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值化产品

搜索文档
银行理财估值整改行至半程,有理财子已提前“交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5 20:43
银行理财估值整改进展 - 行业整改进度呈现差异化特征 部分股份行如华南地区某股份行已在去年底全面完成整改 [1] - 监管设明确时间表要求6月底前整改50% 年底前全部完成 按月反馈涉及产品余额/资产余额/偏离金额 [1] - 华北城商行理财子表示整改难度低 因涉及业务量少 华东股份行则调整策略缩短债券久期应对新规 [2][3] 估值方法监管要求 - 禁止使用收盘价/平滑估值/自建模型 强制采用中债/中证/外汇交易中心当日估值 资管计划需穿透管理 [1] - 正偏离收益需返还原客户 禁止用于新产品宣传 整改报告需含计划/措施/时限 [1] - 新规消除"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统一估值标准使机构公平竞争 回归净值化本源 [3] 对投资策略的影响 - 理财子普遍缩短债券久期以控制净值波动 信用债投资更趋谨慎 [2][3] - 合资理财子反映收盘价估值限制增加收益波动管理难度 [3] - 部分机构出售收盘价估值资产遇流动性难题 债券绝对收益处于历史低位加剧票息保护压力 [4][5]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整改后银行理财与债基风险收益特征趋同 或面临客户流向公募债基的竞争压力 [5] - 银行理财保留两大优势:储蓄客户天然信任度 以及更灵活的资产配置能力(含衍生品/ETF等工具) [6] - 头部机构凭借风控/品牌优势或扩大份额 中小机构需强化投研能力建设 [7] 投资者行为与产品定位 - 净值波动加大可能引发风险敏感型客户赎回 保守型客户或转向存款产品 [5][7] - 客户对理财产品定位存在认知偏差 需加强波动承受能力教育 [7] - 行业需平衡净值真实反映与客户预期 过渡期内面临规模增长放缓压力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