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阿尔茨海默病
icon
搜索文档
Nature Aging:王宏林团队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靶点,并找到潜在药物
生物世界· 2025-11-01 11:05
撰文丨王聪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587-025-00976-1 设置 星标 ,不错过精彩推文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揭示了脂质代谢受损的小胶质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致病作用,并确定了 MFE-2 是 CKBA 的可成药靶点,CKBA 能够恢复其表达,并具 有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力。 开放转载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脂质代谢失调 会促进 阿尔茨海默病 (AD) 中持续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炎症,但其潜在的致病机制仍有待阐明,可成药靶点也有待确定。 2025 年 10 月 29 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王宏林 教授团队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Aging 上发表了题为: Loss of MFE-2 impairs microglial lipid homeostasis and drives neuroinflammation in Alzheimer's pathogenesi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 MFE-2 的缺失会损害 小胶质细胞 的 脂质稳态 ,并在 阿尔茨海默病 的发病机制中引发神经炎症,该研究进一步筛选到了天然化 ...
患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妈妈去世,我才真正和她和解
36氪· 2025-10-21 11:24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记录了作者朱矛矛陪伴照顾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直至其64岁去世的历程 凸显了疾病对患者认知、行为及家庭关系的深刻影响 [1] - 通过描述母亲从确诊到生命终结的细节 展现了阿尔茨海默病作为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对患者个人尊严和家庭照护带来的巨大挑战 [10][19] - 在照护过程中 作者与母亲的角色发生互换 母女关系经历了重构 作者得以重新认识并最终与母亲达成和解 [7][19][34] 疾病诊断与症状发展 - 母亲于2021年11月经脑部核磁共振和认知测试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初期 属于早发型老年痴呆(65岁以前)[10] - 核心症状包括认知功能全面衰退 确诊时患者无法画钟表、无法进行简单计算(如100减80)、无法回答当前日期和时间 [10] - 疾病中后期出现手抖、流口水、尿失禁、全身肌无力等症状 体重在三个月内从160斤下降50斤至110斤 [11][15][23] - 脑部核磁共振显示患者有老年性脑改变 轻度脑白质疏松 伴少许慢性缺血性脱髓鞘灶 两侧海马萎缩改变 [10] 治疗与药物管理 - 患者服用的药物包括盐酸多奈哌齐、美金刚和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缓释片 这些药物仅能延缓病情发展而不能逆转或治愈疾病 [11] - 药物副作用主要是恶心和便秘 更换为廉价药物后恶心感加剧 导致患者一周喝不了一勺肉汤 后续持续使用高价进口药以维持生活质量 [14] - 医生指出对于晚期患者 药物剂量需开到合理范围内的最大 但保证生活质量的关键在于家庭陪护 [20] 照护挑战与家庭关系 - 作者作为主要照护者 在母亲疾病后期需要处理频繁的大小便失禁 每天多次更换床单和清洗 身体承受巨大压力 [20] - 家庭关系复杂 母亲的娘家人给作者带来精神内耗 作者自确诊双相情感障碍至2024年断断续续进行了120次心理咨询 其中一半与此相关 [10][11] - 母亲与作者的丈夫关系紧张 自树儿出生后未曾交谈 丈夫对母亲存在误解 认为其遇事逃避 母亲则对丈夫的经济状况不满 [18] 疾病对患者行为与认知的影响 - 疾病导致患者时间观念模糊 频繁询问外孙女树儿是否上学或回家 后期甚至无法分辨上下午和周末 [9] - 生活能力逐步丧失 从烧糊锅、被剥夺做饭权利 到后期主动提出不再买菜 世界退缩至家中 最后无法自行佩戴假牙 [8][15] - 性情发生改变 患病后母亲变得温和柔软 放下了过去的怨恨 但后期出现怕声怕光现象 很少看电视 物欲降低至只吃白粥和咸菜 [5][18] 生命终末期的历程 - 母亲于9月1日去世 去世前三个月基本以粥为主食 每天两顿 每顿只喝小半碗 需要作者喂食 [25][27] - 去世前出现回光返照迹象 曾能独自上厕所洗澡 但之后状况急转直下 临终前告知作者“决定月底走” [25][26] - 作者在母亲去世后整理遗物时 通过相册和文字重新发现了母亲的内心世界 反思了自己对母亲的了解程度 [30]
