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理财估值整改
icon
搜索文档
银行理财周度跟踪(2025.7.21-2025.7.27):理财市场半年报出炉,债市调整致理财收益普降-20250731
华宝证券· 2025-07-31 18:1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理财公司产品存续规模增长显著 截至2025年6月末 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30 67万亿元 同比增加7 53% 32家理财公司存续规模27 48万亿 同比增加12 98% [3][10] - 理财产品负债端呈现拉久期倾向 1年以上的封闭式产品存续规模占比达72 86% 较去年同期增加4 99个百分点 [3][10] - 固收类产品占绝对主导 存续规模29 81万亿元 占比97 20% 现金管理类产品存续规模6 40万亿元 占比25 79% 较去年同期减少7 09个百分点 [3][11] - 理财产品投资公募基金比重上升至4 2% 较一季度末上升1 2个百分点 投资信用债比重下降至38 79% 较去年同期减少2 34个百分点 [3][11][12] - 工银理财创新推出"固收+港股IPO打新"策略产品 运用20%以内仓位参与港股IPO项目 [4][13] 收益率表现 - 现金管理类产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1 35% 环比下行2BP 货币型基金收益率1 21% 环比下行1BP [4][14][17] - 各期限纯固收和固收+产品年化收益率普遍下降 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7BP至1 73% [4][15][18][21] - 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2 02% 环比上行1 23个百分点 信用利差走扩4 06BP [5][23][26] 同业创新动态 - 港股IPO重返全球募资首位 2025年上半年募资额达1067亿港元 为去年同期近8倍 [13] - 工银理财智悦私银尊享产品采用多策略组合管理 设置"目标止盈"机制 [4][13]
银行理财周度跟踪(2025.6.23-2025.6.29):股债跷跷板效应凸显,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承压-20250701
华宝证券· 2025-07-01 19:2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上周现金管理类产品与货币型基金近7日年化收益率环比上行,但各期限纯固收和固收+产品年化收益率多数环比回落,债市震荡偏弱,理财公司下调业绩比较基准,理财产品收益率中长期或承压;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环比上行但仍处低位,信用利差环比收窄,后续信用利差若走扩或令破净率承压 [4][14][16][2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监管和行业动态 - 6月24日六部门联合印发意见,提到创新金融产品规范投资理财业务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 [3][10] - 银行理财估值整改迎“年中考”,多家银行理财公司计划6月底前完成半年度估值整改,主要集中于收盘价估值法 [3][11] - 6月26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境内164家公募基金管理机构管理资产净值33.74万亿元,较4月底增长6255.33亿元 [3][12] 同业创新动态 - 6月23日三花智控港股上市,工银理财、中邮理财作为基石投资者分别获配2000万美元投资份额 [3][13] 收益率表现 - 上周现金管理类产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1.42%,环比上行1BP;货币型基金近7日年化收益率1.32%,环比上行2BP;二者收益差环比回落1BP [4][14] - 上周各期限纯固收和固收+产品年化收益率多数环比回落,债市震荡偏弱,受股债跷跷板等因素影响 [4][16] - 6月末理财估值整改深化,理财公司配置重心或向低波动资产倾斜,业绩比较基准下调,中长期收益率或承压 [4][17] 破净率跟踪 - 上周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0.83%,环比上行0.1个百分点,仍处低位,信用利差环比收窄1.56BP [4][25] - 5月以来信用利差持续收敛至历史低位,后续若走扩或令破净率承压 [25]
【银行理财】股债跷跷板效应凸显,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承压(2025.6.23-2025.6.29)
华宝财富魔方· 2025-07-01 19:15
监管和行业动态 -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提出创新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规范居民投资理财业务,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 [2][5] - 银行理财估值整改迎来"年中考",多家银行理财公司透露6月底前完成估值整改的半年度计划,整改主要内容为"以丰补歉"和收盘价估值法,其中收盘价估值法涉及产品数量更多、资金规模更大 [2][5] -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4家,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3.74万亿元,较4月底增长6,255.33亿元,为2024年以来第八次创历史新高 [2][6] 同业创新动态 - 工银理财、中邮理财参与三花智控港股IPO基石投资,分别获配2000万美元投资份额,其他基石投资人包括英国施罗德集团、新加坡政府投资基金等全球一线投资机构 [2][7] - 工银理财创新推出"固收+港股IPO"策略系列产品,采用港股IPO投资策略增厚收益,重点关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领域港股IPO项目 [7] - 中邮理财以"五篇大文章"为指引,夯实权益投资能力建设,秉承绝对收益、稳健低波理念,积极布局多资产多策略,"固收+产品"快速发展 [7] 收益率表现 - 上周现金管理类产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录得1.42%,环比上行1BP;货币型基金近7日年化收益率报1.32%,环比上行2BP,两者收益差环比回落1BP [3][8] - 各期限纯固收和固收+产品年化收益率多数环比回落,受股债跷跷板效应、资金面季节性收敛等因素影响,债市震荡偏弱 [3][9] - 银行理财公司普遍下调业绩比较基准,预示理财产品收益率中长期或仍将承压,加强多资产、多策略布局和投研体系是关键破局路径 [3][10] 破净率跟踪 - 上周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0.83%,环比上行0.1个百分点,仍位于低位,信用利差环比收窄1.56BP [3][14] - 5月以来信用利差持续收敛,目前被压缩至2024年9月以来历史低位附近,性价比有限,后续若持续走扩或令破净率承压上行 [3][15]
银行理财估值整改行至半程,有理财子已提前“交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5 20:43
银行理财估值整改进展 - 行业整改进度呈现差异化特征 部分股份行如华南地区某股份行已在去年底全面完成整改 [1] - 监管设明确时间表要求6月底前整改50% 年底前全部完成 按月反馈涉及产品余额/资产余额/偏离金额 [1] - 华北城商行理财子表示整改难度低 因涉及业务量少 华东股份行则调整策略缩短债券久期应对新规 [2][3] 估值方法监管要求 - 禁止使用收盘价/平滑估值/自建模型 强制采用中债/中证/外汇交易中心当日估值 资管计划需穿透管理 [1] - 正偏离收益需返还原客户 禁止用于新产品宣传 整改报告需含计划/措施/时限 [1] - 新规消除"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统一估值标准使机构公平竞争 回归净值化本源 [3] 对投资策略的影响 - 理财子普遍缩短债券久期以控制净值波动 信用债投资更趋谨慎 [2][3] - 合资理财子反映收盘价估值限制增加收益波动管理难度 [3] - 部分机构出售收盘价估值资产遇流动性难题 债券绝对收益处于历史低位加剧票息保护压力 [4][5]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整改后银行理财与债基风险收益特征趋同 或面临客户流向公募债基的竞争压力 [5] - 银行理财保留两大优势:储蓄客户天然信任度 以及更灵活的资产配置能力(含衍生品/ETF等工具) [6] - 头部机构凭借风控/品牌优势或扩大份额 中小机构需强化投研能力建设 [7] 投资者行为与产品定位 - 净值波动加大可能引发风险敏感型客户赎回 保守型客户或转向存款产品 [5][7] - 客户对理财产品定位存在认知偏差 需加强波动承受能力教育 [7] - 行业需平衡净值真实反映与客户预期 过渡期内面临规模增长放缓压力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