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溢价波动
搜索文档
我看不惯,我就把策略免费写出来
集思录· 2025-10-22 21:54
套利策略核心原理 - 策略本质是利用可转债与正股之间的溢价率波动进行套利,通过融券做空正股来对冲股价涨跌风险,从而将溢价率的波动转化为利润 [1][2][4] - 核心操作是在溢价率较低时(如0%-2%或负溢价)建立“买入可转债+融券卖出正股”的对冲头寸,等待溢价率扩大至目标水平(如6%-10%)后平仓获利 [1][4] - 该策略将可转债的溢价波动视为一只独立的“溢价ETF”进行波段操作,其收益来源是溢价率的扩大,例如溢价率从2%升至8%,每张100元面值的可转债可赚取约6元毛利 [4] 具体操作流程 - 每日开盘前需刷“可融券排行榜”,筛选出溢价率在10%以内的低溢价可转债,并优先锁定非银行、非“两桶油”等融券成本较低且券源相对充足的标的 [1][3][4] - 发现可融券源后应立即下单“占券”,即先融券锁定股票但不立即卖出,为后续套利操作储备券源 [4] - 当目标可转债溢价率下降至理想区间(0%-2%或负值)时,执行套利开仓:买入可转债,同时卖出已囤积的正股券源 [4] - 持有期间需承担融券利息(年化约8%-10%),若正股分红则融券空头需向券商支付补偿,这部分成本需计入 [4][5] - 平仓触发条件为溢价率回升至预设目标,操作是同时卖出可转债并买入正股归还融券 [4] 策略风险与挑战 - 主要风险包括融券券源被提前召回或无法持续借入,导致空头头寸被迫提前平仓 [5] - 融券利息与潜在的分红补偿成本可能高于溢价率扩大所带来的收益,导致套利失败 [5] - 可转债可能发生强制赎回或下调转股价等突发事件,打乱原有的套利节奏和计划 [5] - 实际操作中,低溢价率(尤其是负溢价)的可转债其对应正股的融券券源极其稀缺,往往需要夜间抢券且成功率低,构成策略执行的主要瓶颈 [6][11] 实际案例与收益测算 - 有案例显示在2020年元月底成功执行该策略,当时某小盘可转债溢价率约为0.5%,通过“买入转债+融券正股”建仓,后因疫情导致市场波动,该转债溢价率在数日内升至8%,平仓后实现约8%的收益率 [6] - 以“靖远转债”为例的套利计算显示,通过方法二(负溢价时融券卖正股并买入转债,待溢价转正后平仓),在14天的投资周期内,扣除融券费用等成本后,可实现净利润3108.1元,年化收益率约为8.5%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