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火箭
搜索文档
民营火箭着急上天,但钱的问题还没解决
新浪财经· 2025-10-29 15:45
10月17日,天兵科技在江苏证监局完成IPO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仅五天后,星河动力也在北京证监局提交了IPO辅导备案。此外,蓝箭航 天已于7月向北京证监局提交上市辅导备案报告,中科宇航亦在8月启动了上市辅导,行动更早的星际荣耀,早在2020年便启动了IPO辅导。 换句话说,目前国内商业火箭领域至少已有六家头部企业,共同踏上了IPO之路。这有赖于政策的支持,6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 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内容包括支持包括商业航天在内的前沿科技领域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 不单单是冲击上市,我们看到民营火箭公司近期也在加快融资,补充弹药,但造火箭比造车更烧钱。 融资热潮来了,但还是找钱难 上个月,星河动力宣布完成D轮融资,融资总额高达24亿元,这是截至9月30日国内民营火箭公司金额最高的单笔融资,仅次于造卫星的垣信卫星,去年垣 信卫星拿到了一笔67亿元的融资。 星河动力的巨额融资是这两年商业航天领域迅速升温、热钱涌动的一个写照。根据《2025中国商业航天创新生态报告》显示,2024年商业航天市场迅速升 温,融资事件达138起,披露融资金额202.39亿元,创历史新 ...
利好来了,周末消息(汇总)!
新浪财经· 2025-10-19 14:02
地缘政治与贸易关系 - 美国参议院提议授权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中国商品征收最高500%关税 引发市场恐慌 [1] - 市场情绪因相关方改口称高关税不可持续且截止日可能延迟而出现缓和预期 [1] - 中美经贸牵头人于18日上午进行视频通话 旨在落实两国元首共识并推动新一轮经贸磋商 [1] 半导体与人工智能产业 - 沐曦集成电路(GPU及AI芯片设计)首发申请将于10月24日由上交所审核 [3] - 英伟达Blackwell AI芯片首片晶圆在台积电美国工厂下线 标志其正式在美国量产 [3] - 英伟达本土量产可能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分工 与英伟达绑定的算力及芯片材料设备商受关注 [3] 商业航天产业 - 商业航天领域近期完成"一箭18星"发射 低轨卫星组网速度加快 [3] - 天兵科技(液体火箭研发)已签署IPO辅导协议并完成备案 其"天龙二号"火箭曾首飞成功 [3] 新能源与储能技术 - 财政部宣布自11月1日起对海上风电自产电力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政策 [4] - 奇瑞全球创新大会展出全固态电池模组 电芯能量密度达600Wh/kg 续航达1200-1300公里 [4] - 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可能为电解质及正极等材料相关公司带来修复机会 [4]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 北京副中心发布19项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清单 涵盖清洁及安防等领域 [4] - 机器人板块后续存在多项催化 包括特斯拉股东大会可能公布人形机器人进展等 [5] 季节性行业动态 - 吉林全面开栓供暖标志着北方供暖季来临 [5] - 供热企业、煤炭及节能设备等行业可能受到季节性情绪影响 [5]
国泰海通 · 晨报0922|宏观、策略、海外策略、固收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9-21 21:55
宏观高频数据 - 消费整体改善,商品消费中汽车零售批发量、高端白酒价格因旺季及基数效应回升,服务消费中城市内人口流动、电影票房改善,但城市间迁徙指数同比转负[4] - 投资方面基建专项债发行快、项目合同额跌幅收窄,地产销售因假期错位同比回升,但土地市场转冷,开工建设数据仍处低位[4] - 进出口受关税政策扰动,国内主要港口运价下跌,生产方面各行业多数回落,发电、钢铁等行业受需求或利润影响调整[4] - 库存以补库为主,物价呈工业品涨价、CPI分化态势,流动性方面美元指数小幅上行,人民币温和升值[4] 大势研判 - 市场调整是机会,中国股市不会止步于此,核心动力源于无风险收益下沉推动的“找资产”需求井喷,以及资本市场改革提高投资者回报[7] - 中国经济预期正从“L型”一竖迈向一横,上市公司营收和库存增长已连续两个季度企稳,经济社会发展的确定性上升,资产回报率预期企稳改善[8][9] - 中美元首通话表明短期风险展望稳定,弱美元与海外降息有利于中国宽松政策,资本市场改革红利如科创板成长层推出在即,后续A/H股指有望走出新高[7] 行业比较 - 科技行情未走完,主因中国AI创新与新技术趋势明朗,国产化和全球出海融合进展快速,新兴产业进入新一轮资本开支扩张周期,推荐港股互联网、电子半导体、创新药、机器人、传媒等[9] - 