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AI
icon
搜索文档
中标千万级单产提升项目 小草数字“农业AI”战略落地加速
证券日报网· 2025-10-29 21:46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中标内蒙古托克托县2025年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项目,中标金额为1258.8万元,进一步夯实了在智慧农业领域的业务拓展与营收基础 [1] - 公司作为项目技术支持方,将全面负责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建设与运营 [1] - 公司于2024年10月28日在新三板挂牌,并于2025年5月进入创新层,此次中标体现了公司在智慧农业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市场认可 [1] 项目具体内容与技术方案 - 项目将在六个乡镇开展差异化技术示范,重点推广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等关键技术 [2] - 公司依托以“农业AI+智能硬件”为核心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与专家知识库,构建“感知-决策-执行”闭环管理模式,实现水肥资源的精准配置与作物全程智能化管理 [2] 行业前景与战略意义 - 项目的实施为公司在智慧农业板块的业务复制与区域推广提供了示范样本 [2] - 随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持续深化与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公司有望借助资本市场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持续拓展订单规模,增强盈利能力 [2]
博鼎集团跨界闯入农机市场 引领源头创新提升终端格局
经济观察网· 2025-10-28 12:57
公司概况与市场进入 - 中农博鼎智能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是博鼎精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在2025年10月的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博览会上首次亮相,以1300平米展位跻身参展企业前三 [1] - 公司展示了从智驾电控系统、发动机、动力换挡变速箱到全系列智能拖拉机的全套产业链,核心零部件100%自主研发制造,整机约95%自研,其产业链完整度在全球农机行业独树一帜 [1] - 博鼎集团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构建了"技术研发—核心部件制造—整机集成—系统平台"的全生命周期新业态 [2] 产品与技术优势 - 中农博鼎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批智能拖拉机,其电控总成系统形成"中央大脑",解决了传统拖拉机因外部采购核心部件导致多个"大脑"互不匹配、效率低下、成本高的问题 [3] - 公司的电控系统可对发动机关键指标实时调控,使其始终处于最佳状态,独创的可变气门技术可提升热效率10%至20%,并节省数万元后处理装置 [4] - 源头性技术创新使公司在与同型号拖拉机效率提升25%、节能10%以上的情况下,售价能够直接减半 [5] 生产能力与市场规划 - 2025年10月6日,中农博鼎投资30亿元新建的一条年产5万台拖拉机的自动化产线正式投产启用 [3] - 在3天展会期间,公司获得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家经销商现场签约订购4200余台拖拉机 [6] - 按规划,2026年中农博鼎拖拉机产能将达5万台,同时通过OEM方式对全行业出售动力总成系统5万台套,以帮助提升中国农机产业的智造水平和竞争力 [6] 行业背景与政策环境 - 中国农机行业有8000多家企业,其中拖拉机工厂达200多家,但行业总产值仅相当于2个美国约翰迪尔公司,呈现出"散、小、乱"的竞争格局,技术水平落后国外三十年 [3] - 2025年被称为"中国农业AI元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推进农机装备全程全面升级",智能农机装备市场即将迎来政策红利 [3] - 拖拉机作为农机具"母机"在农业现代化中扮演核心角色,欧洲高端拖拉机售价可达300万元人民币起 [2]
大北农(002385) - 2025年10月2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26 16:08
财务业绩概览 - 2025年前三季度整体营业收入207.44亿元,同比增长3% [3]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57亿元,同比增长92.56% [3]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000余万元 [3] - 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8.17亿元,同比下降3.58% [3] - 2025年前三季度管理费用10.19亿元,同比下降5.66% [3] - 2025年前三季度财务费用3.59亿元,同比下降9.51% [3] 饲料业务 - 2025年前三季度饲料产品收入134.23亿元,同比下降4.67%,占总收入64.71% [3] - 饲料产品外销销量401.62万吨,同比增长2.9% [3] - 饲料产品内销销量140.41万吨,同比增长13.95% [3] - 东北平台自用饲料约100万吨,内外销加自用合计约640万吨 [4] - 饲料产品毛利率12.32% [4] - 猪料外销销量317.65万吨,同比增长4.18%,收入103.95亿元,同比减少2.56% [4] - 反刍料外销销量41.23万吨,同比减少7.14%,收入13.16亿元,同比减少11.77% [4] - 水产料外销销量17.97万吨,同比减少8.12%,收入8.34亿元,同比减少26.31% [4] - 禽料外销销量24.35万吨,同比增长16.72%,收入8.41亿元,同比增长12.48% [4] 生猪养殖业务 - 