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业模仿与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胖东来,讨厌胖都来们
36氪· 2025-05-05 11:28
文章核心观点 - 胖都来系统性碰瓷胖东来,利用市场缝隙蹭热度赚流量,但这种策略难以持续,胖东来维权困难,事件警示中小企业应摆脱模仿依赖,找到自身生存之道 [1][7][20] 分组1:胖都来碰瓷策略分析 - 胖都来是系统性碰瓷,利用三大市场缝隙,包括精准打击流量洼地、疯狂试探法律边界、利用消费者认知脆弱性 [2] - 胖东来在浙江无实体店,胖都来借名字引发争议,结合明星站台和短视频平台,以低成本获最大曝光 [2] - 胖都来母公司提前注册商标,利用制度漏洞,通过跨类别注册避开与胖东来正面冲突 [4] - 胖都来复制胖东来结构、标识、话术等细节,形成全链条“搭便车”策略,类似零售业“胖改店”和元气森林擦边球工厂 [6] 分组2:蹭名策略可持续性分析 - 蹭名策略是拿品牌声誉当筹码的商业赌博,短期能获流量红利,但长期风险大 [7] - 胖都来靠名字“擦边球”降低营销成本,吸引消费者进店,但服务不佳会导致用户流失和负面口碑 [8] - 胖东来虽未在浙江布局,但未来可能开店,胖都来有12 - 18个月抢占消费者心智窗口期,正主入场后山寨品牌易边缘化 [9] - 长期来看,胖都来内部团队信心会崩盘,人员流失加剧,外部会遭遇用户反噬,品牌信任崩塌 [10][11] 分组3:胖东来维权困境分析 - 胖东来维权难,涉及法律、商业与人性复杂博弈,存在维权及亏损问题 [12] - 维权成本高,73%中小企业因维权贵忍气吞声,跨区域维权难度大、成功率低,异地维权成功率比本地低37% [14] - 短视频平台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87%侵权投诉需企业自己举证,平台审查走过场 [15] - 职业打假人、职业碰瓷形成产业链,司法实践对“过度维权”和“正当投诉”界限模糊 [16][17] - 消费者对品牌符号依赖大于产品本身,63%消费者误以为胖都来是胖东来关联品牌 [17] 分组4:对中小企业的警示 - 中小企业应将品牌作为前置动作,提前建立法务意识,避免法律认知错位 [21] - 模仿不是出路,应聚焦细分市场,进行服务细节微创新,实现差异化竞争 [22][23] - 用户忠诚度靠价值共振,中小企业应将人力成本转化为信任资产,避免克扣员工绩效 [23][24] - 商业终点是成为价值节点,中小企业应跳出主流赛道,重新定义规则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