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主动权益弹性

搜索文档
国泰海通|非银:券商主动权益蓄势,如何看待弹性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8-27 22:35
核心观点 - 权益自营是券商板块业绩弹性的重要来源 也是选股的重要思路 当前券商主动权益正逐步走向适度弹性 但未来具备投资意义的高弹性标的仍将有限 [1][2][4] 权益自营业务现状 - 2015-2024年固收自营规模从9081亿元提升至4.5万亿元 权益自营规模从4497亿元下滑至3992亿元 权益自营占投资资产比重仅8% [2] - 权益自营模式向"OCI+多策略+主动权益"迭代 主动权益收缩比例更高 [2] - 权益自营收缩原因包括市场环境波动 券商去方向化转型 以及短周期绝对收益考核机制约束 [2] 市场表现与弹性测算 - 25Q3以来Wind全A上涨16% 科创50上涨28% 市场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 [1] - 24Q3万得全A上涨18% 券商权益自营释放出较强业绩弹性 [3] - 以24Q3为参考 高弹性行情下权益自营有望贡献20%以上增量利润 中小券商更具弹性 [3] - Q3自营业务增量/全年归母净利润比例超过15%的券商共计10家 [3] 发展趋势与约束条件 - 券商主动权益正逐步蓄势 例如中银证券8月19日通过提升权益自营业务规模上限的议案 [2] - 未来发展更趋向从有限弹性走向适度弹性 [2] - 短周期考核机制约束仍在 固收自营收入下滑也约束权益敞口释放 [2] - 真正高弹性标的需要股东方(风险限额) 管理层(资产配置) 执行部门(商业模式&投资团队)形成合力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