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战争设想

搜索文档
假想击沉53艘中国军舰,美军官靠爽文为核潜艇重建优势
虎嗅· 2025-08-26 12:48
美国海军核潜艇战略与能力 - 美国海军将下一代核潜艇SSN(X)建造计划从2035年推迟至2040年[1] - 美国海军现役核潜艇总数48艘 太平洋舰队与大西洋舰队分配比例约60:40 太平洋舰队部署28艘核潜艇[16] - 核潜艇实际可用率仅约40% 维修或待修状态导致仅29艘可投入作战 其中太平洋舰队19艘 大西洋舰队10艘[16] 核潜艇作战部署与战术 - 预设台海冲突中核潜艇隐蔽前出作战海域 主要使用鱼雷攻击而非反舰导弹 避免暴露位置[14][15][19] - 开战初期战区部署4艘核潜艇 两周内击沉53艘中国战舰假想战果 包括2艘航母和2艘两栖攻击舰[31] - 核潜艇弹药消耗速率高 交战两周内需撤离补给 再装填周期需6天航渡加1天装填时间[31] 美国海军造船与维护能力 - 核潜艇建造能力严重下滑 冷战时期拥有140多艘核潜艇 现仅48艘[46] - 船厂产能不足导致海军婉拒国会加造核潜艇要求 供应链问题与熟练技工流失制约产能[46][48] - "海狼"级核潜艇"康涅狄格"号2021年撞山事故后 计划2026年修复重返现役[47] 中美军事技术对比 - 中国已建立海底水声探测网络 配合主动拖曳声呐与无人潜航器 形成广域反潜体系[39][40] - 中国反潜手段结合空投声呐浮标与导弹搭载反潜鱼雷 极大扩展反潜打击范围[40] - 中国六代机已进入试飞阶段 美国六代机NGAD项目仍处于概念模糊阶段[8] 台海冲突战略局限性 - 核潜艇仅能实现海上拒止而非控制 无法解决陆地战争结局问题[45] - 解放军台海战术多样化 "打封登"选项降低大规模两栖登陆依赖性 削弱核潜艇反制效果[43] - 台湾海峡水文环境复杂 核潜艇潜望镜深度活动易被探测 战果假设被指过于乐观[37][38]
晨枫:假想击沉53艘中国军舰,美国军官靠爽文为核潜艇重建优势
观察者网· 2025-08-25 13:44
美国海军SSN(X)核潜艇计划推迟 - 美国海军将下一代核潜艇SSN(X)的建造从2035年推迟到2040年 [1][23][25] - SSN(X)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2022年拨款9800万美元 2023年增至2.37亿美元 2024年达5.447亿美元 2025年预算中总体设计增至3.848亿美元 核动力系统设计增至2.381亿美元 [25] - 按照新时间表 SSN(X)可能要到2049年才能投入使用 将错过所有预期的台海冲突时间窗口 [25] 美国核潜艇部队现状与部署 - 美国海军现役核潜艇共48艘 包括17艘洛杉矶级 2艘海狼级 29艘弗吉尼亚级(含Block I-IV) [6] - 太平洋舰队与大西洋舰队兵力分配比例为60:40 太平洋舰队部署28艘核潜艇 [6] - 通常有40%核潜艇处于维修状态 实际可用数量仅29艘 其中太平洋舰队19艘 大西洋舰队10艘 [6] - 在假想2026年台海冲突想定中 战前印太司令部仅4艘核潜艇可立即投入作战 [8] 核潜艇作战想定与推演 - 根据美国海军学会学报推演 预先部署的4艘核潜艇在两周内击沉53艘中国战舰 包括2艘航母和2艘两栖攻击舰 [13] - 核潜艇弹药消耗速率极高 交战两周内就需要撤离补给 补给周期需6天航渡加1天再装填 [13] - 推演中美国损失2艘核潜艇 一艘弗吉尼亚级被054A护卫舰的舰载直升机击沉 一艘洛杉矶级在返航途中被击沉 [13] - 作战想定依赖大西洋舰队增援 4艘核潜艇需9-10周才能抵达太平洋战区 [11] 美国海军工业能力挑战 - 美国海军造船速度受限于工业产能 曾婉拒国会增加建造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要求 [22] - 核潜艇维修问题严重 2021年撞山的海狼级康涅狄格号需到2026年才能修复 [22] - 工业能力下滑原因包括熟练技工流失 供应链问题 基础设施陈旧 以及核潜艇超量使用 [22] - 核潜艇建造能力与美国再工业化进程深度绑定 但再工业化进展缓慢 [22] 中美反潜作战能力对比 - 中国已建立庞大先进的海底水声探测网络 配合054A和056A护卫舰的低频主动拖曳式声呐系统 [17][19] - 中国采用反潜鱼雷搭载远程导弹的打击方式 极大扩展反潜打击范围 [20] - 中国拥有大量反潜水雷 可在战前部署关键水道阻滞潜艇行动 [20] - 美国反潜力量包括128架P-8巡逻机 其中87架处于良好战备状态 澳大利亚另有8架 日本配备较老旧的P-3 [7] 台海作战概念争议 - 核潜艇作战想定存在多重问题 包括低估中国反潜能力 忽视台湾海军目标识别难题 以及高估在复杂水声环境下的作战效能 [16][17] - 核潜艇只能实现海上拒止 无法实现海上控制 对"打封登"类非两栖作战模式无效 [21] - 中国航母在台海冲突中更可能部署在西太平洋而非海峡内部 进一步降低核潜艇作战效能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