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
搜索文档
看“旧”品“新”话老街
人民日报· 2025-11-13 11:37
项目背景与现状 - 云南曲靖西门街片区是一个有600多年历史的老街区,拥有2000余处近现代建筑[1] - 项目改造前,该片区存在大量破败闲置的老建筑,被视为“城市伤疤”[1] - 改造后,街区每天吸引游客约1万人次,每年带动消费3000多万元,并提供900多个就业岗位[1] 改造策略与模式 - 改造坚持“微改造、精雕琢”原则,在保护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进行[1] - 通过引入现代商业,让旧院落“牵手”新业态,例如将老宅改造为茶饮空间和阅读空间[1] -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激发社会参与热情,变“单向管理”为“共同治理”[2] - 组建专职城市管理及综合执法分队,并建立“每周二民情恳谈”机制收集群众意见[2] 商业业态与创新 - 老房子变身为创业空间,闲置院落成为网红咖啡馆[1] - 鼓励成立社区商户联盟,引导商户自发制定诚信经营标准[2] - 有创业者将中药材巧妙融入现代茶饮,打造复合空间,使传统文化以更时尚的方式呈现[2] - 老街区成为创新创业的孵化器和年轻人的打卡聚集地[2] 社会效益与影响 - 改造实现了改善环境与传承文化的共振,以及地方特色与时尚潮流的结合[1] - 通过留下“原住民”和引入新居民,将“沉睡资源”变为“创业资产”[2] - 年轻人创业和消费者打卡形成正循环,人气带来商机,商机再聚人气[2] - 项目实践符合“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关于加强历史文化街区有效保护和活态传承的方向[3]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丨人人都是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者 库车老城奏出“新旋律”
央视网· 2025-07-30 10:13
街道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倾听民意;引导原住民以房屋入股、手艺传承等方式参与项目;保留80% 以上原住居民,实现"人、房、文化"共生;居民积极响应,主动拿出家中盘子、缝纫机、石磨等老物件 用于街区装饰;身怀绝技的工匠制作轿子、驴车等特色装饰……众人拾柴,让街区既保留了历史韵味, 又焕发出现代活力。 人人都是设计师、建设者 改造后,不论是热斯坦国家级休闲旅游街区还是龟兹小巷,都不设围栏,不收门票,敞开怀抱迎接 四方游客。库车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庞涛表示:"历史文化街区是本地群众 和全国人民共同生产生活创造的历史遗产,在改造过程中由人民共创共建,希望通过全方位展示独特的 龟兹文化,让国内外游客了解中国、了解新疆、了解库车,吸引更多人来到库车投资兴业,带动本地群 众增收。" 漫步在新疆库车老城,斑斓的色彩、食物的香气与悠扬的旋律一同"撞"进感官,民族风情与厚重文 化交织在一起,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从热斯坦国家级休闲旅游街区到龟兹小巷,文化街区 的烟火气息与文化魅力跃动在每个角落。极具创意的街头装饰、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和琳琅满目的商品 像磁石般"力邀"游客不断向前探索。 "精雕细琢"让老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