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造业空心化
icon
搜索文档
制造业回流将削弱美国跨国公司竞争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06:41
针对半导体、医药等行业的高额关税,显示出美国一直以来的国家战略,即以其国内市场为武器,以关 税或补贴等政策促使高端制造业回流。在拜登政府时期,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和《通胀削减法案》 等产业政策,以补贴本土半导体、新能源汽车以及生物医药等行业的方式吸引投资,遭到欧盟、日韩等 指责。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就开始用关税大棒,威逼制造业回流美国。 美国很早就意识到,其以本国产业竞争力为代价,持续扩大经常账户赤字,并以此吸引全球资本流入, 维系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化,虽然强化了美国金融霸权,但也面临美元长期高估,制造业空心化等问 题,最终表现为联邦债务不可持续以及国内社会分化日益尖锐等社会经济问题。 为此,特朗普试图以关税改变这个不平衡的结构与体系。向全球各国征收所谓"对等关税",不仅仅是缓 解政府债务不断膨胀的压力,并为企业提供减税空间来吸引投资。关税更是一堵墙,抬高进口商品价 格,提升海外生产的相对成本,增加美国国内制造的相对吸引力,推动制造业回流、重塑本土产业链。 正当主要的贸易伙伴与美国口头达成关税协议后,美国政府再次动用关税威胁手段制造不确定性。据新 华社报道,当地时间8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美国将对进口半导 ...
日本国内经济问题仍然待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8:44
美日贸易协议内容 - 美国将对日本征收15%关税并增加进口美国大米 日本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且美国获得90%利润 [1] - 相比美国主张的关税水平大幅下降 但钢铁和铝加征的50%关税未包含在谈判结果中 [3] 日本汽车行业影响 - 汽车业是日本支柱产业 2024年对美出口汽车137万辆 包含零部件在内的出口额达7.2万亿日元 占对美出口总额34% [2] - 美国加征25%汽车关税可能导致日本经济损失13万亿日元(占GDP2%以上) 影响就业人口达558万人 [2] - 协议达成后丰田汽车上涨13.65% 本田上涨10.34% 马自达暴涨17.77% [1] 日本政治经济背景 - 自民党在参院选举失去多数席位 在野党势力增强导致政策推行面临内部掣肘 [2][4] - 日本政府担忧汽车厂商加大在美投资可能导致制造业空心化风险 [3] - 农业保护是自民党核心政策 农民是其基本盘 此前在进口美国大米方面态度强硬 [3] 市场反应与经济状况 - 协议推动全球股市重拾涨势 日经指数上涨超1200点 时隔一年站上41000点 收于41171.32点 [1] - 日本政府债券市场需求疲软 价格下跌收益率上升 财务省减少长期债券拍卖规模以平衡供需 [4] - 国内民众要求减税与政府增加支出需求形成矛盾 可能进一步刺激债券收益率上升 [4]
国际贸易是互利合作,而非胜负博弈(国际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7-02 05:52
中美贸易逆差成因分析 - 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根源在于低储蓄率与高消费倾向 2024年12月个人储蓄率仅3.8% 消费支出占GDP比重达70% [2] - 制造业空心化导致制造业占GDP比重从1960年25%降至目前10% 制造业就业人数从1979年2000万峰值降至1200万 [2] - 美元国际货币地位要求美国通过经常账户逆差维持全球流动性 客观上造成贸易逆差长期存在 [2] 贸易逆差认知误区 - 将货物贸易逆差等同于"吃亏"是零和思维误解 国际贸易本质是基于比较优势的互利合作 [1][3] - 美国对华服务贸易保持顺差 知识产权使用费年收入超1440亿美元 企业在中国市场利润远超中国企业在美利润 [3] - 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中附加值和利润有限 关键零部件仍需从美国等发达国家进口 [3] 关税政策影响评估 - 美国加征20%关税将使普通家庭年损失4200美元 成本主要由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承担 [4] - 关税无法解决制造业空心化问题 美国缺乏完整产业链配套和熟练劳动力 [4] - 关税推高进口成本 加重企业负担并抬升通胀水平 [4] 中美经贸关系本质 - 中美经贸是经济全球化和亚太区域合作的共同产物 非单方面获利关系 [1][4] - 美国限制对华技术出口和双向投资 实质是遏制中国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 [4] - 中国主张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分歧 持续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