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养生

搜索文档
秋分养生重在“防秋燥”
每日商报· 2025-09-25 11:01
在饮食的忌口方面,秋分时节关键是要避免吃生冷的食物,"秋分后冰饮、凉菜要尽量避免,否则 容易导致腹泻或消化不良。"徐嫚丽说,要避免吃辛辣燥热的食物,像是辣椒、生姜、羊肉等食物容易 导致"上火",反而会加重"秋燥"症状。 另一方面,随着秋分到来,白昼逐渐缩短,夜晚逐渐拉长,此时要顺应自然规律,及时调整作息。 保持早睡早起,尽量在晚上11点前睡觉,早上6-7点起床。同时,注意做好保暖防护。比如晚上睡觉前 要盖好肚子,避免腹部因受凉而影响胃肠的消化;睡前可以用温水适当泡脚,有利于血液循环,促进睡 眠。 俗话说"伤春悲秋",进入秋季容易让人产生低落、伤感的情绪。徐嫚丽认为,当情绪低落时身体也 会变得沉重,可以多出门走走,缓解低落情绪,多晒晒太阳,让心情更愉悦。 近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进入秋分时节,气 温逐渐降低,昼夜温差加大,空气中的凉意愈发明显。秋分时节,应该如何养护身体?又有哪些养生技 巧呢?来听听中医专家怎么说。 "秋分是'养阴'和'保暖'的关键时期。"浙江省新华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中医师徐嫚丽说,秋分养生 的重点在于润燥养肺、防寒保暖。 秋分过后,"秋燥"会更明显 ...
秋意渐浓 健康防护正当时
中国经济网· 2025-09-24 14:06
中国经济网9月24日讯(记者 韩璐)9月22日是秋分节气,此时昼夜平分,我国大部分地区步入秋高气 爽时节,但北方冷空气活动渐强,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增大。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时令节气与健康"发 布会,聚焦秋分养生、疾病防治等话题,为公众送上健康指南。 中医妙招应对秋季常见病 秋季早晚温差大,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及腹泻等疾病高发。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 黄欲晓指出,今年秋分"燥湿交织",干燥易致口鼻不适,湿气影响脾胃功能,增加腹泻风险。 针对过敏性鼻炎,可按压鼻翼外缘中点鼻唇沟处的迎香穴3 - 5分钟,能疏通鼻腔、缓解症状。对于 腹泻,推荐茯苓15g、山药15g、炒薏苡仁30g、粳米50g、百合10g熬粥温服,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心血管患者巧度秋凉 秋分时节,北方昼夜温差超10℃,心血管系统调节面临挑战,血管收缩舒张易致心脏负荷增加、血 压波动,增加心绞痛、心肌梗死风险。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马文君给出防护策略: 首先是动态保暖:采用"洋葱式"穿衣,根据温度增减衣物,保护头、颈、背、足等易受凉部位。 另外需注意择时运动:在温度适宜时段锻炼,充分热身,运动强度以身体微微发热、不出大汗为 宜。 区分 ...
秋分“凉燥”渐盛 养生重在调和肝脾
新华社· 2025-09-23 14:25
9月23日迎来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中医专家介绍,秋分是阴阳平衡的关键节点,气候由"温燥"转为"凉 燥",风邪盛行,寒邪渐侵,养生以"平衡阴阳,润燥御寒"为核心理念,重在调和肝脾,防范消化系统和情 志方面疾病。 "秋分时节,人体阳气收敛,肝胆系统易受外邪干扰,出现功能失调。"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肝病科主任 医师张引强介绍,这一时期凉燥夹寒,寒邪侵袭肝经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胸胁胀痛、腹胀、头晕、足 冷等,而凉燥耗伤肝血易使人眼干涩、视物模糊、指甲脆裂、情绪烦躁易怒、失眠多梦。 "秋分肝胆养生的核心是'疏肝理气、养血润燥'。"张引强说,饮食调养需"疏肝与养血并重",推荐以开水冲 泡陈皮、茉莉花、玫瑰花等代茶饮,适当多食养肝血的猪肝、枸杞、黑芝麻、桑葚,以及温胆健脾的生姜、 肉桂、茯苓、白术等食物;同时,避免高脂饮食和过量饮酒,少食辛辣刺激及生冷食物。 起居、运动、情志等方面也需顺时调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肝病科主治医师陈艳介绍,这一时期 需"避寒就温",尤其注意早睡和头部保暖;运动宜柔和舒展,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肝血耗伤,推荐八段锦"攒 拳怒目增气力"式和户外散步;此外,秋季人易出现"悲秋"情绪进而导致失眠 ...
