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重输出困境
icon
搜索文档
温铁军:危机、奇迹与“三农”,中国经济的另一种解读
搜狐财经· 2025-09-28 19:37
华尔街对中国经济的预期与实际表现 - 华尔街大型投行去年几乎异口同声唱空中国,预期中国将因房地产泡沫和债务累积而爆发金融危机 [2] - 资本纷纷做空中国,赌中国必然会经历经济挫折 [3] - 中国并未如预期般发生危机,反而在唱衰声中完成逆转,交出了奇迹般的答卷 [3] 中国房地产行业与金融稳定的独特因素 - 过去20年,房地产几乎是全民的投资信仰,被视为比投资股票和实业更稳妥的选择 [5] - 中国未演变成金融海啸的原因在于其制度和结构提供了独特缓冲器,包括城乡二元结构、国家集中力量的能力以及相对较低的政府负债率 [6] - 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拥有土地和自建房,成为“小有产者”,避免了大规模赤贫群体,构成社会经济的安全阀 [6] - 国家主义使政府在危机时能迅速调动资源进行干预,这在西方自由市场逻辑中几乎不存在 [6] 农业领域的现状与挑战 - 农业在现代化过程中变得“苦、穷、危险”,原因是其承担了过量的产业资本危机代价 [8] - 产业过剩后,压力被转移到最薄弱的农村环节,资源过剩、资本过剩和粮食价格波动的代价由农民承担 [10] - 对农民的同情多停留在口头,未能转化为有效的制度设计与利益分配,农民被动承担现代资本运作的后果 [13] 中国的国际债务地位与战略调整 - 中国在21世纪初成为美国第一大债权国,持有巨额美国国债 [15] - 美国通过美元霸权和货币超发转嫁风险,导致中国面临“双重输出困境”,即对内社会与环境负债累积,对外资本输出换来风险与国际关系紧张 [18] -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寻找新突破口,通过发展陆权和打通贸易走廊来对冲对美元体系的过度依赖 [19] 中国经济危机的历史与韧性 - 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历八次周期性经济危机,但每次都被挺过,并在危机中孕育新的腾飞 [21] - 中国经济的韧性是长期结构、制度与社会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本质是在危机中找到新的出路 [21] - 危机与繁荣是资本积累的一体两面,资本积累越快,风险也越大 [21] 对资本逻辑与全球化的反思 - 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行的判断出发点是为了逐利,而非善意,看空中国是为了赚钱 [23] - 全球化本质是金融资本的逻辑,掌握货币霸权的国家能够进行收割 [23] - 国家主义在和平时期可能显得低效,但在危机时期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显著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