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休息休假权

搜索文档
强制加班、隐形加班时有发生,劳动者应如何维权?
南方都市报· 2025-05-16 00:15
涉劳动者休息休假权案件概况 - 2022年至2024年北京三中院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1440件,其中涉休息休假权案件4942件,占比43.2% [2][3] - 案件数量逐年上升:2022年1266件,2023年1694件,2024年1982件 [2] - 劳动者胜诉率76.9%,其中完全支持未休年假工资请求占32.7%,部分支持占51.4% [6] 案件类型分布 - 法定年休假纠纷占比最高(70.4%),其次为加班工资纠纷(35.2%)和病假纠纷(4.6%) [5] - 加班工资细分类型中,休息日加班占比86.7%,法定节假日加班46.7%,延时加班41.6% [5] - 用人单位侵权行为包括:以规章制度限缩休假权(12.1%)、不合理拒绝休假(8.5%)、变相加班(1%) [6] 加班现象特征 - 强制加班和隐形加班普遍存在,部分公司将加班作为企业文化 [1][7] - 数字化办公导致加班形式多样化,如微信、腾讯会议等工具模糊工作生活边界 [8] - 用人单位通过不合理工作量分配、将工作时长纳入考核等方式变相强迫加班 [8] 劳动者权益保护建议 - 需加强法律意识,仔细审查劳动合同和公司规章制度中休假条款 [8] - 对争议事项应及时沟通并留存社保记录、离职证明等证据 [8] - 加班场景中需保存审批记录、工作时长证明及沟通记录等证据链 [9] 诉讼请求特点 - 一案多诉求现象突出,常见复合请求包括年假工资、加班工资、病假工资等 [5] - 加班工资诉讼中完全支持率26.4%,部分支持率52.8%,驳回率20.8% [6]
劳动者休息休假权是否被侵害如何认定? 法院以案释法阐明裁判规则
央广网· 2025-05-14 20:02
劳动争议案件趋势 - 2022至2024年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共受理并审结二审劳动争议案件11440件,其中超过43%涉及劳动者休息休假权,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1] 线上加班争议特点 - 线上加班具有隐形化、碎片化特点,劳动者需提供微信记录等证据证明存在实质性劳动 [3][4] - 法院认定线上加班需审查是否明显占用休息时间、工作性质、加班频率及时长等因素 [4] - 某管理公司案例中,法院采信劳动者提交的晚餐券、打车报销记录及系统数据,推翻公司“加班需审批”的抗辩 [3][4] 用人单位侵权形式 - 通过拆分工资构成、伪造工资条规避加班费支付义务 [8] - 滥用特殊工时制度或“值班”名义变相强制加班,仅支付低额补贴 [8] - 侵犯婚假、产假、陪产假权益,如扣减绩效、按事假处理工资等 [6] 行业用工管理问题 - 部分公司将加班视为企业文化,以工作时长作为员工评价标准,导致“请假羞耻症” [6] - 新业态领域(如骑手培训)因用工紧张,存在隐性安排加班且不审批的现象 [3][6] 法院裁判规则 - 用人单位无权通过制度限制法定带薪年休假,试用期员工符合条件也应享受 [8] - 诱导劳动者离职或认定先兆流产病假为旷工均属违法 [8] - 育儿假、陪产假期间需足额支付工资,归为事假扣薪违法 [8] 企业合规建议 - 需制定科学休假制度,足额支付加班费以避免法律风险 [10] - 应保障孕产期女职工待遇,落实育儿假、停工留薪期权利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