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联动战略

搜索文档
湖北孝感战新产业投资母基金成功落地
FOFWEEKLY· 2025-05-19 18:00
三是央地合作共同培优育强本土团队。基金采取央企头部机构与地方管理团队联手"双GP"管理模 式,有助于先进理念和专业经验导入,通过参与"募、投、管、退"全过程管理,在实操中学习成熟 的投资方法、标准的投资流程,逐步提升专业判断能力,可为地方培育更多产业创投人才队伍。 每日|荐读 热文: 社会LP去哪了 热文: 购基金井喷,巨头们开始"买买买" 报告: 独角兽的"新双轮驱动":《2025中国CVC影响力报告》发布 报告: 哪些LP在活跃出资?——《LP全景报告2024》发布 对接需求请扫码 近日,湖北省财政厅支持孝感市、银河证券旗下银河创新资本共同发起设立的湖北孝感战新产业投 资母基金成功落地,并已完成首期2亿元实缴出资,标志该基金正式进入实质性投资运作阶段。 孝感区域母基金投入运营是省市两级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区域联动战略的具体举措,也 是省引导基金立足地方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支持设立区域基金的生动实践。该基金总规模10亿 元,其中:省引导基金认缴2.5亿元,孝感市产投母基金及市区两级平台认缴6.5亿元,银河创新资 本作为社会资本认缴1亿元,围绕孝感市优势产业,重点投向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 源、 ...
湖北12条举措提升支点区域协同力 汉襄宜“金三角”协同发展态势初步形成
长江商报· 2025-05-07 04:23
湖北省区域联动战略行动方案 - 湖北省政府发布《关于实施区域联动战略整体提升支点区域协同力的行动方案》,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2] - 2024年武汉市经济总量达2.11万亿元,位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 [2] - 宜昌市、襄阳市经济总量双双突破6000亿元,分别位居中部非省会城市第1位、第2位 [2] - 仙桃、大冶等8个县市连续三年入围"全国百强县",百强县数量全国第四、中部第一 [2] - "十四五"以来全省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3.44个百分点,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 四大重点任务 做强三个中心 - 支持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动武汉都市圈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3] - 支持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 [3] - 支持宜昌打造联结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宜荆荆恩城市群发展 [3] 聚焦三个增长 - 推动流域共治,强化长江、汉江两大水系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打造绿色高效集疏运体系 [3] - 强化科创共兴,加快建设汉襄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3] - 推进民生共享,打造汉襄宜半小时低空经济圈、1小时高铁圈、3小时高速圈 [3] 构建三个体系 - 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培育100个左右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4] - 构建统筹县乡村三级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教育医疗设施建设标准 [4] -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 [4] 做实三个圈层 - 加强鄂湘赣"中三角"联动发展,打造"运河上的鄂湘赣""轨道上的长江中游城市群" [5] - 加强中部六省协同融通,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联动发展 [5] - 加强与国家其他区域战略对接,深度对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和成渝 [5] 三大主战场发展情况 - 武汉、襄阳、宜昌协同发展态势初步形成,带动武汉都市圈、襄十随神城市群、宜荆荆恩城市群发展 [6] - 武汉形成以五大城市组团为核心的"组团发展、多心驱动"城镇空间布局 [6] - 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走深走实,政务服务跨市通办事项达1000项 [6] - 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机制持续深化,"朋友圈"扩容至4个省会城市和12个观察员城市 [6] 襄阳和宜昌发展目标 - 襄阳力争"十五五"末经济总量冲刺万亿级规模,成为中西部非省会城市高质量发展龙头 [7] - 宜昌力争通过5年左右时间经济总量达到万亿级规模 [7] - 宜昌力争到2027年城市群经济总量达到1.7万亿元 [7] - 宜昌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线并进",做大做强"3+2"主导产业 [7]
湖北支点战略行动 | 湖北区域联动新引擎:打造汉襄宜“金三角”,加强鄂湘赣“中三角”联动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1 18:46
文章核心观点 湖北省印发《关于实施区域联动战略 整体提升支点区域协同力的行动方案》,围绕强化汉襄宜三个中心、聚焦汉襄宜“金三角”、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四个方面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各地也将采取相应举措助力提升支点区域协同力 [1][2] 湖北发展现状 - 湖北“一主两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汉襄宜“金三角”协同发展态势初步形成,鄂湘赣“中三角”及省际毗邻地区融合发展密切,县域城乡加快融合 [1] - 2024年武汉市经济总量达2.11万亿元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宜昌市、襄阳市经济总量双双突破6000亿元,分别居中部非省会城市第1、2位,8个县市连续三年入围“全国百强县”,“十四五”以来全省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3.44个百分点 [1] 《行动方案》重点任务 强化汉襄宜三个中心 - 支持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动武汉都市圈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2] - 支持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 [2] - 支持宜昌打造联结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宜荆荆恩城市群发展 [2] 聚焦汉襄宜“金三角” - 从推动流域共治、强化科创共兴、推进民生共享三个方面协同共进 [2] - 打造以长江黄金水道为核心的绿色高效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汉襄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2] - 打造汉襄宜半小时低空经济圈、1小时高铁圈、3小时高速圈,推进高频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跨市通办” [2] 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 培育100个左右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3] - 推动县域义务教育水平达到所在市州平均水平 [3] - 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3] 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 加强鄂湘赣“中三角”联动发展,加强中部六省协同融通,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联动发展 [4] - 加强与国家其他区域战略对接,深度对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和成渝,密切沿长江省市合作 [4] 各地举措 - 宜昌坚持传统、新兴、未来产业“三线并进”,深度对接全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共链等,协同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承接武汉都市圈辐射 [3] - 襄阳从提升副中心城市能级、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区等五个方面发力,发挥引领汉江流域等作用 [3] - 武汉从做强市域融合、引领圈域发展、促进区域共赢三个方面出发,实施区域协同发展行动,推动“三个优势转化” [4] 《行动方案》发展目标 - 锚定建设农业强省、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总目标,建设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区等四区,助力提升支点区域协同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