衰老过程中男性大脑萎缩速度快于女性
科技日报· 2025-10-17 07:31
最新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论文称,挪威奥斯陆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在衰老过程中,男性 大脑在更多区域出现体积缩减,萎缩速度也普遍快于女性。 团队分析了来自4726名健康参与者的1.25万份磁共振成像脑部扫描数据,每人间隔3年接受两次以上扫 描。结果发现,男性在更多脑区中出现了明显的体积减小。例如,负责处理触觉、疼痛、温度及身体姿 态的中央后皮质,男性每年萎缩约2.0%,而女性为1.2%。研究人员指出,这表明男性的衰老速度更 快,且其平均预期寿命也较短。 了解健康大脑的自然老化规律,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机制。若阿尔茨海默病与这些 变化相关,应当能在女性的海马体和楔前叶等关键区域中观察到更快的萎缩,但研究未发现这种现象。 阿尔茨海默病的成因复杂,仅凭年龄相关的脑萎缩不足以揭示其机制。 团队指出,这一结果意味着女性较高的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可能与生存时间或疾病易感性差异有关,而 非脑体积变化。团队还发现,在校正教育水平后,部分男性脑区的萎缩速度不再显著快于女性。当他们 比较预期寿命相同的男性和女性(而非同龄人)时,两组大脑的衰退速度相似。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
我科学家在老年痴呆疾病模型犬认知障碍分子机制解析上取得重要进展
科技日报· 2025-09-29 14:03
研究团队创新性地以犬为模型,系统阐释衰老及相关认知障碍的分子机制,不仅推动了犬作为人类AD转化 模型的应用,也为解析AD机制提供了关键依据。通过系统解析认知障碍犬模型中胶质细胞在生理衰老与 CCD病理状态下的差异,研究团队为犬认知障碍的早期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区分年龄相关认知衰退 与CCD特异性病理进程提供了依据。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西农业大学猪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全国重点实验室黄路生团队系统研究了健康 衰老与老年痴呆认知障碍犬的脑细胞转录组,揭示了认知障碍犬中小胶质细胞C1QA与神经元CRT互作介导 突触损伤的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学术期刊《国家科学评论》上。 截至2024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人数已逾5500万。我国目前AD患者约983万,平 均每10位65岁的老年人中就有1人患病。 研究成果有望为老年痴呆早期诊断提供潜在分子标志物,并为其发病机制解析提供重要细胞机制参考。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
Cell重磅:华人学者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新机制——脑细胞间通讯中断,驱动疾病进展
生物世界· 2025-09-28 12:05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阿尔茨海默病 (AD) 是最常见的痴呆症类型。多大数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都集中于 β-淀粉样蛋白 (Aβ) 积累 和 tau 蛋白缠结 ,然而,只是这些蛋白质的堆积 并不能完全解释阿尔茨海默病。实际上,绝大多数针对这两种蛋白质的实验性药物都已失败,极少数获批的几款药物也只能带来有限的益处,且副作用明显。 2025 年 9 月 25 日,西奈山 伊坎 医学院 张斌 、 蔡东明 、 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 童研究医院 彭隽 敏 团队合作 ( 王二明 、 余凯文 、 操基 清 为共同第一作 者) ,在 Cell 期刊发表了题为 : Multiscale Proteomic Modeling Reveals Protein Networks Driving Alzheimer's Disease Pathogenesi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对 阿尔茨海默病 患者大脑细胞如何相互作用的最全面视角,绘制出的蛋白质网络揭示了 神经元 与 神经胶质细胞 (特别是星形胶质细胞 和小胶质细胞) 之间的 信息交流 中断 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密切相关 ,而 一种名为 AHNAK 的蛋白 ...
