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凌星中间时刻变化(TTV)反演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超级地球” 人类的下一个家园?(瞰前沿)
人民日报· 2025-06-21 05:29
新发现的"超级地球"Kepler-725c - 国际联合研究团队发现新的"超级地球"Kepler-725c,位于宿主恒星Kepler-725的宜居带内,距离恒星约0.674天文单位(1亿公里)[1][2] - Kepler-725c质量为地球的10倍,属于"超级地球"范畴,理论推测可能形成较厚大气层和强于地球的磁场[3] - 宿主恒星Kepler-725为G9V型,光谱与太阳相似但更年轻(16亿年),表面磁场活动比太阳更剧烈[3] 系外行星探测技术突破 - 首次应用凌星中间时刻变化(TTV)反演技术在类太阳恒星宜居带内发现低质量系外行星[4][5] - TTV技术通过分析已知凌星行星轨道周期的微小偏离来推断"隐藏行星"存在,类似通过时钟偏差发现"看不见的手"[5] - 传统视向速度法和凌星法对地球大小且远离恒星的行星探测效果有限[4] 中国空间天文项目进展 - 中国正在筹备"地球2.0"探测卫星项目,目标寻找太阳系外类地行星[7] - 本次发现将为CSST空间望远镜和ET项目提供新观测目标和技术支持[7] - 研究团队计划将TTV技术扩展应用于更多类太阳恒星和红矮星系统[7] 系外行星研究现状 - 截至2025年6月10日,人类已发现5979颗系外行星分布在4483个行星系统中[2] - 宜居带定义为一个行星系统中可存在液态水的范围,液态水是碳基生命的关键条件[2] - Kepler-725c距离地球2472光年,实际探测难度极高[7]
类太阳恒星宜居带发现“超级地球”
快讯· 2025-06-04 06:19
天文发现 - 国际联合研究团队首次利用凌星中间时刻变化(TTV)反演技术发现一颗"超级地球"开普勒725c [1] - 该行星位于类太阳恒星的宜居带内 质量约为地球10倍 [1] - 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 [1]
科学家在类太阳恒星宜居带发现“超级地球”
新华社· 2025-06-03 22:11
天文学发现 - 中德联合研究团队在类太阳恒星宜居带发现质量为地球十倍的"超级地球" [1] - 该行星围绕开普勒-725恒星运行 距离太阳系2472光年 恒星年龄16亿年 表面活动剧烈 [1] - 行星位于宜居带 可能存在类似地球的碳基生命 距离宿主恒星约1.6亿个日地距离 [1] 研究技术 - 首次运用凌星中间时刻变化(TTV)反演技术发现类太阳恒星宜居带行星 [1] - 通过观测系统中另一颗凌星行星轨道周期的微小偏离推断出"超级地球"存在 [2] - 传统凌星法和视向速度法难以发现小体积、远轨道类地行星 [1] 科学意义 - 目前人类已发现5912颗系外行星 但适宜类地生命生存的行星极为罕见 [1] - 该发现为探索地外生命提供新线索 需进一步验证行星是否具备生命存在条件 [3] - 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天文学》期刊 推动解答宇宙生命独特性问题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