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骨骼机器人

搜索文档
全球首个机器人消费节在北京启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8-02 19:15
机器人消费节活动 - 北京经开区启动全球首个以机器人消费为主题的节日"E-Town机器人消费节",汇聚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领域的数百家企业,涵盖家居、医疗、教育、物流、娱乐等应用场景,活动持续至8月17日 [1] - 消费节推出四大消费场景,包括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主要面向企业端用户,提供涵盖医疗、工业、陪伴、仿生等七类50余项产品 [1] - 4S店分为三层展示区:一层"智造臻选区"设有人形、应用、康养、家庭、潮玩、体验展销专柜,二层"未来互动区"可实现与机器人互动竞技,三层"智慧维保区"展示机器人换件、诊断、远程运维等一站式服务流程 [1] 机器人主题商业设施 - "机器人焰究所"是以智能机器人为主题的前沿餐厅,配备下棋机器人、酒保机器人、回收垃圾机器人等多元服务型机器人,可现场提供煎饼、烤串、咖啡等餐饮服务 [1] - 世界机器人大会和机器人大世界主要面向线下消费用户,展示并售卖41家参展企业的百余款产品 [2] 线上销售渠道 - 京东商城开设E-Town机器人消费节专区,面向线上消费者提供四足机器人、双足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教育陪伴类机器人4类63个品牌店铺680余种产品 [2]
外骨骼机器人火了!能干啥?哪儿能买?贵不贵?
机器人圈· 2025-08-01 19:55
外骨骼机器人市场概况 - 外骨骼机器人在2025年"五一"假期期间因景区推广而迅速走红,多个景区推出租赁服务,主打"无痛登山"概念 [1][4] - 2025年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超过10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预计为42亿元人民币 [4] - 产品价格区间跨度极大,从几十元到30万元/台不等,覆盖康复、工业搬运、登山助力等场景 [5] 景区应用现状 - 泰山景区"五一"假期前三天100多台设备累计服务超3000人次,老年游客占比62%,租金约80元/3小时 [4][15] - 武功山景区提供12小时200元的低价租赁服务,设备电量可支撑全天使用 [4][16] - 八达岭长城、居庸关长城分别收费100元/3小时和35元/小时,黄山景区已暂停运营租赁服务 [13][14][16] 康复医疗领域应用 - 北京阳光大艾康复中心使用外骨骼机器人辅助脑瘫患儿康复,单次训练收费150元(办卡可降至100元),较传统人力康复成本降低50%以上 [6][7] - 家用版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售价已降至10万元以下,公司开发了7个系列产品覆盖不同康复场景 [7][8] - 冬残奥会火炬手曾穿戴"艾行"、"艾动"系列产品完成火炬传递,部分用户可实现全程马拉松 [8] 产品技术特点 - 高端康复机型(30万元/台)主要面向医疗机构,工业搬运机型价格区间为数万至十几万元 [5] - 登山助力机型售价普遍在几千至一万多元,存在肌肉依赖和膝盖磨损的潜在问题 [10] - 专家指出当前技术仍处初级阶段,未来需结合脑机接口实现神经信号直接控制 [11] 销售与推广模式 - 主要销售渠道为线上平台,线下体验店稀少且多为短期展示 [5][7] - 社交媒体和视频平台成为产品推广重要阵地,衍生出日租金99-139元的租赁业务 [5] - 康复中心兼具服务与展示功能,是用户接触产品的重要窗口 [7]
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隆重举行
机器人圈· 2025-07-25 20:53
大会概况 - 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于7月22-24日在齐齐哈尔举行,主题为"具身智能与多模态交互技术的融合与突破"[1] - 大会由《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志社主办,6所高校联合承办,4个国家级专业委员会支持[1] - 蓝点触控、诺亦腾、念通智能、睿感物联等企业现场展示主打产品[1] 行业政策与市场数据 - 具身智能入选2024年中国工程院技术备选清单,2025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4] - 2024年中国智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达2378.9亿元[17] - 工业机器人产量突破50万台套,服务机器人产量1051.9万套[17] - 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从2021年322台/万人升至2023年470台/万人,预计2024年突破500台/万人[17] 技术发展趋势 - 具身智能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路径[4] - "手眼脑"协同原位加工模式实现大型构件高精度高效加工[5] - 人机共融技术强调以人为核心的交互方式[7] - 混联机器人结合机器人技术与机床技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11] - 灵巧操作技能将向高保真多模态仿真、虚实迁移等方向发展[14] 学术成果 - 大会设立5个专题论坛,涵盖仿生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等细分领域[19] - 收到44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09篇投稿,评选10篇优秀论文[19] - 设立青年硕博快闪论坛,30余名青年学者分享研究成果[20] 产业融合 - 智能机器人推动科技与养老服务、工业制造、物流运输等领域深度融合[4] - 产业需关注软硬一体布局、应用场景拓展、安全治理等关键方向[17]
