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古典经济学
icon
搜索文档
揭秘中美从不谈判突变为速成协议背后的智库竞争
搜狐财经· 2025-06-13 19:51
中美经贸协议达成背景 - 5月12日中美在日内瓦达成经贸协议调降关税 6月10日伦敦会议进一步确立协议框架 标志着中国从4月强硬立场(要求取消所有加征关税)转向务实谈判[1] - 政策转变源于国内智库竞争 民间经济学家黄人天通过非正式渠道(委托退休中央智囊成员)上书 其主张击败主流学者林毅夫代表的西方经济学派建议[3][4] - 黄人天政策建议4月22日提交 5月初中国态度转变 时间点显示其建议直接促成协议达成[4] 贸易战对中国产业影响 - 4月8日-5月12日高关税期间 中国对美出口订单暴跌 日均超1万人赴越南寻求产能转移 导致越南产能超负荷而国内企业停产[23][25] - 阿里越南站数据显示东南亚订单激增 大量中国企业被迫外迁柬埔寨等地区 5月12日协议达成后外迁趋势立即缓解[23][30] - 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占总额48.4% 净出口贡献GDP达30.3% 关税战直接冲击核心经济支柱[44] 黄人天政策主张 - 3月8日提出《相对全面比较优势理论》 反对照搬1930年大萧条类比 强调需阻止产业空心化[32] - 4月19日主张"少赚胜于颗粒无收" 建议接受部分顺差缩减(10%基准关税)而非坚持零妥协 避免145%禁止性关税[33] - 指出美国再工业化需时间 中国短期难扩内需 双方存在谈判空间 预测协议达成概率高于主流预期[33] 林毅夫政策主张争议 - 4月21日建议"以战止战" 认为让步将导致美国得寸进尺 主张通过内需和多元化市场弥补15%出口损失[35][36] - 黄人天批驳其低估对美顺差依赖性 内需扩张受收入乘数效应限制 多元化市场无法抵消美国需求萎缩[37][44] - 林毅夫2024年称低端制造业外迁有利产业升级 被指客观上配合美国"脱钩"战略[38][39] 理论体系差异 - 林毅夫基于新古典经济学比较优势理论 认为贸易战将导致美国通胀飙升及产业链断裂[35][41] - 黄人天创立相对全面经济学 指出1922/2018年关税战后美国经济繁荣 批评主流理论忽视重商主义实效[41][43] - 实际数据显示5月美国新增就业13.9万(超预期) CPI低于预期 未现理论预测的衰退[42]
从思想价值链看经济思想史
经济观察报· 2025-05-26 15:47
(原标题:从思想价值链看经济思想史) 思想市场理论及其局限性 凯恩斯在其巨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结尾处,留下了一段名言:"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的思 想,不论它们在对的时候还是在错的时候,都比一般所设想的要更有力量。的确,世界就是由它们统治 着。讲求实际的人自认为他们不受任何学理的影响,可是他们经常是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俘虏。在空中 听取灵感的当权的狂人,他们的狂乱想法不过是从若干年前学术界拙劣作家的作品中提炼出来的。我确 信,和思想的逐渐侵蚀相比,既得利益的力量被过分夸大了……不论早晚,不论好坏,危险的东西不是 既得利益,而是思想。" 凯恩斯无疑说得对。事实上,当下许多热点经济问题,在前人的著述中几乎都能找到影子。例如,特朗 普政府推动制造业回流、征收关税的政策构想,在很大程度上可追溯至德国历史学派,乃至更早的《汉 密尔顿关于制造业的报告》。而广受关注的AI取代人类劳动力的问题,也可被视作李嘉图和马克思讨 论的"机器替代工人"问题的现代版本。从这个角度看,了解经济思想史,有助于提升经济认知,增强对 现实经济与政策的分析能力,颇具裨益。 然而,当我们真正翻开一本经济思想史的著作时,往往会发现它对读者并不那么" ...
DeepSeek带火的“杰文斯悖论”,如何预言AI的未来?| 红杉汇内参
红杉汇· 2025-03-24 21:59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William Stanley Jevons) 否认了这种认知。 作为率先将数学与统计学引入经济学,为后来统治学界数百年的"新古典经济学" (neoclassical economics) 开辟了道路的著名经济学家,杰文斯在1865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煤炭问题:探究国家发展及煤矿枯竭概 率》 (The Coal Question: An Inquiry Concerning the Progress of the Nation, and the Probable Exhaustion of Our Coal- Mines) 的书,在其中用了整整一章来论证,更节能的技术无法解决英国的煤炭短缺问题:"事实上,"杰文 斯写道,"提高燃煤机的能源效率,煤炭消耗反而会因此增加,而非减少。" 每期监测和精编全球高价值情报,为你提供先人一步洞察机会的新鲜资讯,为你提供升级思维方式的深度内 容,是为 [ 红杉汇内参 ] 。 杰文斯悖论的起源 什么是"杰文斯悖论"?这个看似违反直觉的现象是这样的: 当技术进步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时,反而可能导致资源的总消耗量增加,而不是减少。这一现象与人们直觉认 为 " 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