阿尔茨海默病会遗传吗
科技日报· 2025-09-25 16:24
阿尔茨海默病遗传性 - 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达5%以上,85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高达30% [1] - 5%至10%的阿尔茨海默病会通过基因遗传给子女 [1] - 致病基因包括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早老素2,携带者95%以上会患病且发病早,遗传概率极高 [1] - 风险基因载脂蛋白Eε4会大幅增加患病概率,但遗传给下一代的概率相对较低 [1] 检测与预防策略 - 建议父母患病者先进行基因检测,不携带致病或风险基因则子女无需过度担忧 [2] - 子女可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脑脊液检测等手段早期确诊 [2] - 早期使用抗体药物清除脑内β-淀粉样蛋白可有效延缓疾病进展 [2] - 预防需贯穿全生命周期,从青年甚至少年期开始增加认知储备 [2]
外卖盒/塑料杯产生的微塑料会进入大脑,或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生物世界· 2025-09-22 16:30
文章核心观点 - 纳米/微塑料可在人体多器官积累并进入大脑,可能通过特定机制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和神经损伤,尤其对携带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基因APOE4的个体构成显著威胁 [2][4][12] 纳米/微塑料的普遍性与人体积累 - 环境中的纳米/微塑料已无处不在,可通过饮用水、食物和空气进入人体,并在肺、肾脏、肝脏、生殖系统及大脑中被发现 [2] - 2025年2月发表于Nature Medicine的研究证实微塑料和纳米塑料存在于人类肝脏、肾脏和大脑中,且大脑中的浓度高于肝脏和肾脏,并随时间推移而增加 [12] 纳米/微塑料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性研究 - 美国罗德岛大学研究显示,聚苯乙烯纳米/微塑料能在大脑中积累并导致认知能力下降,甚至引发阿尔茨海默病,此风险在携带APOE4基因的个体中尤为突出 [4] - APOE4基因是阿尔茨海默病最强遗传风险基因,约一半患者携带该基因,携带一个拷贝使患病风险增加3倍,携带两个拷贝使风险提高8-12倍 [5] - 携带APOE4基因的小鼠实验表明,暴露于聚苯乙烯纳米/微塑料后,其行为变化呈现性别差异:雄性小鼠在开阔场地停留时间更长,雌性小鼠识别新物体的能力降低,这与人类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性别差异相似 [6][7] - 痴呆症患者大脑中的微塑料和纳米塑料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大脑样本,尤其在脑血管壁和免疫细胞周围,表明其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 [12] 纳米/微塑料致病的潜在机制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机构于2025年1月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的研究揭示了微塑料诱导大脑功能障碍的机制:循环系统中的微塑料被免疫细胞吞噬后,可在大脑皮层毛细血管中造成阻塞,导致小鼠血流减少和神经功能异常 [13] - 聚苯乙烯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塑料材质之一,广泛用于外卖盒、塑料杯及其他包装材料 [5]
总是抑郁、淡漠……这些也可能是痴呆的前兆
中国新闻网· 2025-09-22 00:16
疾病概述与病理机制 -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导致认知功能逐渐退化的疾病,是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类型,主要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语言表达困难、判断力下降和情绪波动等,严重时患者会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2] - 该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大脑细胞外的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所谓的“老年斑”,这些病理特征直接导致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2] - 针对该病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干预,药物治疗包括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拮抗剂、仑卡奈单抗、多奈单抗等,非药物干预包括认知干预、行为管理和心理社会支持等[2] 早期识别症状 - 记忆力方面以近期记忆减退为主,表现为学习新知识困难、忘记事件细节甚至整个事件、重复提问以及混淆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3][4][5][6] - 