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唤醒中国
icon
搜索文档
为民族呐喊的抗战强音(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人民日报· 2025-04-27 05:58
在这幅高20厘米、宽约15厘米的木刻里,李桦用粗壮饱满的阳刻线条,有力刻画出一位被缚男子的刚烈 挣扎。作品构图简练,造型鲜明,气势夺人。左下角锋利的匕首,在态势上成为被缚者紧绷的手掌的延 伸,同时也激发我们作为观看者的一个强烈愿望,那就是希望被蒙住双眼的他,能一举抓到这个武器, 我们甚至想要直接告诉他,匕首近在咫尺! 这幅木刻的艺术效果之一,就是把"观看"或者说"视觉"这个经验问题化了。准确地说,视线被切断了, 声音取而代之。从被缚者那大张的口中,我们能够想象甚至听到他愤怒的吼声,体认、感受他激烈的情 绪。声音,成为这幅木刻所要刻画和传达的对象。以视觉艺术语言表现非视觉元素,恰是这件作品的创 作难度和成功之所在。 在这个意义上,李桦的这幅代表作和20世纪初以德国为中心的表现主义艺术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在世 界各地的艺术青年中激起巨大回响的表现主义运动,是对狂放不羁、赤诚刚烈的现代创造主体的肯定, 其精神诉求和呐喊姿态,给众多艺术形式——从木刻到电影,从文学到戏剧再到音乐,带来了崭新的能 量和面貌。正是在表现主义风格的木刻里,鲁迅有感于一种"力之美"和新的艺术理念,进而呼吁艺术家 们要以刀代笔,在木板上直抒胸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