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搜索文档
烟台|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空中有网,烟台打造千亿级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大众日报· 2025-10-10 09:04
文章核心观点 - 烟台市通过东方航天港项目成功构建了商业航天全产业链生态 正加速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1][7][8] 发射能力与成就 - 东方航天港已成功保障4型固体火箭完成19次海上发射任务 累计将127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3] - 作为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 “引力一号”具备6.5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 支持一箭多星发射 [2] - 东方航天港已具备年总装总测50发火箭的产能 锻造了海上发射服务、火箭总装总测、空天信息服务三大核心能力 [3] - 今年8月以来 东方航天港密集完成多次海上发射任务 捷龙三号遥六、遥七、遥八运载火箭连发连捷 [3] 产业链布局与效率 - 火箭从星箭总装厂房到海上发射平台可在48小时内完成“出厂即发射”的全流程 [4] - 通过将制造、发射、回收环节“物理相邻”的设计 产业链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50%以上 [5] - “东方航天港”号海上发射船是全球首艘全海域机动发射与回收的智能化平台 具备超强自主航行能力 大大缩短发射周期 [5][6] - 产业布局涵盖海上发射、星箭产研、配套集成、卫星应用等多个领域 构建了“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空中有网”的全产业链条 [7] 产业基础与政策支持 - 烟台市是工业大市、制造业强市 拥有万华化学、南山铝业等新材料龙头企业及完备的整车、整机、整船制造产业体系 与航天产业有很强复用性 [4] - 当地拥有中科院兰化所研究院、哈工程烟台研究院等高校院所 为产业发展提供科研支撑 [4] - 烟台市将航空航天产业列入全市6条标志性产业链之一 并出台《培育发展航天(卫星)产业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 形成“链长抓总、链办统筹、链主领建、区市协同”的工作机制 [8] 产业集群规模与企业集聚 - 东方航天港累计招引集聚航空航天产业项目30个 总投资达322亿元 [7] - 已引入中国长征火箭、星河动力航天、九天行歌等一大批行业标杆企业 [7] - 商业航天公司订单充足 市场呈现从“星等箭”到“箭等星”的转变 灵活发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7]
具备年总装50发火箭产能,东方航天港打造空天运载“4s店”
齐鲁晚报网· 2025-09-11 22:13
公司核心能力与产业体系 - 在34平方公里范围内集聚卫星、火箭、发射场三大要素 [1] - 锻造海上发射服务、火箭总装总测、空天信息服务三大核心能力 [1] - 搭建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空中有网四位一体的商业航天产业体系 [1] 火箭制造与发射能力 - 建成全国最大的固体火箭生产基地,具备年总装50发火箭的产能 [1][2] - 已成功保障4型固体火箭18次海上发射任务,发射卫星115颗 [1] - 拥有国内首艘专业海上发射船“东方航天港”号,配备双冗余动力定位和远程控制系统 [1] - 目标是为全国商业火箭公司提供由图纸变产品的服务,降低发射成本 [2] 卫星数据与应用 - 联合国内重点实验室推出大型时空智能遥感星座,对标谷歌地球 [2] - 上线全栈国产化的“数字地球引擎” [2] - 建成投用省级新型卫星数据智算中心,搭建卫星垂直产业体系 [2] 未来发展规划 - 正在全力推进液体火箭海上发射能力建设 [1][2] - 液体火箭发射回收区和总装总测厂房建设全力推进,力争今年年内或明年实现海上发射零突破 [2] - 目标形成火箭海上发射固液兼容、常态高效的新优势 [2] - 以打造国际一流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和国家级空天信息产业园为目标 [1]
北京亦庄加速打造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快讯· 2025-07-25 08:27
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大力推进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成为中国商业航天的重要集聚地 [1] - 北京亦庄汇聚了75%以上的国内商业火箭企业 [1] - 计划到2025年"亦庄箭"发射次数超过40次,入轨卫星超过130颗 [1] 产业链布局 - 区内企业如星河动力航天、零重空间等在技术、发射、制造等方面形成完整的"星地一体"产业链 [1] - 依托完善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协同,北京亦庄正打造高密度创新生态 [1] 市场规模预测 - 推动商业航天向低成本、规模化方向发展 [1] - 预计2024年空天产业规模将突破350亿元 [1]
打造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强磁场”
科技日报· 2025-06-30 07:16
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建设进展 - 工厂主体厂房装饰装修和生产设备安装调试同步推进 [1] - 已有26家企业抢先签约落地 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1] - 计划2023年完成首星下线 建成国内首个融合物理空中物流走廊与数字化信息网络的卫星制造基地 [2] 商业航天发射能力突破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2023年3月成功完成首次发射 实现"一箭十八星" [1] - 中国航天"千帆计划"半年内实现90颗卫星组网 2025年规模将大幅跃升 [1] 卫星制造技术创新 - 装配式卫星平台实现标准化模块化生产 总装时间从1周压缩至1天 生产成本降低20% 平台重量减轻30% [2] - 鸿擎科技新型智能化卫星产线投产后具备年产百颗新型平板卫星的产能 [3] - 微焓科技"热设计—产品—试验"一体化平台可帮助园区企业降低50%成本 [4] 产业链协同发展 - 形成"1+1+8"卫星制造产业集群 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连接与协同制造 [2] - 国星飞测实现从材料到整机的高精度智能化检测 减少检验检测次数 [4] - 鸿擎科技为国内唯一具备星箭协同能力的卫星组网解决方案提供商 [3]
安徽蚌埠构建基金体系打造商业航天链式“星座”
上海证券报· 2025-05-13 02:53
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发展 - 蚌埠市签约8家商业航天链式合作企业,并签约3个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达23.5亿元 [1] - 蚌埠市计划创建商业航天未来产业先导区,打造"蚌埠星座"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1] - 蚌埠市已发布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规划,将商业航天列为六大产业集群之一,重点围绕火箭链、卫星链、服务链构建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2] 企业合作与项目落地 - 九州云箭作为首家落户蚌埠的商业航天企业,获得5000万元资金支持及土地资源用于建设试验基地 [1] - 蚌埠市引入16个产业链重点项目,包括镭明激光、凌空天行等,计划总投资55亿元 [2] - 中国·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园开园,总用地面积43.2万平方米,总投资50亿元,已签约项目15个 [4] 技术突破与产业布局 - 九州云箭研发的液氧甲烷发动机支持火箭回收复用,具备深度变推力技术 [2] - 蚌埠市聚焦火箭卫星总装、液体火箭发动机、航天材料等领域,打造长三角商业航天产业制造中心 [2] - 产业园按照"1+4+N"布局,包括1个科技创新中心、4个生产基地及多个产业融合平台 [4] 产业规划与目标 - 2025年至2028年,蚌埠市商业航天产业园及测试中心将全面落成并投产 [3] - 到2030年,计划引进50个重大项目,培育30家高新技术企业,打造超50亿元规模产业集群 [3] - 到2035年,目标发展为百亿级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3] 资金支持与基金体系 - 蚌埠市设立12只商业航天产业基金,总规模152亿元,累计投资项目22个,总投资16亿元 [5] - 构建"1+1+N"基金体系,包括1只产业引导基金、1只主题基金和N只产业投资基金,形成"接力投"模式 [5] - 基金已投资蚌埠本地项目8个,累计投资9亿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