2025年前三季度控股公司生猪出栏316.08万头,收入49.03亿元,同比增长13.97% [3][5] - 肥猪出栏占比78%,仔猪占比19% [5] - 肥猪出栏中公司+生态农场模式占比84% [5] - 9月份生猪销售均价12.91元/公斤,近期商品猪完全成本12.6元/公斤(含参股公司) [5] - 截至9月30日控股公司存栏生猪约270万头,其中基础母猪和后备母猪约23万头,育肥猪约200万头 [5] - 参股东北平台商品猪完全成本可低至12.1元/公斤 [10] 种业业务 - 2025年前三季度种业产品销售收入5.13亿元,同比增长81.07% [3] - 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销量2044万公斤,同比增长151% [5] - 截至9月30日种业合同负债(预收款)近12亿元,其中玉米8亿余元,水稻3亿余元 [5][9] - 创种科技在2024年度全国商品种子销售总额20强企业中排名第三,民营种业企业第一 [6] - 创种科技在杂交玉米商品种子销售10强中排名第五,杂交水稻10强中排名第三 [6] 大豆业务进展 - 公司拥有6个国家审定的生物育种大豆品种,占全国审定总数19个的32% [6][8] - 脉育526在内蒙古兴安盟亩产达700斤,较普通大豆300多斤/亩显著提升 [7] - 脉育511入选2025年农业主导苗头型品种,在吉林梨树县测产亩产373.3公斤 [10] 性状业务优势 - 全国160个转基因玉米审定品种中,使用公司性状的95个,占比59% [8] - 全国19个转基因大豆审定品种中,使用公司性状的6个,占比32% [8] - 截至9月30日本年度性状业务收费已高于去年全年水平 [10] - 4个大豆性状产品获得阿根廷种植许可,3个获得巴西、乌拉圭种植许可 [8] - 公司是唯一在巴西、阿根廷、乌拉圭获得正式种植许可的国内企业 [8] - 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大豆性状DBN8205近期获批阿根廷种植许可 [8]
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在京举行
经济日报· 2025-10-17 08:13
大会概况与核心主题 - 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开幕,主题为“践行大食物观,共建韧性食物供应体系” [1] - 大会汇聚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位涉农领域嘉宾,包括科学家、企业家及青年代表 [1] - 大会采用“1+7+1+N”框架,包含开幕式、7场专题会议、世界农业科技博览会及40余场平行会议 [2] 国际合作与平台建设 - 中国已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双边农业科技对话机制,并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2] - 大会被视为促进对话、搭建合作联盟的纽带,助力开启新合作项目并强化现有关系 [4] - 非洲水稻中心总干事表示,中国展示的最新技术成果为非洲农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3] 农业科技前沿与挑战应对 - 全球人口预计在2049年达到100亿,可持续生产足够粮食是重要考验 [3] - 应对气候变化、土壤退化等挑战需结合基因组编辑、AI、机器学习等现代技术与传统智慧 [5] - 国际社会应加强技术合作,加大对发展中国家投资,以提升其农业生产力与粮食供应能力 [5] 人工智能与技术创新应用 - 中国农业大学发布神农大模型3.0,覆盖育种、种植、养殖等多场景,具备知识问答与生产决策推理功能 [7] - 该模型实现“小体积、高智能、低成本”,增强复杂任务推理能力并降低部署门槛 [7] - AI正助力加深对植物生物学和基因的理解,并预测事物发展,需要强有力合作以制定数据访问等政策 [6] 中国方案与未来方向 - 中方建议携手突破食物供给边界,搭建跨国界跨学科创新平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6] - 中国将以提升全球农食系统抗风险能力为目标,推动各国加强政策协同与知识经验共享 [6] - 世界农业科技博览会展览面积约1万平方米,吸引150余家展商参展 [2]
当 AI 遇见土地:丰农控股七年深耕的 “科技突围”
南方农村报· 2025-05-31 10:34
公司发展历程 - 丰农控股的AI探索始于2017年江西赣州的一场农资推广会,农户关于柑橘黄叶病的提问促使公司转向农业AI研发[10][11][12] - 2017-2024年间构建了从病虫害识别到全产业链管理的数智农业生态,覆盖全国数十万亩土地[6][7][8][9] - 2022年推出数智丰农DAP管理系统,实现农业生产全流程智能化管理[47][48][49] - 2024年推出"学农AI助手1.0",2025年升级为"丰农AI问答",累计解答超600万个问题[60][61][62][66] 核心技术突破 - 自研算法实现2秒内完成作物病害识别,准确率达98%[38][39] - 构建涵盖2100种作物的原始数据库,单张图像标注维度超50项[29][31] - 突破机器视觉校正、小样本学习等核心技术瓶颈[37][38] - 开发"铁三角"研发体系:大数据算法+农学知识+农作经验[70][71][72][73] 产品应用成果 - "识农"小程序实现5秒内完成病虫害诊断并给出防治方案[2][3][23] - 南沙火龙果基地应用DAP系统使产期预测误差<1天,节电4.8万元/百亩,溢价超20%[52][53][54][55] - "丰农AI问答"服务20多万用户,成为国内使用量最大的农业AI工具[65][66] - 教育平台"天天学农"拥有6万节课程、100万条知识内容和800万用户[82][83] 数据与生态建设 - 累计采集千万张农业图片数据,构建300多个作物管理方案[84][85] - 建立从智能识别到全产业链管理的AI服务体系,覆盖精准测报、农事决策等环节[87][88][89] - 与中科院、工程院、华南农大等机构开展深度合作[44][45] - 计划在2025年6月21日发布全新数智生态体系及AI成果[93][94] 行业影响 - 将传统农业推入"算法驱动、智能管理"新纪元[8][9] - 开创"手机拍一拍,病害早知道"的农业生产新场景[39] - 通过AI技术解决农户"认知困境"和"决策无道"难题[16][17] - 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