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凉燥
icon
搜索文档
秋分节气,这份健康处方请收好
央视网· 2025-09-23 16:23
秋分是"秋燥"的关键阶段,但秋分前后的"燥"有明显区别:秋分前因为仍残留夏季的余热,空气干燥且温度偏高,这个时候称 为"温燥",容易引发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皮肤瘙痒等症状。秋分后冷空气增多,气温下降,"燥"与"寒"结合形成"凉燥",除了干 咳、皮肤干裂等干燥症状,还可能伴随怕冷、鼻塞、流清涕等类似"风寒感冒"的表现,尤其北方地区因降水少、风力大,"凉燥" 更 为明显。 央视网消息:朝问健康,关注健康生活。9月23日迎来 "秋分" 节气。俗话说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面对季节变换,我们 该如何做好健康防护呢?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伯礼:秋分以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凉,气温明显降低,秋分节气特点是阳气收敛、阴气增长,并且这个节气 的特点,一是气温逐渐降低,二是天气干燥。一个寒、一个燥是秋季的主要的特点。因为天气寒冷,血管收缩,容易造成血压增 高;天气干燥,雨水少了,所以血液容易黏稠。这两种情况加在一起,心脑血管疾病是高发的季节,所以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 说,秋季特别是天刚刚转冷的时候一定要多多注意。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伯礼:民间有春捂秋冻的说法,但是秋冻要掌握度,不能过度。如果说天气比较凉了,例如低于18摄氏度, ...
AI科普:秋分“凉燥”起 养生重“温润”
新华社· 2025-09-23 14:19
技术:于卓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策划:张宋红 记者:马丽娟、唐紫宸 "故园应露白,凉夜又秋分。"9月23日是秋分节气。秋分后,昼夜温差加大,人体易受"凉燥"侵袭,出 现口干、皮肤干、感冒等不适,此时养生重在"温"与"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