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原真性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完善生产性服务链,促进非遗高质量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8-14 05:54
非遗保护现状 - 非遗保护工作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理念 通过嘉年华、展演展示、非遗集市等形式与景区旅游、庙会活动、文创产业深度融合 有效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1] - 保护核心在于保持历史原真性和文化基因完整性 需在快速发展背景下坚守文化根脉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焕新[1] - 非遗是活态文化形态 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组织环境三个层次构成生态环境 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需与经济活动关联[2] 发展矛盾与挑战 - 面临原真性保护与改造转化矛盾 需保留原真性审美和应用价值同时契合当代主流消费群体需求[3] - 传承主体断层与现代传播营销矛盾 传统师徒制、家族传承模式面临失传风险 新技术应用能力较弱[3] - 地方性知识与大众化标准矛盾 需平衡特定地域语言习俗与大众取向[3] - 政府主导性保护与内生驱动力不足矛盾 依赖政府部门政策资金引导 社会资源自主参与机制不成熟[3] 生产性服务链建设 - 生产性服务链由各类专业化服务环节构成 通过知识、技术、资本等要素投入提升转化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4] - 非遗发展存在自然主义 方向不明、创意不足、传播不畅、营销不力 如刺绣类技艺市场应用有限 与染整技艺结合不充分[4] - 非遗项目整体仍为个体手工作坊式 生产性服务资源参与度和集中度不足[4] 服务链创新方向 - 上游需增强要素数字化、研发设计、技术咨询、市场调研等服务[5] - 中游需强化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等工作[5] - 下游需注重品牌营销、金融支持、电商等服务[5] - 生产性服务链应由创意研发、产品设计、供应链金融、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数字营销、远程运维等环节构成[5] - 需政府部门、非遗主体、社会组织、相关企业和个人共同协作 建立融合性市场化机制 形成集群化生产性服务资源集聚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