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成本波动

搜索文档
家用电器行业研究框架培训
2025-08-18 09:00
行业概述 - 家电行业具有制造和消费品的双重属性,产业链长,涵盖上游原材料、零部件制造及下游渠道销售与品牌运营[2] - 上游企业对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有掌控力,下游通过专卖店合作及自建品牌体系销售[2] - 原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60%-70%,钢材价格影响格力毛利率,面板价格影响海信毛利率[3][14] 细分领域发展现状 **白电(空调、冰箱、洗衣机)** - 国内内销饱和,增量依赖海外市场[1][3] - 空调价格战显著影响格局(2002-2006年价格降幅50%,格力净利率降至3%)[12] - 格力与美的掌握核心零部件(压缩机市占率合计70%),成本优势明显[13] **黑电(电视等)** - 全球量缩价增,国内品牌凭借技术优势抢占份额[1][3] - 技术路径变革(如显示技术)提升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7] **厨电** - 受地产周期波动影响,但洗碗机、净水器等新兴品类渗透率提升[1][3] **小家电** - 随居民收入提高持续裂变,渗透率与品牌丰富度双升[1][4] - 厨房/家居小家电具成长弹性,与经济消费相关[5] 市场规模分析框架 - 核心变量:家庭户数(中国近5亿户)、户均保有量(如空调3台/户)、产品均价[6] - 测算示例:空调存量15亿台(5亿户×3台),年销量1.5亿台(10年更新周期)[6] - 扫地机器人全球潜在存量11-12亿台(23亿户×50%渗透率),年销量约2亿台(5年更新周期)[6] 竞争要素与技术变革 - **高功能性识别度品类(如空调)**:研发与成本为核心,消费者可直接衡量价值[8] - **低功能性识别度品类(如冰箱)**:依赖营销与渠道布局[8] - 技术迭代(如扫地机功能升级、黑电技术路径变化)可能引发市场格局拐点[7] 需求驱动因素 - **新增需求**:保有量提升(农村空调保有量90+台/百户)、新房装修[10] - **更新需求**:占比逐步提高(冰洗与新房关联需求已降至低位)[10] 品牌与价格竞争 - 空调赛道头部企业通过产业链整合(如压缩机自产)强化成本优势[13] - 格力空调均价较美的高12%,耐用性要求削弱功能性识别度[13] - 品牌忠诚度对高功能识别度品类更关键,低功能品类依赖知名度[11] 未来趋势 - 国内补贴调整或致内销下滑,海外需求(尤其白电/黑电)成增长主力[15][16] - 头部企业探索多元化(机器人、B端业务、新能源、医疗)[16] 数据跟踪体系 - **出货端**:产业在线数据(匹配企业报表,含外销)[17] - **零售端**:奥维云网(线上线下渠道)、空调安装卡数据(精准匹配终端)[18] - **海外市场**:海关数据、欧瑞数据库(区域/品类渗透率)[19] - 数据一致性通过企业沟通与外销验证保障[20] 投资策略适配 - 白电:稳定型投资者[5] - 黑电:拐点型机会[5] - 厨电:地产后周期[5] - 小家电:成长弹性[5] 数据库支持 - 长江家电提供细分市场数据库,支持投资人深度探讨[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