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经济学
搜索文档
卢荻:世界资本主义已经知道,中国当不了他的“小伙伴”
搜狐财经· 2025-11-01 10:27
贸易战的驱动因素 - 美国发起贸易战的第一个推动力是全球经济存在系统性的需求不足问题,表现为工作岗位稀缺和各国批评顺差国家占有过多需求份额 [5] - 第二个推动力是贸易结构的变动,中国产业升级导致其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与发达国家形成直接竞争,动摇了后者的垄断租金 [10] - 在2010年之前,中美“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经贸关系受到美国赞赏,因为中国通过提供廉价产品和购买低回报率美国金融资产补贴了美国 [6]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 - 中国通过艰苦的自我压榨完成资本积累和产业升级,其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打破了西方依靠技术垄断收取租金的模式 [12] - 中国是全球重要的生产性经济体,其生产性投资长期持续快速增长,抵消了世界范围的投资增长停滞,对拓展全球发展空间有重大正面贡献 [24] - 中国经济的飞速膨胀使其增量意义占世界经济比重达约四分之一,加上对外经贸大膨胀,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超过四分之一 [25] 全球投资与需求格局 - 世界范围内出现明显的投资不足问题,发达国家年平均投资率从1980年前的26%下降到2000-2022年的22%,中国之外的发展中国家从27%降至25% [17] - 与此相对,中国的年平均投资率从1980年前的34%上升到2000-2022年的43%,是全球唯一的例外 [17] - 全球增长的式微表现为OECD国家人均GDP年增长率从1960-1980年的3.03%降至1980-2023年的1.59%,中国之外的发展中国家从3.01%降至1.3% [23]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 - 中国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在2000年以来多数时间为逆差,近期才转为顺差,从需求角度并未挤压其发展空间 [28] - 中国向发展中国家出口的高科技产品和机械设备价格非常便宜,不存在发达国家那种垄断租金,同时中国大量进口推高了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产品价格,使其贸易条件大幅改善 [29][30] -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联通性平台,其投资活动以生产性为主且不附加政治条件 [33][35] 未来世界经济格局 - 未来世界可能形成以发达国家和中国为核心的两个阵营,其他各国与两者保持不同程度的关系,中国阵营的关系预计更为平等 [38][39] - 发达国家资本积累模式高度金融投机化,资本不愿进入生产性领域,而中国利润主要用于再投资,侵蚀了发达国家的垄断租金 [32] -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可能引发逐底竞争,但当地发展模式最终取决于其内部政治经济结构 [34]
揭秘中美从不谈判突变为速成协议背后的智库竞争
搜狐财经· 2025-06-13 19:51
中美经贸协议达成背景 - 5月12日中美在日内瓦达成经贸协议调降关税 6月10日伦敦会议进一步确立协议框架 标志着中国从4月强硬立场(要求取消所有加征关税)转向务实谈判[1] - 政策转变源于国内智库竞争 民间经济学家黄人天通过非正式渠道(委托退休中央智囊成员)上书 其主张击败主流学者林毅夫代表的西方经济学派建议[3][4] - 黄人天政策建议4月22日提交 5月初中国态度转变 时间点显示其建议直接促成协议达成[4] 贸易战对中国产业影响 - 4月8日-5月12日高关税期间 中国对美出口订单暴跌 日均超1万人赴越南寻求产能转移 导致越南产能超负荷而国内企业停产[23][25] - 阿里越南站数据显示东南亚订单激增 大量中国企业被迫外迁柬埔寨等地区 5月12日协议达成后外迁趋势立即缓解[23][30] - 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占总额48.4% 净出口贡献GDP达30.3% 关税战直接冲击核心经济支柱[44] 黄人天政策主张 - 3月8日提出《相对全面比较优势理论》 反对照搬1930年大萧条类比 强调需阻止产业空心化[32] - 4月19日主张"少赚胜于颗粒无收" 建议接受部分顺差缩减(10%基准关税)而非坚持零妥协 避免145%禁止性关税[33] - 指出美国再工业化需时间 中国短期难扩内需 双方存在谈判空间 预测协议达成概率高于主流预期[33] 林毅夫政策主张争议 - 4月21日建议"以战止战" 认为让步将导致美国得寸进尺 主张通过内需和多元化市场弥补15%出口损失[35][36] - 黄人天批驳其低估对美顺差依赖性 内需扩张受收入乘数效应限制 多元化市场无法抵消美国需求萎缩[37][44] - 林毅夫2024年称低端制造业外迁有利产业升级 被指客观上配合美国"脱钩"战略[38][39] 理论体系差异 - 林毅夫基于新古典经济学比较优势理论 认为贸易战将导致美国通胀飙升及产业链断裂[35][41] - 黄人天创立相对全面经济学 指出1922/2018年关税战后美国经济繁荣 批评主流理论忽视重商主义实效[41][43] - 实际数据显示5月美国新增就业13.9万(超预期) CPI低于预期 未现理论预测的衰退[42]
从思想价值链看经济思想史
经济观察报· 2025-05-26 15:47
思想市场理论 - 凯恩斯强调经济学家思想对现实世界的统治力 当下经济政策如制造业回流 AI替代劳动力等问题均可追溯至早期经济思想 [2] - 传统经济思想史采用"伟人—文本—范式"模式 存在机械罗列观点 忽视社会需求侧的问题 [3] - 思想市场理论将思想视为商品 供需双方博弈决定均衡产出 技术革命 政治变革等外部冲击会改变需求结构 [4] 思想价值链模型 - 思想生产分为原材料采集 概念构造 理论构建 价值转化 传播吸收五个环节 需完整链条支撑才能产生社会影响力 [8] - 马克思主义成功案例显示其完成从原材料采集到传播吸收的全链条衔接 空想社会主义因缺乏理论构建和传播机制而失败 [9][10] - 价值链各环节运作逻辑不同 原材料采集依赖社会经济基础 概念构造和理论构建形成专业内循环市场 价值转化和传播吸收侧重营销包装 [12][16][18] 价值链重组机制 - 外部冲击导致价值链重组经历失衡 断裂 重构三阶段 可能以渐进或革命方式实现 [22] - 上游断裂模式如19世纪垄断资本主义兴起动摇自由放任理论 催生凯恩斯主义 [23] - 中游重组模式如边际革命由学术共同体主导 但对现实问题解释力弱于古典经济学 [24][25] - 下游反哺模式如滞涨现象促使货币主义兴起 传播革命模式如MMT理论借助政治人物和社交媒体逆袭 [25][26] - 多链竞争模式体现为学派并存 例如重农主义与重商主义最终融合为古典经济学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