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分红+回购回报率
icon
搜索文档
中金:汇丰控股私有化恒生银行分红+回购回报率下滑 或短期拖累股价
智通财经· 2025-10-13 13:53
收购交易核心信息 - 汇丰控股以每股155港元现金收购恒生银行6.8亿股,总收购价为1,060亿港元(约136亿美元)[1] - 收购完成后,汇丰对恒生的持股比例从63%提升至100%[1] - 交易需获得恒生少数股东中75%持股者同意且少于10%持股者反对方可推进,预计在2026年中之前完成私有化[1] - 中金予汇丰控股"跑赢行业"评级,目标价111.9元[1] 财务影响分析 - 收购后,汇丰2026财年股权回报率从9.4%降至7.5%,2025年第四季至2026年第三季股权回报率从9.3%降至6.2%[1] - 因不再扣除归属于恒生少数股东的利润,汇丰普通股每股盈利提升,在维持50%分红率的承诺下,每股派息增加,股息率提升约3%[1][2] - 预计2026财年股息率从5.3%提升至5.4%,但同期回购金额从100亿美元降至50亿美元,回购回报率从4.1%降至2%[2] - 2026财年汇丰分红加回购回报率降至7.5%(2025年第四季至2026财年第三季回报率降至6.2%),低于渣打集团的8.8%[2] 估值影响评估 - 基于分红与回购折现模型,收购导致分红略增但短期内回购减少,拖累公司估值约5%[2] - 基于市账率估值法,收购导致净资产减少约4%,假设P/B估值维持1.6倍不变,拖累公司估值约4%[2] - 公告后一个交易日股价下跌6%,中金认为股价已较为充分地反映收购带来的短期影响[2] 中长期展望 - 短期而言,分红与回购回报率下滑可能拖累汇丰股价表现[2] - 中长期需关注收购带来的协同效应能否可持续地提振每股权益,以及三个季度后回购计划的恢复情况[2] - 上述测算未考虑收购对汇丰每股权益和股东权益回报率的中长期影响,上行风险包括协同效应超预期,下行风险包括ROE持续不及预期及香港地产风险的拖累[3]
汇丰控股(00005.HK):汇丰控股私有化收购恒丰银行事件解读
格隆汇· 2025-10-11 04:51
收购事件概述 - 2024年10月9日,汇丰银行宣布计划以每股155港元现金收购恒生银行6.8亿股股份,收购总价为1060亿港元(约136亿美元)[1] - 收购价格较恒生银行前一日收盘价119港元溢价30%,对应1.8倍市净率,高于2022年3月以来的最高收盘价154港元[1] - 交易完成后,汇丰对恒生银行的持股比例将从63%提升至100%,实现私有化,预计在2026年中之前完成[1] 收购目的与战略意义 - 收购旨在加强协同效应、简化运营、捕捉增长机会,中长期有利于股权价值提升[1] - 私有化后恒生银行的品牌、独立法人地位、企业管理、分行网络等将维持不变,继续通过汇丰和恒生双品牌服务香港市场[1] - 合并后恒生银行的客户将能享受汇丰更广泛的产品及服务,包括环球资本市场和财富管理,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规模效应和数字化服务能力[1] 对汇丰财务指标的影响 - 收购完成后,因不再扣除归属于恒生少数股东的利润,汇丰普通股每股收益将提升,在维持50%分红率的承诺下,股息率将提升约3%,2026年预期股息率从5.3%提升至5.4%[2] - 为支付136亿美元收购对价,汇丰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净减少125个基点,公司计划通过利润内生留存和暂停未来三个季度的股份回购,使资本充足率恢复至14.0%-14.5%的合意区间[3] - 2026年预期股份回购金额将从100亿美元降至50亿美元,回购回报率自4.1%降至2.0%[3] - 收购导致现金和净资产减少136亿美元,但普通股股东权益增加73亿美元,当期普通股净资产减少而净利润增加,股权回报率将有小幅增加[3] 短期市场反应与估值影响 - 公告后首个交易日汇丰股价下跌6%,市场反应体现了收购的短期影响[4] - 基于分红与回购折现模型,收购导致分红略增但回购减少,拖累公司估值约5%[4] - 基于市净率估值法,收购导致净资产减少约4%,假设市净率维持1.6倍不变,拖累公司估值约4%[4] - 收购导致2026年预期分红加回购回报率降至7.5%(2025年第四季度至2026年第三季度期间回报率降至6.2%),公告后股价下跌使该回报率抬升至7.9%[4] 中长期展望与关注点 - 上述估值测算未考虑收购可能带来的中长期每股权益和股权回报率变化[5] - 需持续关注收购后协同效应能否可持续地提振每股权益,以及三个季度后股份回购的恢复情况[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