金融板块经历调整后已基本回吐年中以来涨幅,股息回报潜在提高,对配置类投资人具有重要价值,建议逐步增配券商、保险、银行[9] - 反内卷背后是经济治理思路转变,有助打破通缩预期,看好供需格局改善的周期品如有色、化工、地产、新能源,并建议四季度逐步战略增配消费如零售、化妆品、社服、农林牧渔、食品饮料[9] 主题推荐 - 国产算力:看好算力基建投资加码与国产链渗透率提升[10] - 商业航天:卫星移动通信牌照发放,看好液体火箭、卫星载荷、发射场等领域投资[10] - 反内卷:看好受益格局优化与价格预期改善的锂电、储能、养殖、造纸等[10] - 具身智能:股权融资加速与汽车制造、物流搬运等场景落地,看好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整机制造[10] 港股红利资产 - 港股红利资产具备更高股息率,恒生综合指数股息率为2.9%,高于万得全A指数的1.9%,且现金分红比例均值44%高于A股的36%,估值水平更低,行业分布更多样[15] - 港股红利资产在弱市中具防御性,牛市跟涨,利率低时相对占优,但红利税更复杂,个人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H股通常按20%征税,且对美债利率更敏感[16] - 四季度港股红利资产性价比更高,险资配置需求提升,海外流动性转松下有望迎资金增配,中长期政策强化分红监管及低利率环境下长期资金入市,港股红利资产具备配置价值[17] 债券市场 - 债市近期回暖,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约5bp到1.76%,国债期货T合约连续6日阳线,日均波幅0.27%,部分资金因四季度利率下行预期或年末刚性配债需求入场[19] - 历史四季度债市呈先弱后强特点,10月利率中枢多数上行,11-12月多数下行,但2025年四季度利率下行空间受限,因美联储降息下权益资产强势,货币政策宽松空间有限,政府债券供给压力仍在[20] - 四季度债市下行关键 historically 在于机构年底抢配,但2025年配置力量可能减弱,银行面临存贷双重压力,保险更注重绝对点位,理财和基金因费率改革对信用债支撑减弱[21]
国泰海通 · 晨报0918|策略、固收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9-17 20:48
商业航天行业核心观点 - 商业航天产业进入发展机遇期,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场景突破共同驱动产业向低成本、高可靠、规模化发展[3][6] - 全球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达4800亿美元,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总体规模有望突破2.5万亿元[4] - 低轨卫星频轨资源稀缺加剧全球竞争,中国星座组网进度显著加快,卫星移动通信牌照发放进一步打开应用场景[3][5] 商业航天政策与产业环境 - 政策端持续加码,2024年商业航天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6月被纳入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范围,9月工信部向中国联通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3] - 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领域投融资金额全球占比大幅提升至24%,航天器发射、卫星通信、商业载人航天飞行是热门投融资赛道[4] - 产业具备完整产业链,从上游卫星制造、中游火箭发射到终端运营,民营力量涌现驱动产业创新势能释放[3][4] 商业航天产业链发展 - 星座组网显著提速,中国星网2025年累计发射9组低轨卫星,“千帆”星座等潜在组网规模大,带来产业发展新机遇[5] - 火箭发射以“长征”系列为主力,中科宇航、星河动力、蓝箭航天等民商火箭成为重要运力增量,可回收火箭、液体火箭等新技术陆续进入首飞阶段[5] - 卫星制造产业多点开花,时空道宇、格思航天、长光卫星等民营公司入轨卫星数量显著提升,成为重要供给来源[5] - 海南商发二期工程加速推进,增加发射工位以满足高频次、大运力、低成本发射需求[5] 商业航天投资方向 - 受益运力投资加码的火箭制造、卫星载荷和发射场等新基建[6] - 受益产业规模化应用的卫星通信、导航、遥感、太空旅行等新场景[6] - 受益综合成本下降需求的可回收火箭、液体火箭、平板卫星等新技术[6] 固收信用债市场概况 - 截至2025年9月11日,信用债市场存量债券规模为44.65万亿元,其中城投债约15.48万亿元,非违约产业债13.99万亿元,金融债15.18万亿元[9] - 各板块估值收益率在2.3%及以上的债券资产成为票息增厚路径的挖掘重点[9] 城投债投资策略 - 估值在2.3%以上的存量城投债规模为4.42万亿元,占城投总规模的28.54%[10] - 结合存量挖掘空间和流动性表现,1年以内推荐关注西安、青岛、潍坊、昆明等区域;1-3年可关注重庆、西安、郑州、青岛等区域;3-5年关注青岛、湖北省级、广西省级等区域;5年以上关注青岛、湖北省级、陕西省级等区域[10] 金融债与产业债投资策略 - 估值在2.3%以上的存量金融债规模为1.68万亿元,占总规模的11%,银行次级债和保险永续债板块可重点关注[11] - 估值在2.3%以上的存量产业债规模为2.85万亿元,占总规模的20.36%,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等行业交易活跃度相对更优[11] 信用债整体配置策略 - 债市调整后中短端(3年以内)品种的票息收益与风险性价比显著提升,“中短端票息 + 适度下沉”策略确定性较高[12] - 5年以上信用债面临成交低迷、流动性偏弱、扰动因素集中的压力,交易机会不强,可等待流动性改善信号后逐步参与配置[12]