北京延庆推进长城保护利用 打造国际旅游休闲目的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7-24 21:07
中新网北京7月24日电 (记者 陈杭)北京市延庆区统筹长城文化资源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传承,高标准推 进中国长城博物馆建设,制作推出"外国领导人登长城"微视频,举办北京长城音乐会、八达岭长城文化 论坛等品牌活动,创新推出"外骨骼机器人""全国首个中英文版AI旅行助手—明小兵"等长城智能旅游新 体验,推动长城文化进校园,努力将延庆长城打造成为遗产保护利用新高地、国际交流交往"会客厅"、 文明交融互鉴"连心桥"、国际旅游休闲目的地、展示国家形象主地标。 延庆区挂牌成立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加强该区16处自然保护地资源统筹和保护利用。编制实施区级生物 多样性保护规划,统筹野鸭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修复、野生珍稀植物资源调查保护等工作,全域生物多 样性空间格局持续优化,该区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0种,其中一级23种,二级77种,占全市 77%,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2种,其中一级1种,二级11种、占全市75%,延庆成为全市生物多样性最丰 富的区之一。(完) 这是记者24日从"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延庆区专场上获悉的。 北京市延庆区委书记于波表示,该区深入挖掘地区生态、冰雪、红色、妫河等特色文化资源,融合打造 ...
机器人2025年二季度投融市场报告
Wind万得· 2025-07-22 06:31
行业概览 - 2025年二季度机器人行业热度持续攀升,技术创新、产品迭代与资本热度共同推动产业迈向新阶段 [1] - 外骨骼机器人是极具发展潜力的重要方向之一,已在医疗、工业、消费等场景实现应用 [1] - 2025年二季度国内机器人领域合计发生融资案例156起,涉及融资金额103.2亿元,其中人形机器人融资金额超40亿元 [1] - 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6.9万套,累计同比增长35.6%,服务机器人产量为882.4万套,累计同比增长25.5% [6] 机器人季度概览 - 各类创新性赛事推动机器人技术进步,如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 [5] - 星动纪元、路石、千寻智能等企业发布新款人形机器人产品,行业加速迈向规模化量产和商业化落地 [5] - 10余家机器人企业在港交所递交IPO招股书,包括乐动机器人、卧安机器人等 [5] 二季度行业相关政策 - 宁波市发布《宁波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目标到2027年实现人形机器人关键组部件100项 [9] -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年)》,支持部署具身智能机器人 [9] - 浙江省将智能家居机器人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给予最高2000元/件补助 [9] 二季度相关产业基金 - 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总规模达100亿元,已投资宇树科技、星海图等企业 [10] - 湖北省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出资额50亿元,广东省智能产业基金目标规模100亿元 [11] - 青岛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基金规模达100亿元,深圳市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基金首期规模20亿元 [11] Q2时间线 - 4月19日北京亦庄举办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20家机器人团队参赛 [12] - 5月8日华为哈勃入股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商千寻智能 [12] - 5月4日外骨骼机器人在泰山、黄山等景区投入使用,为用户节省30%-50%体力 [12] - 6月23日斯坦德机器人向港交所递交IPO招股书,目标成为“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 [15] 赛道图谱 - 机器人细分领域包括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 [16][18] - 服务机器人中人形机器人备受关注,工业机器人中搬运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等为主要方向 [16] 投融动态 - 