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活化利用

搜索文档
【媒体解读】佛山出台促进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实施办法 推动历史建筑“活起来”
广州日报· 2025-05-25 15:18
政策背景与原则 - 佛山市出台《佛山市促进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实施办法》以完善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管理体系 强化政策指引 [1][2] - 政策遵循"保护优先、多方参与、以用促保、安全利用"四大原则 推动活化利用与保护并行 [2] - 活化利用需符合保护规划 坚持最小干预原则 内部改造需采用可识别、可逆技术 外部附属面积不得超过既有建筑总面积的20% [2] 数字化管理与多元参与机制 - 要求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前建立数字化档案 确保可复原性 [3] - 明确权属人或保护责任人为活化主体 享有经营收益权与修缮补助 同时承担保护责任 [4] - 鼓励非国有历史建筑有偿国有化 支持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提供租金减免等优惠政策 [4] 文旅融合与市场激励措施 - 推动历史建筑用于公益类项目可免租金 非公益类项目根据修缮投入情况给予租金减免 [4] - 建设主管部门将建立历史建筑信息平台 免费提供房源信息发布服务 促进社会力量参与 [4] 监管与安全保障要求 - 外部修缮或改变使用性质需向区建设主管部门申请并提交材料 [5] - 消防设施需符合国家标准 无法满足现行标准时需制定防火方案并经专家论证 [6]
老房子“归来”人潮涌
长江日报· 2025-05-03 11:24
文旅产业活化升级 - 武汉历史风貌街区通过文化活化实现文旅融合 汉口历史风貌区与武昌古城以文化为经纬打造新图景 [1] - 巴公房子改造为精品酒店"武汉风貌巴公邸" 保留10座木质楼梯并融合古典与现代设计元素 [6][7] - 咸安坊石库门建筑引入首店品牌65家 首店占比达68%远超国内商业体水平 [11] - 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完成52处百年建筑升级 通过"街头化博物馆"形式呈现近代历史 [16] 历史建筑商业价值 - 巴公房子"五一"单日客流突破10万人次 成为武汉新顶流地标 [6] - 咸安坊"五一"首日客流量7万人次 同比增长350% [11] - 昙华林"五一"单日接待游客8万人次 民国主题剧场演出座无虚席 [16][17] 项目运营模式 - 巴公房子由武汉文旅集团城市风貌公司运营 定位为探索历史建筑与时代魅力的精品项目 [6] - 咸安坊由武汉华发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运营 注重保护"钢窗蜡板"特色同时引入现代商业业态 [11] - 昙华林由武昌古城文旅集团开发 采用"保留、整治、延续与创新"的灵活规划理念 [16] 建筑历史背景 - 巴公房子建于1910年 原为俄国茶商巴诺夫兄弟所建高等公寓楼 见证汉口茶叶贸易占国内出口60%的辉煌 [6] - 咸安坊建于1915年 仿上海石库门风格建造 曾居住萧红、卢作孚等历史名人 [11] - 昙华林拥有600多年历史 现存52处保护建筑包含武汉仅存的北欧风格建筑群落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