山东布局商业航天全产业链
齐鲁晚报· 2025-09-16 05:48
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现状 - 山东省自2019年启动商业航天产业 通过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拉开发展序幕 被定位为极具潜力的新领域和新赛道[1] 海上发射能力 - 累计完成18次海上发射任务 成功将11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海上发射能力与频次稳居全国前列[1] - 拥有国内唯一海上火箭发射专用船舶 已组建系统完备的专业发射保障队伍[3] 区域集群格局 - 烟台聚焦海上发射组织与火箭配套制造 济南主攻卫星研发与地面设备制造 青岛侧重测控服务与海洋遥感应用 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格局[1] 火箭制造产能 - 已落地3型固体火箭和2型液体火箭总装项目 包括2个发动机制造项目和3个关键结构件制造项目[2] - 山东长征火箭 东方空间 星河动力等龙头企业具备年产50发固体火箭的产能规模[2] 卫星制造实力 - 省内14家单位累计发射卫星73颗[2] - 济钢集团紫薇卫星生产线投产后将实现年产100颗500公斤级卫星的能力[2] 配套产业体系 - 重点推动航天电子 特种材料 推进剂 高精度紧固件等关键领域提质升级[2] - 培育航天科技513所 威海拓展纤维 青岛智腾科技 烟台东方蓝天钛金等行业领先配套企业[2] 试验验证设施 - 商业火箭发动机试验设施规模与能力居全国首位[3] - 在济南 烟台 德州 泰安等地建成9个试车台和12个试验工位 可满足省内及周边地区试验需求[3] 未来发展目标 - 锚定打造国际领先商业航天产业基地目标 强化创新驱动和完善产业链条[3]
具备年总装50发火箭产能,东方航天港打造空天运载“4s店”
齐鲁晚报网· 2025-09-11 22:13
公司核心能力与产业体系 - 在34平方公里范围内集聚卫星、火箭、发射场三大要素 [1] - 锻造海上发射服务、火箭总装总测、空天信息服务三大核心能力 [1] - 搭建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空中有网四位一体的商业航天产业体系 [1] 火箭制造与发射能力 - 建成全国最大的固体火箭生产基地,具备年总装50发火箭的产能 [1][2] - 已成功保障4型固体火箭18次海上发射任务,发射卫星115颗 [1] - 拥有国内首艘专业海上发射船“东方航天港”号,配备双冗余动力定位和远程控制系统 [1] - 目标是为全国商业火箭公司提供由图纸变产品的服务,降低发射成本 [2] 卫星数据与应用 - 联合国内重点实验室推出大型时空智能遥感星座,对标谷歌地球 [2] - 上线全栈国产化的“数字地球引擎” [2] - 建成投用省级新型卫星数据智算中心,搭建卫星垂直产业体系 [2] 未来发展规划 - 正在全力推进液体火箭海上发射能力建设 [1][2] - 液体火箭发射回收区和总装总测厂房建设全力推进,力争今年年内或明年实现海上发射零突破 [2] - 目标形成火箭海上发射固液兼容、常态高效的新优势 [2] - 以打造国际一流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和国家级空天信息产业园为目标 [1]
山东商业航天产业蓬勃起势,海上发射能力与频次稳居全国前列
齐鲁晚报网· 2025-09-11 21:23
山东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概况 - 2019年6月完成国内首次海上火箭发射后启动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 拉开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序幕[1] -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将其定位为全省极具潜力的新领域和新赛道[1] 产业发展特点 - 海上发射牵引带动作用突出 累计保障完成18次海上发射任务 成功将11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海上发射能力与频次稳居全国前列[3] - 形成错位发展集群格局:烟台聚焦海上发射组织与火箭配套制造 济南主攻卫星研发与地面设备制造 青岛侧重测控服务与海洋遥感应用[3] 全产业链布局 - 火箭制造领域落地3型固体火箭和2型液体火箭总装项目 2个发动机制造项目及3个关键结构件制造项目[4] - 山东长征火箭 东方空间 星河动力等龙头企业具备年产50发固体火箭产能规模[4] - 卫星产业领域14家单位累计发射卫星73颗 济钢集团紫薇卫星生产线投产后将实现年产100颗500公斤级卫星能力[4] - 配套产业培育出航天电子 特种材料 推进剂 高精度紧固件等关键领域企业 包括航天科技513所 威海拓展纤维 青岛智腾科技 烟台东方蓝天钛金等行业领先企业[4] 服务保障能力 - 东方航天港集团拥有国内唯一海上火箭发射专用船舶 组建系统完备的专业发射保障队伍[5] - 商业火箭发动机试验设施规模与能力全国首位 在济南 烟台 德州 泰安等地建成9个试车台和12个试验工位[5] - 试验设施不仅能满足省内需求 还可服务周边地区相关产业 为高频次发射 批量化生产 高安全性运行提供关键保障[5] 发展目标 - 锚定打造国际领先商业航天产业基地目标 持续强化创新驱动 完善产业链条 提升保障能力[5]
