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周期分析
icon
搜索文档
本期缠论视角下或类似于2017年11月底12月初
国投证券· 2025-11-23 16:03
根据提供的金融工程定期报告内容,以下是关于报告中涉及的量化模型与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缠论分析模型**[1][7] * **模型构建思路**:该模型基于缠论技术分析理论,通过识别市场走势中的不同级别(如周线级别、月线级别)的上升或下降趋势段,以及特定的结构(如ABC三浪调整结构),来判断当前市场所处的阶段和未来可能的走势[1][7][8]。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模型的应用过程主要包括: * **周期分析**:识别不同时间周期的趋势。例如,报告中区分了自2024年初启动的“月线级别上行趋势”和2025年4月初以来的“周线级别上升趋势”,并判断当前调整针对后者[1][7]。 * **结构识别**:识别特定的价格波动形态。例如,报告中指出科技板块已呈现“清晰的ABC三浪调整结构”,这通常被解读为调整阶段可能接近尾声的信号[8]。 * **历史对比**:将当前的缠论结构与历史相似形态进行类比,以推测后续走势。例如,报告中将当前走势与“2017年11月底至12月初的形态”进行类比,认为市场可能进入震荡筑底阶段[1][7]。 2. **模型名称:温度计指标模型**[1][7] * **模型构建思路**:该模型通过计算一个或多个市场情绪或技术指标(统称为“温度计”),来度量市场的超买或超卖状态,从而判断市场短期的风险与机会[1][7]。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模型包含不同频率的指标: * **高频温度计**:用于捕捉短期市场情绪。报告中提及“主流宽基指数的高频温度计均值已降至7以下”,这表明市场可能出现短期超跌[1][7]。 * **低频与超低频温度计**:用于分析中长期市场状态。报告结合了高频、低频、超低频温度计的读数进行综合判断[1][7]。 3. **因子名称:量能拥挤度因子**[2][8] * **因子构建思路**:该因子通过计算特定板块(如TMT板块)的成交金额占市场总成交金额的比例,来衡量资金对该板块的关注度和交易热度,从而判断板块的拥挤程度和资金流向变化[2][8]。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因子构建公式可表示为: $$拥挤度_{板块, t} = \frac{成交金额_{板块, t}}{成交金额_{全市场, t}} \times 100\%$$ 其中,$成交金额_{板块, t}$ 代表在时间点 $t$ 该板块的总成交金额,$成交金额_{全市场, t}$ 代表在时间点 $t$ 全市场(或作为基准的市场组合)的总成交金额。报告中通过观察TMT板块成交金额占比从低位“出现小幅企稳甚至回升的迹象”,来判断资金可能重新关注该方向[2][8]。 模型的回测效果 (报告未提供具体的模型回测指标数值,如年化收益率、夏普比率、最大回撤等,因此此部分省略) 因子的回测效果 (报告未提供具体的因子回测指标数值,如IC值、IR、多空收益等,因此此部分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