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康复
搜索文档
不同外骨骼机器人下肢训练方式对卒中神经网络重塑的直接影像证据
机器人圈· 2025-10-30 19:07
研究核心观点 - 外骨骼机器人被动训练与助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重塑路径存在显著差异 被动训练更有利于促进患侧运动网络恢复 而助力训练可能引发对侧代偿性激活 抑制长期神经功能回归 [2][4][5] - 研究首次通过实时脑功能成像技术fNIRS揭示两种训练模式的神经机制差异 为外骨骼康复精细化策略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2][4] - 脑网络是否向有利于运动能力根源恢复的方向重塑 应作为评价训练方式有效性的核心指标 而非仅依赖患者动作表现变化 [5][7] 研究背景与意义 - 卒中后下肢运动障碍表现为患侧皮层驱动能力下降和双侧网络失衡 传统物理训练无法精确调控脑网络结构恢复方向 [3] - 外骨骼机器人临床应用面临关键不确定性 即被动训练与助力训练是互补协同还是存在适应性冲突 此前缺乏明确神经影像学证据 [3] - 该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应用价值 强化了康复应以神经机制为目标导向的理念 推动卒中康复向更科学精准的路径演进 [7] 研究概述与发现 - 研究纳入五十余例亚急性期卒中患者 进行为期两周的外骨骼步态训练 并采用fNIRS技术动态监测脑功能 [4] - 被动训练能更直接促进患侧运动相关网络同步化 使皮层间信息交互更符合健康步态策略 其神经调控效应与运动功能改善呈一致性趋势 [4] - 助力训练在功能严重受损患者中易引发对侧广泛脑区增强性激活 模式偏向代偿化依赖 未与核心运动网络恢复形成良性耦合 短期可行但难以推动长期恢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