2025年二季度机器人融资案例数156起,环比上升54.5%,融资金额103.2亿元,环比上升49.5% [20] - 服务机器人融资金额最多(62.9亿元),其中人形机器人超40亿元 [20] - 融资轮次后移,中后期融资金额占比由29.2%上升至61.3% [21] - 融资集中度提升,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合计占比89.1% [22] 行业趋势 - 外骨骼机器人通过人机交互与协同、轻量化与舒适性、智能化与自适应性提升用户体验 [31] - 按应用场景分为康复型、工业用、军用、消费型等,其中消费型外骨骼机器人已在景区广泛应用 [32][33] - 预计到2030年,全球康养用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空间达480亿元,工业用达100亿元,户外用达700亿元 [37][41] 代表企业 - 程天科技专注于康复与养老领域,核心产品悠行UGO系列获NMPA和FDA认证,累计服务人次超60万 [46][47] - 傲鲨智能推出“启元TR1”人形外骨骼机器人,可实现27个关节仿人结构设计,应用于工业、医疗等场景 [52][55]
7月22日齐齐哈尔见!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完整日程官宣
机器人圈· 2025-07-20 15:30
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 - 大会由《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志社发起,联合中国自动化学会等多家专业机构支持,将于2025年7月22-24日在齐齐哈尔举办 [1] - 主论坛聚焦智能机器人前沿趋势,六大分论坛覆盖仿生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具身智能、外骨骼机器人、康养机器人等关键技术领域 [1] - 特设硕博快闪论坛及齐二机床集团产学研调研活动,并设欢迎晚宴促进深度交流 [1] 主论坛 - 时间:2025年7月23日08:30-12:00,地点:富力万达嘉华酒店3楼宴会厅2+3 [2] - 主持人:段星光(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訾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 [2] - 核心议题包括: - 《智能机器人当前发展趋势思考》——赵杰(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 [3] - 《人形机器人用控制器研究》——甘中学(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 [3] - 《机器人技术与高端制造装备创新》——刘辛军(清华大学教授) [3] - 《数据与模型协同驱动机器人造福人类》——张建伟(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3] 仿生机器人论坛 - 时间:2025年7月23日14:00-16:40,地点:3楼多功能厅1 [4] - 论坛主席:王斌锐(中国计量大学副校长)、丁亮(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4] - 核心议题包括: - 《仿生移动机器人力学行为及具身智能》——丁亮(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5] - 《人工肌肉驱动的人形机器人仿生智能控制研究》——王斌锐(中国计量大学副校长) [5] - 《腱耦合驱动的仿生机器人及人机协同的外骨骼技术》——李文扬(杭州智元研究院有限公司) [5] 手术机器人论坛 - 时间:2025年7月23日14:00-16:40,地点:3楼多功能厅2 [6] - 主持人:陆波(苏州大学副教授)、张天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助理教授) [6] - 核心议题包括: - 《经耳道的内耳手术机器人研究进展》——张赫(哈尔滨工业大学长聘教授) [7] - 《机器人辅助远程微创手术临床探索与思考》——潘立志(天津大学教授) [7] - 《面向医疗场景的磁定位与磁驱控技术》——秦岩丁(南开大学教授) [7] 具身智能论坛 - 时间:2025年7月23日14:00-17:30,地点:3楼多功能厅3 [8] - 论坛主席:张国腾(山东大学教授) [8] - 核心议题包括: - 《具身智能认知导航技术》——岳裕丰(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9] - 《矿山具身智能机器人高质量发展路径思考》——王雷(中煤科工集团煤矿机器人创新团队负责人) [9] - 《面向柔性物体操作的机器人具身技能学习》——付天宇(云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9] 外骨骼机器人论坛 - 时间:2025年7月24日08:30-11:30,地点:3楼多功能厅2 [11] - 论坛主席:吴新宇(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11] - 核心议题包括: - 《日常环境下的行走助力髋关节外骨骼控制方法》——冷雨泉(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12] - 《下肢外骨骼和柔索驱动康复机器人人机共融技术》——王克义(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 [12] - 《外骨骼引导智能盲人假肢系统设计》——杨大鹏(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12] 