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型合作

搜索文档
欧洲头条丨大众承压 美加关税拖累“德国制造”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27 17:40
利润表现与成本压力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584亿欧元同比持平,但营业利润同比下降33%至67亿欧元,税后利润下跌38%至44.7亿欧元[2] - 美国对电动汽车及零部件加征关税导致13亿欧元成本负担,其中高端品牌因未在美设厂承受27.5%进口税重压[2][4][7] - 重组措施正在推进以改善成本结构,但政策主导的"非市场成本"难以通过商业手段转嫁[4][7][11] 供应链与产业生态挑战 - 新能源汽车依赖跨国零部件协同,美国关税政策打乱全球供应链节奏,导致效率损失和战略不确定性[12] - 高精度零部件与软件系统短期内难以实现本地闭环生产,政策壁垒引发连锁反应[12] - 单边主义政策造成"短板效应",传统成本优化和布局逻辑面临重构[12] 中国市场战略转型 - 中国销量同比下降3%,但通过软件、电池技术合作强化长期增长潜力,本地化平台推进显示"温和回暖迹象"[13][16] - 与小鹏汽车联合研发电子电气架构,2026年起在华量产,与地平线、中科创达合作自动驾驶及智能座舱技术[16] - 中国市场从"销售终端"转变为"创新引擎",技术成果可反向导入欧洲市场[15][16] 中欧制度型协作 - 中欧产业协作成为应对全球不确定性的支点,尤其在绿色产业链、高科技领域深化合作[17][21][24] - 中国在自动驾驶、芯片、数字化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为德系车企提供关键动能[21][23] - 双边规则导向的合作框架有助于避免全球贸易体系碎片化,稳定跨国制造体系[19][24] 行业结构性变革 - 德国制造业面临制度成本、供应链断裂与技术转型三重压力,需重塑路径依赖[1][12][25] - 跨大西洋政策不确定性加速中欧合作规则化,中国成为技术源头与战略确定性来源[25] - 电动化、智能化合作项目可能"回流"欧洲,推动全球技术体系重构[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