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减辛增酸
icon
搜索文档
朝“问”健康丨寒露节气 饮食调理需注意哪些方面?
央视新闻· 2025-10-08 09:22
寒露节气气候特点 - 寒露是深秋节气 气温明显降低 与白露相比寒冷特点更加明显 [1][3] - 从白露到寒露 "燥"是贯穿秋季的主要气候特点 [4] - 部分地区寒露时节气温多在12~22摄氏度 湿度较高 容易让人感觉"湿凉" [10] 饮食调理核心原则 - 秋季饮食调理核心是"减辛增酸 润燥养肺" [4] - "减辛"指减少辣椒 花椒 生姜等辛辣刺激及煎炸熏烤类食物摄入 避免助燥伤肺 [4] - "增酸"指适当食用橘子 石榴 葡萄等 有助于收敛肺气 顺应秋令 [5] - 银耳 百合 莲子等润肺食材可作为整个秋季的"饮食标配" [6] - 寒露节气还需注重"滋阴养肾" 可适当食用莲子 栗子 红枣等食材 帮助身体储存能量 [6] - 若需"贴秋膘" 需以清淡 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如山药炖排骨 红枣小米粥 避免油腻加重肠胃负担 [7] - 煮银耳时可加杏仁 沙参 冰糖 对老年人适合 润肺止嗽化痰 [11] 锻炼与补水要点 - 寒露后锻炼最好在上午10点前后或下午3点前后 锻炼时间20分钟到半个小时 [8] - 寒流来时可适当增加衣物 避免外出锻炼 [8] - 寒露后部分地区空气湿度常低于40% 干燥易导致口干 皮肤干等不适 [9] - 补水核心是"滋润身体 减少燥邪影响" 优先喝温白开水 避免冰水刺激 [9][10] - 白天每1~2小时喝1次水 每次150~200毫升 晨起空腹喝1杯温白开水 睡前1小时可少量喝水约100毫升 [10] - 在湿凉地区补水需"清润不滋腻 辅助排湿" 可适量喝陈皮水 淡竹叶水 避免冰镇饮料和凉茶 [10] - 饮食上可搭配冬瓜 山药等食材 补水的同时帮助脾胃运化湿邪 [10] 科学添衣与防寒 - 寒露时节寒邪易从足底 头颈 腰腹 关节侵入身体 引发感冒 头痛 关节痛等不适 [12][13] - 需重点保护足部 腰腹和膝关节 洗头后及时吹干头发 避免头颈受凉 [12][13] - 当气温持续两周在15摄氏度以下时需适当添加衣物 气温骤降要及时添衣 [13] - 通过揉按三阴交穴位 每天1~2次 每次3~5分钟 可健脾益肾补肝 调和气血 提高自身防寒能力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