焦点复盘沪指连续两日收高位十字星,芯片产业链全天疲软,高铁轨交等基建股逆势活跃
搜狐财经· 2025-08-08 18:40
市场整体表现 - 市场全天窄幅震荡,三大指数小幅下跌,沪指跌0.12%,深成指跌0.26%,创业板指跌0.38% [1]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71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153亿元 [1] - 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2800只个股下跌,涨停61股,炸板23股,封板率为72% [1] 连板股表现 - 连板晋级率降至28.57%,最高标中马传动及多只4连板个股晋级失败 [3] - 国机精工实现5连板,日海智能、洪通燃气、华光环能实现4连板 [1][4] - 20厘米趋势品种在连续分歧后仍容易迎来反包加速走势,如利德曼、东芯股份展现较强承接,南模生物实现反包涨停 [3] 板块热点表现 - 新疆板块逆势集体爆发,西域旅游、北新路桥、新疆交建等十余只成分股涨停,受新藏铁路有限公司成立消息刺激,该公司注册资本950亿元人民币 [6] - 高铁轨交概念午后补涨,金鹰重工、祥和实业涨停,交大铁发一度触及30厘米涨停 [6] - 商业航天概念爆发,国机精工晋级5连板,飞沃科技、德恩精工等趋势股反包涨停,GW星座规划近1.3万颗卫星,千帆星座申报13904颗卫星 [5] - 超级水电概念迎来强修复,深水规院、山河智能反包涨停,山河智能实现15天9板 [6][28] - 液冷IDC概念热度居高不下,日海智能晋级4连板,英维克、华光新材等趋势股反包加速,受云业务营收强劲增速及算力需求暴增驱动 [7] - 创新药和医疗器械概念冲高回落,赛诺医疗晋级2连板,诚意药业5天3板,福元医药6天3板,受药品集采及创新药械座谈会积极信号影响 [8][25] - 机器人概念活跃,宁波韵升、信质集团等多股涨停,受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影响 [15][17] 其他个股表现 - 电力板块中华光环能4连板,华银电力首板,受国家电网负荷创新高消息刺激,最大负荷达12.29亿千瓦,较去年极值增长4.1% [41][42] - 数字货币概念中德生科技、楚天龙涨停,受RWA平台上线及Web3.0标准立项影响 [39][40] - 军工板块中间歇性活跃,际华集团2连板,凤形股份、光电股份首板,受订单公告预期提振 [37][38]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老工业基地“上新” 安徽蚌埠打造商业航天全产业链条
央广网· 2025-07-12 08:46
老工业基地转型 - 安徽蚌埠作为全国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 曾以机床 空压机 柴油机 拖拉机附件 水泵等"五大机"闻名全国 现正全力推动火箭制造产业实现从无到有 从零到一的突破 [1] - 深蓝航天蚌埠基地正在进行火箭贮箱焊接零部件和辅助件 为年底的入轨试验做准备 [1] - 蚌埠市把商业航天产业作为老工业基地转型的重要动力进行谋划和布局 [1] 商业航天产业园发展 - 中国·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园于今年5月在禹会区开园 是安徽首个商业航天产业专业平台 [1] - 产业园按照"1+4+N"总体布局建设 包括1个商业航天科创中心 4个基地(火箭发动机生产基地 卫星制造基地 可回收商业航天飞行器总装基地 新材料生产基地)和N个商业航天产业融合平台和应用场景 [2] - 深蓝太空航天科技(蚌埠)有限公司作为第一批入驻企业 承担火箭特种焊接 铆接 箭体总装等生产任务 [1] 产业集群形成 - 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2019年落地禹会区 成为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第一粒种子 [2] - 截至目前蚌埠已累计签约16家商业航天企业 协议总投资78.6亿元 [2] - 箭链 卫星链 服务链"三链"融合发展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格局初步形成 [2] 未来发展目标 - 深蓝航天看好安徽省商业航天发展前景 选择蚌埠因其已形成商业航天版块并孵化配套企业 [1] - 下一步将谋定200亿产业目标任务 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商业航天产业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