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数据互认

搜索文档
北京“两区”建设五周年:临床试验提速7.7周、国际医疗扩容至52家
北京商报· 2025-06-19 20:08
临床试验效率提升 - 北京全市临床试验启动用时压减至24.9周,较快的压减至17.1周,同比缩减7.7周,助力25个创新药获批上市 [1][3] - 累计启动3批30家研究型病房示范项目建设,基本覆盖优势专业专科,临床试验床位供需紧张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3] - 对符合条件的注册临床试验项目实施立项前置审查,临床研究基础设施、能力水平、管理效率得到较大提升 [3] 国际医疗服务扩容 - 设置国际医疗部的医疗机构增至52家,可提供全流程外语服务的医疗机构达156家,可提供外卡支付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167家 [4] - 114预约挂号平台英文版上线8家试点医院,包括北京协和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等国际医疗试点医院 [1][4][5] - 北京高博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国际门诊部和北京阜诚医院已正式营业,全市国际医疗服务试点机构达18家 [4] 创新药械落地加速 - 北京市570种国谈药品在市属医院均已实现按需配备并通过双通道药店予以保障 [6] - 建立"头部对头部"医企合作机制,礼来、辉瑞、阿斯利康、诺华等跨国药企与北京重点医院在建设研究型病房等领域深入合作 [6] - 推动8家头部外资医药企业集中在京设立研发实体、孵化器,助推赛诺菲生物制剂原料药项目在京落地 [6] 医疗数据互认与信息化 - 实现医疗机构之间300项检查结果和181项检验结果互认,合计481项医疗数据互认 [7] - 统一预约挂号平台覆盖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231家实现医疗影像线上共享查询,172家实现检验报告在线查询 [8] - 检查检验结果查询数量由2023年1248万增至2024年3400万,增长1.7倍,全市互联网医院达101家,互联网诊疗量年均增长超50% [8] 未来规划 - 将推动外商独资医院落地并发布《2025年境外患者在京就医指南》 [1][8] - 继续支持国际化医院项目建设,提升国际医疗服务水平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