,昼夜温差达15℃以上,祁连山冰川融水形成"高光照、大温差、零污染"的独特环境,铸就大漠蔬菜"高营养、富糖分、零农残"的黄金品质 [2] - 民勤县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佳果蔬生产基地之一、重要的西菜东调基地和设施蔬菜优势产区,蔬菜面积和产量均位居甘肃省前列 [3] - 截至目前,民勤县已建成集中连片万亩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2个、千亩标准化生产基地16个,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产量达10.63万吨 [3] 商业模式 - 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土地整村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集中打造特色蜜瓜、出口茴香、精细果蔬、优质肉羊等产业带 [1][2] - 发展"平台企业+农业基地""生鲜电商+产地直发"等新业态新模式,优化冷链基础设施布局和冷链体系建设,强化产地预冷、延伸冷链末梢 [3] - 通过招商引资、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建成以松花、西兰花为主的特色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甜美南瓜、娃娃菜等特色蔬菜 [1] 市场表现 - 民勤县苏武现代农业产业园供港喷灌蔬菜基地每日蔬菜销量达18万斤,外运量持续保持高位,产品通过38小时冷链物流直达粤港澳地区 [1] - 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水源洁净等优势使基地种植的蔬菜在粤港澳地区市场认可度很高 [1] - 民勤县锚定优势单品、优势时段和优势区域"三优战略",构建"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2] 产业链布局 - 以农业机械化支撑建设储藏、保鲜、包装等初加工设备设施,开发特色精深加工产品,拓展运销服务等相关产业 [3] - 聚焦产地"最先一公里"和城市"最后一公里",引导存量冷链设施资源集中,畅通高品质农产品上行新通道 [3] - 精准划定各镇主导产业图谱,对症施策、量体裁衣、靶向发力,聚力打造"农业硅谷、农创高地" [2]
陕西淤地坝建设成效显著
陕西日报· 2025-06-15 08:33
淤地坝建设成效 - 陕西作为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省份之一,将淤地坝建设作为破解黄土高原生态与发展难题的核心抓手,取得显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 -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工程措施,也是提高农业产出和带动群众增收的有效载体 [1] - 截至2024年底,全省累计建成淤地坝3.5万座,占全国总数的58.6% [2] 建设管理措施 - 建立省负总责、部门协同、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多部门紧密配合强化要素保障 [1] - 以控制入黄泥沙为目标,重点布局多沙粗沙区和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以小流域为单元系统谋划 [1] - 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从勘测设计到竣工验收全面强化各方职责 [1] - 推广水坠法筑坝、土工膜防渗等新工艺新材料,开展新型柔性溢洪道等技术研究 [1] 运营维护机制 - 推行县有技术指导、镇有应急抢险、村有巡查管理、组有义务养护的"四位一体"管护机制 [2] - 在重点淤地坝安装监测设施,推动智能化信息化监管 [2] 综合效益 - 累计拦泥58亿吨、淤地90万亩,年增产粮食3亿公斤 [2] - 通过拦沙淤地强化土地后备资源储备,加快耕地集中连片改造 [2] - 发展坝地经济作物种植和设施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2] - 拓展生态旅游和特色产业,解决干旱地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问题 [2]
2025年国际马铃薯日庆祝活动在京开幕
新京报· 2025-05-30 18:16
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粮之一,数十亿人以马铃薯为主食,"马铃薯是粮食安全的稳定器,也是可 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卡洛斯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之 一,中国通过抗病品种研发与绿色种植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并通过多方协作机制实现了全价值链 生产力的跨越式提升。" 活动现场,200多位来自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国际组织、社会团体、私营企业的代表,就马铃薯与粮 食安全、中国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国甘薯产业发展等议题做了专题报告。现场还启动了"绽放薯 光助力乡村振兴公益行"倡议,促进马铃薯产业对乡村振兴的贡献。同日,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还 举办了第三届开放日活动,与会代表前往其延庆基地实地参观马铃薯育种资源中心、现代化温室和实验 室等,深入了解马铃薯科研创新成果。 2023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5月30日定为"国际马铃薯日",以彰显马铃薯在保障粮食安 全、减少贫困、改善民众生计、传承农业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并指定由联合国粮农组织牵头开展全 球庆祝活动。今年国际马铃薯日的主题为"塑造历史,丰泽未来",旨在强调马铃薯在保障全球粮食安 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民生福祉方 ...
