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大西洋年代际振荡(AMO)
icon
搜索文档
煤炭研究-气候的影响与复盘
2025-05-12 23:16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无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2025年中国冬春季干旱情况及成因** - 情况:1月1日至5月11日全国平均降水量110.76毫米,较近30年同期偏少约13%,是2011年以来最低 降水偏少20%以上地区众多,中东部不同程度干旱,4月中旬部分地区特旱,现东部大部缓解但部分地区仍严重干旱[2] - 成因:PDO负位相和AMO正位相叠加使中国东部长时间经向环流强烈,不利于水汽向北输送;2024年8月开始的拉尼娜状态不利于中东部水汽输送[2][3] 2. **未来一个月中国气候状况** - 未来两周:西北地区东部、河南和江苏南部中度以上气象干旱,陕西南部和河南西南特旱;南方多雨,江南和华南西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增多3至6成,局部暴雨[1][4] - 5月26日至6月8日:多数区域气温继续偏高,内蒙古东部等地降雨显著增加,其余区域相对减少;华中部分地区及京津冀持续高温影响农业,后期雨量增加缓解干旱[4] 3. **今年以来大风天气情况及成因** - 情况:冬季以来大风天气频繁,对多方面带来挑战[5] - 成因:春季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经向度大,极涡分裂、阻塞高压等导致冷空气入侵,东北冷涡活动偏多偏强;拉尼娜状态使中高纬经向环流加剧,引发大风[6][7][8] 4. **夏季大风天气特点** - 与春季不同,夏季转为南风相对温柔,但会因强对流天气和台风出现大风灾害,今年夏季北方多雨,强降水和台风会伴随大范围大风[9] 5. **今年汛期气候状况** - 6 - 8月极端天气事件多,旱涝并存,长江以北降水偏多,海河等流域汛情较重;华北等地有间断性高温热浪;预计台风登陆个数偏多且强度更强,一到两个可能影响我国[1][10] 6. **全球气候状况** - 气温:1 - 5月欧洲及亚洲北部等地偏高,美国多数地区及加拿大东部偏低;夏季欧洲等地偏高,印度和非洲中部相对较低;秋季非洲中部等地偏低,欧亚等大陆偏高[11][13][14][15] - 降水:1 - 5月欧洲北部等地增多,亚洲西部等地减少;夏季美国部分区域干旱,澳大利亚等地降雨增多;秋季亚洲西部等地偏少,中国北方和江南、澳大利亚东部和南部偏多[11][12] 7. **年代际信号相关情况** - PDO自2017年起负位相已约9年,AMO自2020年起正位相,共同导致中国北方夏季降水偏多;PDO周期10 - 20年,预计未来三至五年可能转折[16] 8.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影响** - 对气候影响显著直接,冬季厄尔尼诺南方多雨,拉尼娜南方少雨;衰减年对夏季气候影响重要,今年北方多雨南方少雨与拉尼娜滞后效应有关[19] 9. **今年北方多雨南方少雨原因** - PDO负位相和AMO正位相有利于北方多雨;拉尼娜滞后效应;印度洋和热带北大西洋海温接近正常不利于南方多雨;欧亚大陆积雪偏多利于北方降水增加[20] 10. **今年大风天气增多原因** - 与PDO负位相和AMO正位相有关,易出现“两脊一槽”环流形势,拉尼娜现象也有显著贡献[21] 11. **降水波动周期对水电利用小时数影响** - 长江流域有一年高一年低波动特征,黄河或珠江流域规律可能不同;ENSO事件影响南方降水,进而影响水电[22] 12. **未来降水预期** - 今年夏季至秋季南部地区降水比1991 - 2020年平均水平偏少,江南和华南夏季干旱,秋季可能因ENSO变化降雨增多;明年无法准确预估[23] 13. **今年夏季西南地区降水情况** - 西南地区总体偏多,西藏和四川西部、云南西部等地明显,四川东部等地接近正常水平;江南地区预计降水量偏少[25] 14. **今年华东和华南地区高温情况** - 七八月份江南和华南可能出现持续性高温,气温超35度日数比常年多,主要影响长江中下游一带[26] 15. **PDO对气候影响及机理** - 对东亚夏季气候有显著影响,春夏形成北高南低海温梯度,使日本以北形成反气旋,利于北方降水增多;十年以上周期形成机制待研究[27] 16. **全球变暖影响** - 导致海洋蒸发和大气水汽增加,极端降雨增多,未来极端天气事件可能更频繁;虽整体可供降水量可能增加,但旱涝分布有差异[28][29] 17. **西太平洋地区台风情况** - 平均每年生成约25个台风,约7个登陆中国,1995年后生成数减少,近年强度增加,北上台风增多;路径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拉尼娜利于台风在亚热带生成,厄尔尼诺衰减年减少台风数量[30][31][32] 18. **今年气温情况** - 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偏高0.5摄氏度以上,长江中下游等地偏高1 - 2摄氏度或更高,不会达2022年极端程度[35] - 冬季:目前无法准确预测,夏秋接近中性状态,秋末至冬季是否发展成拉尼娜不确定[34] 19. **今年冬季气温较高原因** - 全球变暖背景下冷冬减少,1月回温迅速;东部地区降水量减少30%以上,不利于低温持续,降水少的地方回温快[36][3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2025年上半年西部地区降水空间分布不均衡,重庆以西区域超常规降雨,大型水电站发电情况良好[24] 2. 去年冬季中国东部地区降水量异常减少30%以上,降水少的地方气温相对较高,降水多的地方相对较冷[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