执行功能下降表现为做事能力不如从前、效率不高、条理性差、计划性不好、经常作出错误判断、不会算账以及乱放东西[7][8][9] - 语言能力下降体现为说话内容简单、用词不丰富、忘记词语或找不到合适词语替代、严重者叫不出常用物体名称以及听不懂别人说话[10][11][12][13][14] - 视空间功能出现定向障碍,包括出门找不到方向、在熟悉的地方迷路、在家里分不清位置以及距离感变差容易跌跤[15][16][17][18] - 情绪行为改变包括出现抑郁、焦虑、淡漠、疑心重、产生幻觉、认为住的地方不是自己家以及变得自私急躁易发脾气[19][20][21][22][23] - 生活能力下降表现为做事效率低需提醒、不爱参加集体活动、家务能力下降、只做简单家务需人陪同,严重时生活不能自理[24][25][26][27][28] 预防与筛查建议 - 预防措施需分年龄段进行,青少年期应提高受教育水平,中年时期需纠正听力、减少脑损伤、管理高血压、减少有害饮酒和管理体重[29] - 晚年时期的预防重点包括戒烟、管理抑郁、增加社会交往、加强体育锻炼和管理糖尿病[30] - 建立健康生活方式至关重要,高风险人群特别是65岁以上者应关注早筛,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认知功能筛查,以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31]
一种新药研发失败率达99%的病,“记性差”的人要当心
环球时报· 2025-09-21 15:53
提起"阿尔茨海默病"这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多数人并不陌生。 自发病起,大脑如同被按下"删除键",从初期的健忘,到不认识家人,最后完全丧失自理能力,疾病让 患者的记忆日渐空白,成为无数个家庭的痛苦。 数十年来,这种高发"脑病"始终未能被彻底攻克。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生命时报》(微信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专家,总结预防 方法,让你和家人尽可能远离这个"记忆杀手"。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孙永安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郁金泰 病因至今未能破解 人们常说的"痴呆"并非单一疾病,而是多种病因引发的认知功能障碍总称,包括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路易体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最为常见。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球约5700万人患这类疾病。其中,阿尔茨海默病占 60%~70%,每年新增患者近千万例,该病已跻身全球第五大死亡原因。《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 2025》显示,1699万老人正在被这个"记忆杀手"吞噬,约占全球病例总数的1/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孙永安介绍,从1906年发现至今,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目标仍 是"延缓病程、改善症 ...
这种病和老年健忘是一回事吗?一起来看健脑秘诀
人民网· 2025-09-21 09:41
阿尔茨海默病认知误区 - 阿尔茨海默病与老年健忘存在本质差异 阿尔茨海默病是神经退行性疾病 患者会逐渐失去对时间地点基本认知甚至认不出身边的人 而老年健忘属于生理性记忆减退 经提醒能想起来[9] - 65岁以上人群高发 但约5%至10%患者在65岁之前出现症状 称为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损害进展速率更快预后更差[14] - 仅5%至10%为家族遗传性病例 绝大多数属于散发性病例 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19][21] - 无高质量证据支持保健品可延缓疾病进展 我国从未批准任何保健品用于治疗痴呆[27][29] - 痴呆是症状总称 有许多不同类型 例如血管性痴呆常伴随高血压中风病史 症状呈阶梯式恶化 路易体痴呆患者可能先出现视幻觉和动作僵硬 额颞叶痴呆表现为语言能力骤降或行为异常[34] 中医健脑方法 - 中医认为健脑核心在于补肾益髓健脾养心疏肝调气活血通络[39] - 饮食健脑包括核桃芝麻糊 黑芝麻30克核桃20克山药10克枸杞10克桑葚10克蜂蜜适量 具有补肾益髓作用 莲子百合粥 莲子20克百合15克莱眼肉10克糯米50克 安神益智[41] - 穴位按摩包括晨起梳头100次刺激头部穴位促进循环 按压百会穴3分钟缓解头部不适安神助眠 耳周叩击18次清脑醒神缓解头晕[43] - 茶饮健脑包括参芪菊花茶 西洋参3克黄芪5克杭白菊3朵沸水冲泡10至15分钟 具有抗疲劳健脾益脑功效[45] - 时辰与运动包括辰时7-9点吃热早餐小米粥鸡蛋健脾养脑 酉时17-19点散步调气改善脑供血 亥时21-23点热水浴足40℃左右15分钟引火归元助眠护脑[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