对话智利前农业部长安东尼奥·沃克:中智可围绕农牧渔业深化合作,推动贸易提质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9 19:4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舒晓婷 北京报道 5月15日,安东尼奥·沃克在中国-智利企业家委员会20周年年度会议上发言称,长期以来,中国和智利 之间保持着非常良好的经贸关系和外交关系,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化合作。智利农产品以质量著称,正从 粮食和农产品的出口国向生态农业服务和农业生态系统出口转型。农业、牧业、渔业等领域的发展对于 智利的经济转型十分重要,希望双方围绕这些领域深化合作,推动中智贸易提质升级。 安东尼奥·沃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智利车厘子新鲜且味道甜美,并且在中国春节期间可以供 货。这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是好消息。他表示,对未来智利车厘子对华出口前景保持乐观。 安东尼奥·沃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智利拥有丰富的水土资源以及良好品质的产品,生产大量的 葡萄酒、新鲜食品、干果、肉类等,并向中国出口相关食品。我们长期与中国保持合作关系,双方对彼 此的文化都有所了解。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对未来中国和智利的合作前景非常乐观。我相信双方将会迎 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前,全球面临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挑战。在安东尼奥·沃克表示看来,推动粮农产业发展,需要"向技 术求答案、向创新求解法"。而中国在促进脱贫和农业发展水平 ...
政策春风催生饲料产业变革
经济日报· 2025-05-15 06:04
在当前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极端天气频发背景下,粮食进口存在不确定性,饲料粮 稳定供应面临挑战。充分开发利用非粮饲料资源,挖掘国内饲料资源潜力,提高饲料自给率,很有必 要。 有关部门日前印发《养殖业节粮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充分挖掘利用非粮饲料资源"。我国农业废 弃物、工业副产品、厨余垃圾、动物屠宰下脚料等非粮饲料资源丰富、种类多样。充分挖掘利用非粮饲 料资源,将这些放错位置的资源转化为优质饲料,推动饲料格局从"粮食依赖"向"多元供给"转变,既缓 解粮食安全压力,又降低养殖成本,开辟了绿色农业发展新路径,可谓一举多赢。 我国是畜牧养殖大国,传统饲料以玉米、大豆等粮食为主,人畜争粮矛盾突出、对外依存度高。我国粮 食产量已经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但也付出了巨大生态代 价。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升,肉蛋奶消费增加,带动饲料粮消费增加,饲料粮供需矛盾成为我国 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矛盾。为满足国内饲料粮供应,我国每年大量进口饲料粮,大豆、玉米及其替代品 进口量占粮食总进口量比重超90%。在当前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极端天气频发背景 下,粮食进口存在 ...
科学家揭秘豆科植物待“菌”之道
科技日报· 2025-05-08 09:16
原标题:科学家揭秘豆科植物待"菌"之道 科技日报上海5月7日电 (记者王春)豆科植物既能"热情招待"根瘤菌来获取氮肥,又能坚决抵抗 病原微生物的侵害,是什么让它如此"有礼有节"地对待不同微生物?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 学卓越创新中心获悉,该中心王二涛研究团队解开了这个谜团:豆科植物拥有一套能精准辨别根瘤菌 的"信号识别系统"。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上。 研究团队发现,当根瘤菌靠近时,豆科植物会分泌一种名为"结瘤因子"的信号分子,细胞表面的受 体蛋白能够识别这一信号。研究团队进一步研究后还发现,细胞质内的类受体激酶蛋白MtLICK1/2在信 号传递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该蛋白能促使植物形成根瘤器官,允许根瘤菌进入植物细胞共生固氮。 研究人员表示,类受体激酶蛋白MtLICK1/2不仅能够帮助植物"开门迎客",与根瘤菌建立共生,还 能帮助植物"关门御敌",在根瘤菌侵染初期迅速抑制免疫反应,避免植物对根瘤菌"误伤"。MtLICK1/2 如同既能识别友军又能阻挡敌人的"卫兵",在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互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合作"堪称典范——植物为根瘤菌提供住所(根瘤器官)和食物 ...
果树“打吊瓶”、无人驾驶播种机……科技“金钥匙”解锁乡村振兴新图景
央视网· 2025-04-27 19:55
央视网消息:阿拉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是新疆南疆最新打造的特色高效节水蔬果生产基地。进入4月下旬,基地 大棚迎来蔬果丰收期。智能温室大棚内,智能灌溉及环境监测系统,破解了沙漠农业的环境制约。当地的沙漠农业项目有哪些先进科技?今年 大棚里又培育出了什么让人意想不到的新苗? 设施农业让沙漠里瓜果飘香 这里就是阿拉尔市国家农业科技园,记者身后的这些树苗就是当地首次试种成功的蓝莓树。现在,一颗颗蓝莓已经挂满枝头,工作人员正 在将新鲜的蓝莓采摘打包。 新疆木垒:12万亩鹰嘴豆开播 一穴一粒精量播种 阿拉尔市是典型的新疆南疆干旱地区,当地年降水量只有不到50毫米,但蒸发量却高达2500毫米以上,干旱少雨的气候和塔克拉玛干沙漠 炙热阳光让这里成为了新疆重要的优质商品棉产区。而这座由援疆资金建设的现代化大棚则是当地利用科技力量在沙漠气候条件下发展高附加 值农业的新尝试。 果树"打吊瓶""滴箭"实现"节水+防虫" 这样的一座现代化大棚里,除了温度、湿度、光照的控制全部自动化以外,还有很多最新种植方式被使用。在这片蓝莓树的底部有特殊灌 溉管道,看上去特别像给树干"打吊瓶",其实这些树木非常健康,这些看似输液管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