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防协同医防融合

搜索文档
薛城创新“1+3+10+N”模式,打造温暖贴心的医疗保障体系
齐鲁晚报网· 2025-10-16 23:49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 建成2家区域医疗次中心、4家社区医院,1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1][2] - 完成32家样板村卫生室建设,按“五有三提升”标准改造147家村卫生室[2] - 建立“1(区人民医院)+3(专科医院及公共卫生机构)+1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N(村卫生室)”紧密型医共体,完成双向转诊系统建设[2] - 推进检验中心建设,逐步实现检验检查结果区域互认,全面推进中心药房建设[2] - 与省部级医院建设4个医联体,邀请上级专家60余人次,开展坐诊帮扶700余次[2] - 获批9个市级重点专科,区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获评省级重点临床专科,实现省级重点专科零的突破[2] 专科服务与人才发展 - 实施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全区1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能提供儿科诊疗服务[2] - 开展“健康体重管理年”活动,开设体重管理门诊[2] - 组织开展校园招聘5场,招聘大学生乡村医生1人,安置公费医学生10人,公开招聘13人[2] - 区中医院5个科室入选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儿童康复科获评“县域中医药龙头专科”[3] - 设立中医药人才培训基地,培训卫生技术人员200余人,培养100余名中医药适宜技术医师[3] 中医药服务能力 - 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达到10处、“中医阁”达到42家[3] - 1家卫生院获评省中医特色卫生院称号,所有村卫生室可开展4类6项中医适宜技术[3] - 与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共建多学科实践教学基地,建立2个岐黄学者名中医工作室[3] 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 - 免费开展适龄妇女“两癌”筛查19000余人,目标人群检查覆盖率达93.07%[4] - 产前筛查率98.36%,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9.46%,孕产妇连续6年零死亡[4] - 1-7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5.44%,持续开展适龄女孩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4] - 实现“三高之家、三高基地、三高中心”上下双向转诊,纳入“三高”一体化管理41591人[3] 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 推进示范性托育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建成后将增设150张托育床位[4] - 全区有条件延伸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机构达到38家,完成托育机构备案26家,可提供托位数达2365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6个[4] - 制定出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方案》,推动全区医疗机构与20余家养老机构签约合作[4] - 全区二级以上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率100%,所有医疗机构全部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成6处紧密型“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机构,床位总数1693张[4] - 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78000余人,签约率为75.92%[4] - 推进家庭医生服务提升行动,组建246个服务团队,拥有成员516人,一般人群签约率64.13%,重点人群签约率75.56%[3] 便民惠民服务举措 - 持续开展“一次挂号管三天”、周六周日普通门诊免挂号费等惠民服务,惠及群众100000余人次,减少支出200000余元[5] - 深入实施“信易医”惠民举措,为2500余名患者优惠费用130000余元[5] - 制定就医停车8条措施,新增车位500余个[5] - 优化预约诊疗服务,将预约时段精确至10分钟以内,推行诊疗一体化模式,诊间付费率超过45%[5] - 实施远程医疗,累计为基层群众开展远程服务16000余人次[5] - 推出“潮汐式”服务,增设延时门诊,开放血液透析晚间服务,儿科门诊24小时开诊[5] 医保保障与长期护理 - 全面实施职工普通门诊统筹制度,在职和退休人员年报销额度分别达4500元和5500元,调整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计入办法,惠及8628名灵活就业退休人员[6] - 统一职工与居民门诊慢特病病种均达到66种,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报销比例提升至75%[6] -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稳步推进,1272人享受待遇,累计拨付基金316.61万元[6] - 在枣庄学院设立全省首家高校医保工作站,在市妇保院设立全市首家新生儿医保工作站,全区共建成346处医保服务站点[6]
山东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设置公共卫生科
大众日报· 2025-06-18 09:09
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政策推进 - 山东将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作为推进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整体谋划 统筹推进 积极为群众提供"防治结合"的连续性 全方位健康服务 [1] - 制发《深化全省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 出台推进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的20条举措 [1] - 各级卫生健康 疾控部门明确负责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的内设机构 省级组建专家委员会 医疗机构成立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 规范建设公共卫生科 [1] 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 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设置公共卫生科 其中93%公立医疗机构独立设置 [1][1] - 疾控中心和医疗机构分别互派人员1848人次 594人次 协同开展疾病监测报告21万余例 [2] - 全省153家疾控中心与462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签订工作协议 已累计开展疾病风险评估 健康管理等合作项目366个 [2] 数据资源共享与平台建设 - 加快医疗机构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部署应用 试运行传染病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平台2 0版 功能扩大至多渠道监测数据收集 传染病智慧化预警 应急作业和应急指挥等4个方面 [2] - 全省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均已部署应用前置软件 监测预警平台已累计接入医疗机构2600余家 [2] 试点工作与模式探索 - 开展疾控与医疗机构医防融合 重点疾病医防协同 疫苗接种处方以及健康宣教干预等试点工作 [2] - 2025年1月 国家疾控局将山东2个市 6个县(市 区)和9家医疗机构纳入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 是全国试点数量最多的省份 [2] - 试点已拓展到16市 每年联合开展重点传染病和慢性病等高危人群筛查50余万人次 [3] 业务协同与人员交流 - 推动疾控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在传染病监测干预 慢性病连续性管理等7个方面开展合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