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泄密防治
搜索文档
网易制定六条红线,腾讯拉黑泄密供应商科技大厂打响反泄密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9 19:16
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行业员工及高管泄密事件频发,反映出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商业伦理方面面临严峻挑战 [1][2][3] - 企业普遍对泄密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并建立内部防治机制,但根本解决需依赖法治环境的健全和执法威慑的强化 [6][7][8] 泄密事件案例 - 字节跳动大模型团队研究员任赜宇因泄密被开除 [1] - 字节跳动二季度通报10名员工因违规参与外部付费访谈而受到处罚 [3] - 小米中国区市场部原总经理王腾因泄露公司机密信息被辞退 [3] - 快手员工因接受外部访谈、泄露公司业务数据被解除劳动合同并取消全部长期激励 [3] - 腾讯人力资源中心员工方某因泄露内部保密信息被解聘并列入黑名单 [3] 泄密现象的原因分析 - 企业竞争压力加大,为抢占市场先机,部分企业通过高薪挖角、获取成熟技术等“捷径”快速跟进 [2][5] - 企业保护知识产权与遵守商业伦理的意识不足,对技术成果缺乏尊重 [2][5] - 行业过度“内卷”催生短期行为,员工在利益诱惑下违背职业操守 [2][5] 泄密行为的危害 - 严重削弱企业研发投入意愿,导致企业倾向于规避自主创新,转向“搭便车”式竞争 [7] - 直接违背商业道德准则,对企业和社会造成巨大危害 [7] 企业防治措施 - 网易制定“六条红线”行为准则,包括不泄密 [8] - 腾讯实施《供应商黑名单管理规范》,拉黑违反保密条款的供应商 [8] - 小米集团制定《举报管理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和奖励办法》,鼓励员工举报 [8] - 京东集团制定《商业秘密管理办法》,并将合规理念嵌入业务系统流程 [8] 监管与执法情况 - 2024年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侵犯商业秘密案件143件 [4] - 刑法规定,违反保密义务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