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去甲肾上腺素
icon
搜索文档
熬夜后走神不是你的错,而是自救机制在“洗脑” | Nature
量子位· 2025-11-06 14:38
文章核心观点 - 麻省理工学院最新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导致大脑在白天清醒时异常启动类似睡眠中的“洗脑”清洁过程,这一过程会占用维持注意力的神经资源,导致注意力严重受损和反应时间延长 [1][2][18][21][27] - 大脑在深度睡眠期间通过“血液退、脑脊液进”的机制清除代谢废物(如与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的β淀粉样蛋白),而睡眠不足会破坏这一关键清洁过程 [8][10][11][15][16] 睡眠期间的大脑清洁机制 - 2019年波士顿大学在《Science》发表的研究首次清晰捕捉到人类睡眠时的大脑清洗全过程:睡眠中神经元同步化节律活动导致血液大规模撤离,脑脊液趁机涌入清除代谢废物 [8][10][15] - 清醒状态下神经元活动分散且活跃,血液需持续供能无法形成空档期,导致脑脊液难以进入大脑深处完成有效清洁 [15] 睡眠不足对白天认知功能的影响 - 实验通过26名健康志愿者发现,睡眠不足状态下进行注意力测试时反应时间延长,甚至对屏幕变化或目标声音毫无反应 [19][21] - 志愿者走神时脑脊液会出现异常流出,伴随呼吸与心率下降,瞳孔在脑脊液流出前约12秒开始收缩,注意力恢复后脑脊液回流且瞳孔扩张 [22][23] - 研究人员推测大脑在睡眠不足时会“病急乱投医”,强行在清醒状态启动睡眠式清洁过程,占用维持注意力的神经资源导致走神 [25][26][27] 潜在生理机制与研究方向 - 研究猜测大脑可能存在一个总开关,同时管理注意力和脑脊液流动、心跳、呼吸等身体反应,去甲肾上腺素可能是关键物质但尚未完全确认 [29] - 增加“洗脑”的脑脊液总量可能成为预防老年痴呆的有效解决方案 [17]
颜宁发文祝贺!美国两院院士、睡眠领域顶尖学者丹扬教授回国,全职加盟深圳医学科学院
生物世界· 2025-06-02 10:42
丹扬教授学术背景与成就 - 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博士,洛克菲勒大学及哈佛医学院博士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至今[4] - 2018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25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4] - 在Cell、Nature、Science等顶尖期刊发表16篇论文,近两年代表性研究聚焦睡眠神经机制[5] 睡眠与意识研究突破 - **前额叶皮层点火抑制机制**:发现非快眼动睡眠(NREM)期间前额叶皮层点火受胆碱能调节减少和皮层快速抑制影响,导致意识觉知减弱[6][7][10] - **小胶质细胞调控睡眠**:揭示小胶质细胞通过钙信号降低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促进睡眠,其功能紊乱与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11][12][13] - **蓝斑神经元驱动睡眠压力**: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激活后因功能性疲劳导致NE释放下降,迅速增加睡眠倾向[15][16][17] 跨学科研究视角与职业发展 - 本科物理背景赋予其独特神经生物学研究视角,强调学科交叉对创新的重要性[21][25] - 多次转换研究方向(物理→神经生物学→睡眠科学),主张抓住机会跨领域突破[26] - 长期目标为开发人类大脑靶向操控工具,推动动物模型成果向临床转化[30] 睡眠科学未解难题 - **控制机制**:需解决功能异质神经元空间交织的技术挑战,如通过遗传标记分离特定神经元群[29] - **核心作用**:睡眠是否通过单一过程或多过程实现修复、记忆巩固等功能尚不明确[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