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升级

搜索文档
3600点!这次A股能站稳吗?公募这样预判
天天基金网· 2025-07-25 20:37
A股市场表现 - 2025年4月以来A股指数持续上扬 上证指数7月23日盘中重回3600点 24日收盘报3605 73点 [1] - 截至7月24日主流宽基指数普遍上涨 北证50指数大涨39 86% 中证1000和中证500等指数涨幅明显 [1] 机构后市观点 华夏基金 - 结构性风险正在积累但未现明确拐点 市场风险偏好高且资金承接力强 11个交易日从3500点突破至3600点 [2] - 市场处于主升行情 多个宽基指数创新高并加速上涨 突破去年底以来的震荡区间 大势扩张是主旋律 [2] 富国基金 - 近期政策释放扩内需和"反内卷"信号提振市场情绪 7月政治局会议或带来新的政策催化剂 [2] - 市场流动性充裕 中报行情接近尾声 政策走向和增量信息将成为新催化因素 [2] - 中长期看全球资金再平衡叠加中国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红利释放 中国资产重估趋势不变 [2] 长城基金 - 短期保持谨慎乐观 市场仍处上涨趋势 但需做好防守配置避免过度追高 [2]
外资争做港股IPO基石投资者的三重逻辑
证券日报· 2025-07-22 00:21
港股IPO市场外资基石投资者参与情况 - 2024年上半年港股IPO项目中基石投资者投资金额占比达45.2%,其中外资基石投资者占比59.3%,较2024年的40.4%显著上升 [1] - 基石投资者通过约定价格提前认购股份并设定禁售期,其参与度是衡量市场热度和资本对企业价值判断的重要指标 [1] 外资争做港股基石投资者的核心逻辑 逻辑一:布局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企业 - 外资重点布局恒瑞医药(创新药)、海天味业(调味品)、蜜雪集团(茶饮)、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三花智控(制冷控制)等龙头企业 [3] - 外资基石投资者投资领域集中在新能源、消费、医药生物、先进制造等与中国产业政策高度契合的行业 [3] 逻辑二:港股市场活跃度提升 - 2025年6月底香港证券市场总市值达42.7万亿港元,同比增长33% [4] - 前六个月日均成交金额同比大幅上升118%,流动性改善使基石投资者退出路径更通畅 [4] - 市场活跃使外资从"保发行"转向通过基石渠道提前锁定优质资产 [4] 逻辑三:全球资本再配置与中国资产重估 - 美联储降息预期与美元资产波动促使全球资本增配港股 [5] - 恒生AH溢价指数从年初144.69点回落至7月21日的125.44点,港股估值吸引力显现 [5] - 中国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产业快速发展推动外资重新评估中国资产价值 [5] 外资持续加码港股的核心动因 - 表层原因是港股流动性修复与全球资本再配置的共振 [5] - 深层原因是外资对中国产业升级方向核心资产及市场制度韧性的认可 [5]
大争之世,中国就是和外国不一样
虎嗅· 2025-07-01 21:41
全球局势与产业竞争 - 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全球局势加速变化,中国和世界都承受巨大压力[1] - 中国拥有当代世界最庞大完整的产业体系,正经历大规模产业升级,在高端领域与西方全面竞争[6] - 西方环保议题常被用作污蔑中国发展成就的工具和构筑贸易壁垒的武器[8] 环保议题的双重标准 - 西方国家在产业优势时标榜环保技术限制后发国家,产业落后时则用环保议题对中国"骨头里挑鸡蛋"[9] - 发展中国家承接产业转移承受污染,成果却被发达国家享受,还要被环保议题拿捏[9] - 中国提前实现碳排放控制目标,而西方环保承诺大多落空[13] 产业实力与环保实践 - 中国在治沙、植树等生态工程展现强大执行力,西方却质疑中国治沙成果[14][15] - 西方去工业化导致无力推进系统性环保工程,中国作为最大工业国将成为环保技术主要推动者[16] - 环保技术可能成为中国给西方设置的新技术门槛[16] 东西方产业关系演变 - 中国用血汗支撑全球生产,西方环保被视为富裕生活的调剂[13] - 中国与西方沟通渠道日益成熟,西方不得不接受中国后来居上的事实[23] - 中国在维持现有秩序的同时要求对等尊重,西方不愿给予的态度加剧对立[23] 历史遗留与产业秩序 - 西方殖民遗产在亚洲仍存影响,中国社会对历史清算的诉求将重塑区域秩序[25] - 全球秩序正从西方主导转向多元主导,中国将获得更大发言权[25] - 西方从旧秩序中获益递减,中国作为生产者的压力快速增加[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