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品牌营销出海
icon
搜索文档
危地不去,乱地不往,企业出海要有底线思维
吴晓波频道· 2025-05-09 08:36
中国企业出海现状 - 中国企业经历了从短缺经济、进口替代到产品出海,如今进入企业出海阶段,前期已积累5-6年时间,当前并非中国企业出海元年 [4] - 企业出海是一个特别严肃且迫切的话题,需要从国家工业视角出发,从产业历史角度进行长期研究 [35][76] - 企业出海是中国的技术和资本主动参与全球制造链条的过程,为世界经济发展做更大贡献 [92] 企业出海五大核心挑战 - 出海五大坑包括:出海合规坑、出海组织管理坑、出海品牌营销坑、出海供应链坑、出海国别坑 [8] - 供应链出海六大坑:供应方单一依赖过重、本地化要求无法完成、成本高效率低、管理混乱国内经验失效、国内外体系未协同、合规不达标被排除在大客户供应链之外 [36] - 品牌营销最大坑是"只会卖低价",营销是特别容易交学费的地方 [49][56] 出海团队建设与管理 - 早期出海从0到1需要一把手强力支持,对市场感知、资源投入和打破惯性思维至关重要 [12] - 出海负责人应具备:熟悉产品与文化、总部人脉深厚、沟通能力强(尤其对内)、对产品技术熟悉、有派驻国经验 [16][21] - 海外团队建设两个极端:完全本土化团队或以总部为主搭建团队,新市场往往先选择保守打法 [30] - 本土派出团队管理业绩通常优于当地团队,中国团队更有冲劲和责任心 [40] 出海战略与路径选择 - 企业出海时间框架:两年打基础、五年成规模、十年定胜负 [45] - 国别选择三原则:市场足够大、先近后远、先易后难 [97] - 出海路径可跟随客户、朋友、成本、热点或叛逆而行,最保险是跟随客户走 [87][102] - 需区分区域与国别概念,如中东地区迪拜与沙特完全不同 [107] 供应链与本地化挑战 - 中国仍是全球最好生产制造基地,配套齐全但其他国家本地化率要求可能面临质量或成本抉择 [57] - 海外大客户强调绿色供应链和ESG,忽视将失去商机 [65] - 供应链是出海最大挑战,涉及多国协同和制度障碍 [61] - 需避免供应链优越感,应换位思考本地行业发展需求 [67] 风险规避与共赢思维 - 对地缘政治风险需有敬畏心,坚持"危地不去乱地不往"的底线思维 [112] - 生意的本质是双赢,中国企业应创造下一波增长中的新型双赢 [81] - 在全球化重构中,帮助目标国家发展经济是实现共赢的确定性路径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