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襄宜‘金三角’

搜索文档
大环线呼之欲出,“金三角”跑起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6 07:43
5月15日上午,随着55103次检测列车上线运行,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启动联调联试,为全线年内开通运营作 准备。沪渝蓉高铁武宜段位于湖北省境内,起自武汉市,经天门市、荆门市,终至宜昌市,正线全长313公里,设 计时速350公里。 沪渝蓉高铁武宜段东连沪渝蓉高铁合肥至武汉段,西接沪渝蓉高铁宜昌至涪陵段,在武汉枢纽与汉宜铁路衔接, 在宜昌通过在建的宜昌至兴山高铁与郑渝高铁相连。 沪渝蓉高铁武宜段建成通车后,将大幅压缩武汉至宜昌间的时空距离,旅行时间从目前的2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 右,推动沿线钟祥、京山、当阳等多个城市迈入高铁时代;另一方面,宜昌至兴山高铁开通后,沪渝蓉高铁武宜 段通过与郑渝高铁的衔接,武汉至重庆的铁路旅行时间也将压缩至4小时左右。 此时,这个"金三角"再次成为湖北经济增长的关键一极。以汉襄宜为顶点、江汉平原为腹地,合围而成的三角 区,被认为是湖北省乃至全国经济地理版图中的黄金地带。今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打造汉襄宜协同创 新'金三角'",此后发布的《关于实施区域联动战略整体提升支点区域协同力的行动方案》提出,将汉襄宜"金三 角"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战场。 解读:沪渝蓉高铁武宜段于2021 ...
湖北支点战略行动 | 湖北区域联动新引擎:打造汉襄宜“金三角”,加强鄂湘赣“中三角”联动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1 18:46
文章核心观点 湖北省印发《关于实施区域联动战略 整体提升支点区域协同力的行动方案》,围绕强化汉襄宜三个中心、聚焦汉襄宜“金三角”、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四个方面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各地也将采取相应举措助力提升支点区域协同力 [1][2] 湖北发展现状 - 湖北“一主两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汉襄宜“金三角”协同发展态势初步形成,鄂湘赣“中三角”及省际毗邻地区融合发展密切,县域城乡加快融合 [1] - 2024年武汉市经济总量达2.11万亿元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宜昌市、襄阳市经济总量双双突破6000亿元,分别居中部非省会城市第1、2位,8个县市连续三年入围“全国百强县”,“十四五”以来全省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3.44个百分点 [1] 《行动方案》重点任务 强化汉襄宜三个中心 - 支持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动武汉都市圈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2] - 支持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 [2] - 支持宜昌打造联结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宜荆荆恩城市群发展 [2] 聚焦汉襄宜“金三角” - 从推动流域共治、强化科创共兴、推进民生共享三个方面协同共进 [2] - 打造以长江黄金水道为核心的绿色高效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汉襄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2] - 打造汉襄宜半小时低空经济圈、1小时高铁圈、3小时高速圈,推进高频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跨市通办” [2] 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 培育100个左右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3] - 推动县域义务教育水平达到所在市州平均水平 [3] - 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3] 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 加强鄂湘赣“中三角”联动发展,加强中部六省协同融通,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联动发展 [4] - 加强与国家其他区域战略对接,深度对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和成渝,密切沿长江省市合作 [4] 各地举措 - 宜昌坚持传统、新兴、未来产业“三线并进”,深度对接全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共链等,协同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承接武汉都市圈辐射 [3] - 襄阳从提升副中心城市能级、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区等五个方面发力,发挥引领汉江流域等作用 [3] - 武汉从做强市域融合、引领圈域发展、促进区域共赢三个方面出发,实施区域协同发展行动,推动“三个优势转化” [4] 《行动方案》发展目标 - 锚定建设农业强省、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总目标,建设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区等四区,助力提升支点区域协同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