AI科普:秋分“凉燥”起 养生重“温润”
新华社· 2025-09-23 14:19
技术:于卓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策划:张宋红 记者:马丽娟、唐紫宸 "故园应露白,凉夜又秋分。"9月23日是秋分节气。秋分后,昼夜温差加大,人体易受"凉燥"侵袭,出 现口干、皮肤干、感冒等不适,此时养生重在"温"与"润"。 ...
秋分凉燥 三款食疗汤水润肺
人民网· 2025-09-23 10:19
9人民好医生 people.cn NSANIO D 场 在 度 女 在 查 察 游 游 二十四节气 · 秋分 Autumnal Equinox The 9人民好医生 材料:鲜百合50克,粳米200克,核桃仁3( 克,秋梨50克,鲜山药50克。 做法:先将粳米、核桃仁洗净备用;把鲜山 药、秋梨去皮洗净,切成小丁;锅中放入运 清水烧开,将粳米、核桃仁放入,大火烧开 转小火熬制40分钟,再放入百合、山药丁、 梨丁,继续熬20分钟左右关火,盛入碗中明 食用。 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 独特的意义。"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4 均而寒暑平",这里的"分"有"半"之i 既指昼夜时间均等,又表明气候由热转凉。 秋分过后,气温骤降,阳气逐渐收敛,阴' 益增长。此时,秋燥转为凉燥,凉燥易伤脉 致使感冒、咳嗽、鼻炎等疾病频发。人们: 现口干舌燥、咽干咳嗽、皮肤干燥、声音 哑、大便秘结等症状。那么,秋分时节该 通过食疗来养生呢?这些汤水助您"润肺" 9人民好医生 33 88 - 河内市 银耳雪梨冰糖汤 84 11 - 20 - 3 - 5 - 5 - 5 - 5 - 3 - 1 - 2 - 材料:银耳一朵(泡发),雪梨 ...
秋分养生正当时,专家支招防病保健康
新华社· 2025-09-22 21:53
秋分节气健康挑战 - 秋分节气天气转凉温差增大 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腹泻等疾病进入高发期 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1] 中医养生与疾病预防 - 秋分时节呈现燥湿交织特点 燥气导致口鼻干燥咽喉不适 湿气影响脾胃功能引发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和腹泻[2] - 养生需润燥并保护胃肠功能 过敏性鼻炎可通过按揉迎香穴3至5分钟缓解 秋季腹泻可用茯苓山药炒薏苡仁粳米百合熬粥改善[2] - 国庆假期人员流动增加 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 建议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勤洗手科学戴口罩室内通风避免人群密集场所[2] 出行健康管理 - 出行前需关注目的地疾病流行现状和健康风险提示 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建议暂缓出行[3] - 旅途中关注目的地天气适当增减衣物 注意饮食卫生规律用餐 返程后出现症状需就医并告知旅行地点与饮食情况[3] 心血管疾病防护 - 秋分前后昼夜温差大导致血管收缩舒张 增加心脏负荷和血压波动 心血管基础疾病患者心绞痛心肌梗死风险上升[4] - 防护重点为应对温差 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多层薄款随时增减 注意头颈背足保暖 高血压患者需规律服药监测清晨血压[4] - 运动选择温度适宜时段 充分热身强度以微微发热不出汗为宜 避免运动后受风着凉 心血管患者不宜秋冻需秋暖[4] - 心血管高风险人群不宜盲目贴秋膘 应多补膳食纤维优质蛋白 通过抗阻锻炼增加肌肉量[4] 科学用药管理 - 处方药需凭医师处方购买使用 包括注射剂抗生素降压药降糖药等 用药不当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或依赖性[5] - 非处方药包括感冒发烧咳嗽头痛药物及维生素类 需仔细阅读说明书 甲类非处方药需在药师指导下购买使用[5] - 过期药有效成分含量下降且可能化学变质滋生细菌 存在安全隐患不建议服用[6] - 家庭储药需按说明书避光防潮分类存放 每3至6个月检查有效期 眼药水开封后有效期4周需及时丢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