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历史清算
icon
搜索文档
《南京照相馆》:历史的罪孽要如何清算?
虎嗅· 2025-08-08 15:28
电影《南京照相馆》 - 豆瓣评分8.6 成为今年暑期档最热门电影 [1] - 影片通过日军随军摄影师伊藤秀夫在南京吉祥照相馆冲洗照片的剧情 揭露日军屠杀、强奸、掠夺等暴行 [1] - 电影直观呈现血腥残忍场面 给观众带来强烈心灵震撼 [1] 历史罪责认定 - 战后对南京大屠杀罪责认定困难 战犯以"忠义"美化行为 辩称屠杀是对"不识恩惠者"的惩罚 [2] - 纳粹罪行审判持续数十年 成为"贯彻正义"的社会实验 但过程艰难且结果参差不齐 [2][3] - 正义概念具有弹性 各战胜国在不同阶段对不同对象施予的正义标准不一 [3] 奥斯维辛审判 - 1963-1965年法兰克福奥斯维辛审判成为西德面对历史的象征 [4] - 审判引起媒体广泛关注和舆论两极分化 确立了大屠杀在公众意识中的地位 [5] - 审判暴露司法清算的局限性 难以对集体暴力系统中的个体进行罪责认定 [6] - 8200名奥斯维辛工作人员中仅极少数受审 7000多人从未被起诉 [8] 审判过程与结果 - 检察官选择性起诉最可能定罪的被告 以展现行凶者残忍 [9] - 被告普遍否认个人责任 声称只是服从命令 [9] - 辩护律师汉斯·拉特恩泽尔以攻击性方式对待证人 [10][11] - 最终20名被告中6人被判终身监禁 10人获3.5-14年刑期 3人无罪释放 [14] - 结果与罪行严重程度不相称 仅17人被定罪 远低于实际需要的6000-8000名工作人员 [15] 赔偿问题 - 受害者补偿金额过低 而前纳粹人员却获得高额养老金 [17] - 民主德国拒绝承担补偿责任 苏联更关注战争赔款用于经济重建 [18] - 奥地利也拒绝赔偿 试图构建与纳粹历史切割的民族身份 [19] - 赔偿标准将"罪行"局限为集中营守卫行为 限制受害者人数 [20] - 反吉卜赛歧视政策在战后德国继续存在 官员多为前纳粹人员 [21][22][23] 企业赔偿 - 1990年代西门子、大众等德国企业面临国际压力 被迫处理强制劳工赔偿问题 [24] - 1998年美国对德国公司发起集体诉讼 促使企业回应 [25] - 1999-2000年成立"铭记、责任和未来"基金会 由政府和6500家企业资助 [26][28] - 12家创始企业提供五分之三资金 约四分之一企业象征性捐款低于1000马克 [28] - 赔偿方案附带条件 阻止未来个人诉讼 [27] - 赔偿被视为道德责任而非法律义务 未能全面解决罪责问题 [29]
大争之世,中国就是和外国不一样
虎嗅· 2025-07-01 21:41
全球局势与产业竞争 - 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全球局势加速变化,中国和世界都承受巨大压力[1] - 中国拥有当代世界最庞大完整的产业体系,正经历大规模产业升级,在高端领域与西方全面竞争[6] - 西方环保议题常被用作污蔑中国发展成就的工具和构筑贸易壁垒的武器[8] 环保议题的双重标准 - 西方国家在产业优势时标榜环保技术限制后发国家,产业落后时则用环保议题对中国"骨头里挑鸡蛋"[9] - 发展中国家承接产业转移承受污染,成果却被发达国家享受,还要被环保议题拿捏[9] - 中国提前实现碳排放控制目标,而西方环保承诺大多落空[13] 产业实力与环保实践 - 中国在治沙、植树等生态工程展现强大执行力,西方却质疑中国治沙成果[14][15] - 西方去工业化导致无力推进系统性环保工程,中国作为最大工业国将成为环保技术主要推动者[16] - 环保技术可能成为中国给西方设置的新技术门槛[16] 东西方产业关系演变 - 中国用血汗支撑全球生产,西方环保被视为富裕生活的调剂[13] - 中国与西方沟通渠道日益成熟,西方不得不接受中国后来居上的事实[23] - 中国在维持现有秩序的同时要求对等尊重,西方不愿给予的态度加剧对立[23] 历史遗留与产业秩序 - 西方殖民遗产在亚洲仍存影响,中国社会对历史清算的诉求将重塑区域秩序[25] - 全球秩序正从西方主导转向多元主导,中国将获得更大发言权[25] - 西方从旧秩序中获益递减,中国作为生产者的压力快速增加[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