康养机器人论坛 - 时间:2025年7月24日08:30-11:40,地点:3楼多功能厅3 [13] - 主席:刘进长(国家科技部二级研究员) [13] - 核心议题包括: - 《中国老龄化的典型"洪峰"——机器人技术赋能路径探讨》——张建华(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 [14] - 《养老服务科技创新与养老服务机器人应用》——兰陟(民政部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14] - 《针灸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实现》——何昭水(广东工业大学教授) [14] 硕博快闪论坛 - 时间:2025年7月24日08:30-11:50,地点:3楼多功能厅1 [16] - 主持人:张国彬(天津理工大学讲师)、宁圃萱(天津大学博士) [16] 行业动态 -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报显示55家企业喜忧参半,洗牌加剧 [17] - 人形机器人量产爆发,价格战火爆来袭,科技革命推动产业重构 [17] - 2024上半年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业绩普遍承压,机器人与AI打通迎机遇 [17] - 越疆科技从"破格上市"到市值翻三倍,领跑港股机器人赛道 [17] - 清华大学赵明国团队加速进化复现波士顿动力动作 [18] - Uber Eats将在日本推出机器人送货服务 [18]
7月22日齐齐哈尔见!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完整日程官宣
机器人圈· 2025-07-19 08:51
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概况 - 大会由《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志社发起,联合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等四大权威机构支持,定于2025年7月22-24日在齐齐哈尔富力万达嘉华酒店举办 [1] - 主论坛聚焦智能机器人前沿趋势,分设仿生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具身智能、外骨骼机器人、康养机器人六大技术分论坛,配套硕博快闪论坛及齐二机床集团产学研调研活动 [1] - 参会嘉宾覆盖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顶尖院校及企业代表,包含12场主论坛报告和超过40场分论坛技术分享 [1][2][4][5][7][10] 主论坛核心议题 - 赵杰(哈工大)将阐述《智能机器人当前发展趋势思考》,甘中学(复旦)分享《人形机器人用控制器研究》,刘辛军(清华)探讨《机器人技术与高端制造装备创新》 [2] - 关键技术方向包括:王硕(中科院)的《机器人灵巧操作技能学习》、刘海涛(天大)的《高性能混联机器人设计与应用》、张建伟(工程院院士)的《数据与模型协同驱动机器人》 [2] 分论坛技术亮点 仿生机器人 - 丁亮(哈工大)提出《仿生移动机器人力学行为及具身智能》,赵建文(哈工大)探索《微小型连续体爬壁机器人在工业检测中的应用》,干斌锐(中国计量大学)研究《人工肌肉驱动的人形机器人仿生智能控制》 [4] - 李文扬(杭州智元)展示《腱耦合驱动的仿生机器人及外骨骼技术》,马鑫盟(河北工大)开发《基于数字孪生的仿生灵巧手遥操作系统》 [4] 手术机器人 - 张赫(哈工大)汇报《经耳道的内耳手术机器人研究》,潘立志(天大)分析《机器人辅助远程微创手术临床探索》,顾运(上海交大)研究《经自然腔道介入的规划-导航技术》 [4] - 秦岩丁(南开)突破《医疗场景磁定位与磁驱控技术》,赵岩(北科大)开发《多臂手协同介入机器人关键技术》 [4] 具身智能 - 岳裕丰(北理工)研究《具身智能认知导航技术》,王雷(中煤科工)探讨《矿山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路径》,张国腾(山大)发表《Toward Dynamic Locomotion Control of Legged Robots》 [5] - 付天宇(云裳科技)实现《柔性物体操作的机器人具身技能学习》,张泽华(齐齐哈尔大学)设计《番茄垂直种植场景机械臂》 [5] 外骨骼机器人 - 冷雨泉(哈工大深圳)开发《日常行走助力髋关节外骨骼控制》,孟伟(武汉理工)创新《可穿戴光纤传感的柔性康复外骨骼》,王克义(哈工程)研究《下肢外骨骼和柔索驱动康复机器人》 [7] - 杨大鹏(哈工大)设计《外骨骼引导智能盲人假肢系统》,曹武警(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突破《抗阻横向行走锻炼外骨骼技术》 [7] 康养机器人 - 张建华(北科大)分析《机器人技术赋能老龄化路径》,兰陟(民政部)探讨《养老服务机器人应用》,郭朝(武大)研究《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临床技术》 [10][11] - 何昭水(广东工大)开发《针灸机器人系统》,张庭(苏大)实现《多模态触力觉感知仿生臂手系统》,盛译萱(哈工大深圳)优化《肌肉协同驱动的个性化康复评估》 [11] 产学研联动 - 大会特设齐二机床集团实地调研活动,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与机器人技术融合 [1] - 硕博快闪论坛为青年学者提供研究成果展示平台,涵盖天津理工、天津大学等院校创新项目 [14]
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外骨骼专题论坛最新嘉宾阵容全揭晓!!
机器人圈· 2025-07-15 19:01
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外骨骼机器人专题论坛 - 论坛将于2025年7月24日上午启幕,聚焦外骨骼机器人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 [1] - 专家报告环节特邀六位知名学者分享动力系统、人机交互、智能控制等核心方向的突破性工作,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冷雨泉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孟伟教授等 [1] - 快闪报告环节由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机构青年科研骨干参与交流 [1] - 论坛旨在搭建学术界与产业界高水平交流平台,推动外骨骼机器人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 [1]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动态 -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4年报亮点出炉,行业竞争格局显现 [3] - 5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3年报显示行业洗牌加剧,表现喜忧参半 [3] - 越疆科技从"破格上市"到市值翻三倍,领跑港股机器人赛道 [3] - 2024上半年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业绩普遍承压,但机器人与AI融合带来新机遇 [3] - 53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3中报及半年报数据可下载,反映行业阶段性表现 [3] 人形机器人技术进展 - 人形机器人量产爆发引发价格战,产业重构加速 [3] - 清华大学赵明国团队研究加速复现波士顿动力动作,强调创新突破 [3] - 西木科技拓宽人形机器人研究新角度,探索前沿技术 [3] - Uber Eats将在日本推出机器人送货服务,推动商业化落地 [3] 国际机器人技术前沿 - 折纸制造cm级四足机器人、新型昆虫级变形机器人等微型机器人技术取得突破 [3] - 螳螂虾仿真机器人、可扩展振动式压电机器人等仿生技术涌现 [3] - 3D打印软机器人手、固体火箭发动机等新型制造技术应用扩展 [3] 院士与专家观点 - 潘云鹤院士探讨人工智能行为智能与产品智能的发展路径 [3] - 孙立宁院士提出微纳感知技术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 [3] - 浙江大学熊蓉教授分析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挑战与进展 [3] - 院士指出机构智能技术推动"变形金刚"式机器人从概念走向现实 [3]
智慧养老产品如何“叫好又叫座”
经济日报· 2025-07-15 06:10
智慧养老产品市场现状 - 近年来智慧养老产品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涵盖实时监测、生活辅助、情感陪护等多个领域 [1] - 防跌倒雷达、无袖带血压计、外骨骼机器人等创新产品不断涌现 [1] - 部分产品投放市场后遇冷,存在"叫好不叫座"现象 [1] 产品设计问题 - "不好用"是主要痛点,表现为技术与需求脱节、适老化不足 [1] - 部分企业过度追求参数提升,导致操作逻辑复杂、使用困难 [1] - 产品存在误报率高、佩戴不适、需频繁充电等体验问题 [1] - 不同品牌设备系统割裂、数据不通,增加操作门槛 [1] 产品价格障碍 - "用不起"是另一重要因素,研发分摊高、核心部件进口导致价格居高不下 [2] - 老年人价格敏感度高,市场出现高端产品"用不起"与基础服务"用不上"并存 [2] - 供需错配现象明显,短期内难以改变老年人消费习惯 [2] 解决方案探索 - 企业需聚焦老年人真实痛点,考虑认知功能下降等生理特征设计产品 [1] - 部分公司通过基础功能打开市场,再以增值服务盈利形成良性循环 [2] - 参与地方适老化改造建立品牌信任,为后续推广奠定基础 [2] - 建立分层产品体系,开发更具性价比的产品线 [2] 服务闭环建设 - 安装培训、故障响应、技术维护等软服务是核心竞争力 [2] - 需构建让子女敢买、老年人愿用、政府愿推的完整生态 [2]
数字适老助残技术迎接“银发经济”新格局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09 18:11
数字适老助残政策推动 - 六部门联合启动2025年数字适老助残产品和服务典型案例推荐工作,聚焦创新技术、互联网应用、硬件产品和智能服务四大类 [1][2] - 申报项目需已落地实施,在数字技术适老化、信息无障碍方面具有创新性突破和可推广性,并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 [2] - 政策鼓励企业开发适合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数字产品,推动银发经济发展 [2] 技术创新与产品方向 - 创新技术领域重点关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通信等技术的可复制性方案 [2] - 互联网应用方向推荐降低上网门槛的适老化网站、App和小程序,覆盖高频生活场景 [2] - 硬件产品方向包括智能照护和康复的可穿戴设备及服务机器人 [3] - 智能服务方向涵盖电信、养老、出行等支持性服务 [4] 数字鸿沟与用户需求 - 老年人普遍反映智能产品使用复杂、字体不清、功能冗余等问题 [4] - 部分老年人积极尝试AI技术解决生活问题,如学习微信扫码、充值等操作 [4][5] - 外骨骼机器人测试中,老年用户反馈穿戴需简化、设备需减重 [6] 银发经济市场发展 - 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20%,老龄化催生银发经济新格局 [5] - 信息通信行业已举办30余万场"银龄数字课堂",推广适老化产品和服务 [5] - AI互动健身、外骨骼机器人等产品已进入实际测试阶段 [5][6] 政策与标准体系 - 工信部2023年印发《促进数字技术适老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推动信息技术与适老化产业融合 [6] - 国内已构建数字适老助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70余项,为企业提供指引 [6] 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前景 - 工信部、民政部启动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项目,聚焦提升生活质量、缓解照护压力等方向 [6][7] - 试点期为2025-2027年,支持解决需求痛点、技术先进的典型项目 [7] - 预计2025-2027年智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500亿-1000亿元,2028-2030年超2000亿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