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

搜索文档
马斯克攥住要害猛打,特朗普招架不住,美国陷入路线之争
搜狐财经· 2025-07-17 11:29
马斯克已牢牢抓住共和党政治的要害,誓言将特朗普从政坛拉下马,令美国陷入了一场激烈的路线斗争中。 今年7月,马斯克在创立"美国党"后,迅速全力出击。借助他收购的X平台,他大力吸引公众关注爱泼斯坦案,并通过网络舆论不断施压特朗普政府,力求 借此来影响美国的政治局势。同时,他不只是简单地想要引发讨论,而是精准锁定了中间选民这一庞大的群体,试图通过他们的支持撬动选举格局。 那么,马斯克真的能撼动美国两党制、打破政坛的长期垄断吗?美国的路线之争究竟涉及哪些深层次的斗争? 马斯克与特朗普的对立,实际上是两股不同力量的碰撞。马斯克,一位凭借科技革命崛起的全球首富;特朗普,则是代表传统保守派立场的政治强人,两人 的关系从早期的合作到如今的对抗,深刻揭示了美国社会内在的政治矛盾。 这场斗争的导火索,正是特朗普提出的"美国优先"政策核心之一——"大而美法案"。表面上,这个法案旨在推动减税和基础设施建设,但实际上,它对马斯 克的企业构成了致命威胁。特别是该法案取消了对新能源汽车的联邦补贴,直接导致特斯拉每年损失约12亿美元;而且,法案还大幅削减了NASA的预算, 严重威胁到SpaceX的政府订单。 法案刚通过的当天,特朗普在白宫挂 ...
从“钢铁侠”到“美国党”创始人的跨界豪赌:马斯克能坚持多久?
新京报· 2025-07-16 08:56
马斯克的商业版图 - 马斯克通过早期创业积累数亿美元资本,包括创办Zip2、X.com和PayPal [2] - 2002年创办SpaceX,经历三次失败后第四次发射成功并获NASA巨额合同 [2] - 投资濒临破产的特斯拉并带领其成为全球市值最高汽车制造商 [3] - 商业版图拓展至脑机接口(Neuralink)、隧道建设(Boring Company)和人工智能(xAI),身家达数千亿美元 [5] 政治跨界尝试 - 2024年7月公开支持特朗普竞选,累计捐赠2.59亿美元成为最大资助者之一 [6] - 担任特朗普政府效率部负责人,推行削减联邦岗位和取消数十亿美元合同的改革,5个月后因阻力辞职 [6][7] - 因反对特朗普"大而美"法案(取消电动车税收减免致特斯拉年损12亿美元)成立"美国党",124.9万投票者中65.4%支持 [8] 美国党面临的挑战 - 需在50个州完成复杂认证程序,如加州需110万签名或7.5万注册党员 [11] - "赢者通吃"选举制度和两党划分的"安全选区"限制第三党空间,历史案例(佩罗改革党、杨安泽前进党)均未成功 [12] - 特朗普盟友推迟特斯拉相关基金发行,美国空军叫停SpaceX火箭试验项目,暗示审查商业合同 [15] 潜在政治影响 - 目标在2026年中期选举争夺2-3个参议院席位和8-10个众议院选区,可能分流共和党选票 [15][16] - 若持续发力或威胁共和党国会控制权,但分析认为难以根本改变两党制格局 [16]
5位民营企业家谈信心:政策给力、加快创新
第一财经· 2025-07-15 18:56
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 - 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1][3] - 政策环境优化为民营企业创造广阔发展空间,民营企业对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1][3] - 国家对民营经济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空前,政策红利将持续释放 [3][4] 魏桥创业集团发展 - 从山东小型油棉加工厂发展为拥有10万名员工的综合性跨国企业,业务聚焦纺织和铝业 [1] - 积极向新能源、新材料、汽车轻量化等新兴领域延伸 [1] - 实施绿色转型,将200多万吨电解铝产能从山东转移至云南,利用水电资源实现绿色化生产 [2] - 云南绿色铝产业基地投产是集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2] 商业航天发展 - 星河动力商业模式为提供卫星发射服务,未来10年可能有几万颗卫星发射需求 [3] - 证监会将商业航天纳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提振行业信心 [3] - 商业航天领域民营企业增多,共同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3] 医药行业发展 - 中国医药市场规模近5万亿,随着健康消费升级将进一步扩容 [3] - 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医药行业发展格局 [3] - 科技转型是企业打造新质生产力、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3] 制造业转型路径 - 绿色低碳发展是传统制造企业突破瓶颈的重要路径 [4] - 积极推进数智化转型,包括产品工艺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 [4] - 传统制造业最大挑战是原有组织体系改革 [4][5] - 行业面临技术革命和全球产业链重塑双重挑战 [5] - 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5]
四川西昌全力打造西部商业航天港 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05:11
商业航天产业定位与发展战略 - 西昌将商业航天作为未来产业"一号工程"推进,构建"航天特材—星箭制造—发射服务—空天信息—航天文旅"全产业链生态圈 [1] - 四川省《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年)》明确西昌为"西部商业航天港"和"商业航天聚集区",以成都都市圈和凉山州为"双核引领" [3] - 规划到2030年形成千颗星年发射能力和千亿元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4] 西昌商业航天核心优势 - 地理优势:距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近,发射经验丰富且对外开放程度高 [3] - 资源优势:拥有钒钛、稀土、金红石(储量亚洲第一)等航天关键矿产 [3] - 产业链优势:具备宇航级金属新材料基础,产业链条完备 [3] 当前产业建设进展 - 航天高端智造产业园全面启动,规划面积5200亩,已完成整体规划 [3] - 深圳魔方卫星工厂建设进度达70%,预计年底实现首颗卫星下线 [3] - 陆海空间"西昌卫星遥感云服务平台"投入试运营,星河动力"星箭一体交付中心"等项目加速推进 [3] 未来产业布局方向 - 重点引进卫星、火箭及组件制造、卫星应用服务等核心产业领军企业 [4] - 推进清华大学暗物质实验室、天府邛海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打造火箭制造到发射"一小时交通配套圈" [4] - 培育航天文旅、太空生物制药、太空育种等新业态,推进深空与低空经济融合发展 [4] 阶段性发展目标 - 2026年目标:商业航天港初具规模,形成航天制造、总装测试能力和初步发射能力 [4] - 2030年目标:实现千颗星年发射能力,产业集群规模达千亿元 [4]
马斯克死磕特朗普的底层逻辑:钱可以少赚,但不能打碎圣人梦
搜狐财经· 2025-07-03 05:50
法案通过与行业影响 - "大而美法案"突破立法程序最后关卡 距离生效仅一步之遥[1] - 法案包含削减电动车购置补贴和限制清洁能源项目财政支持的条款[3] - 特斯拉2025年首季度营收同比萎缩9.2% 净利润暴跌70%[5] 新能源产业冲击 - 补贴退坡将直接冲击特斯拉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5] -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原油消费国 低油价本就制约电动车接受度[5] - 多国市场因政治立场发起抵制 进一步加剧特斯拉销售困境[5] 企业战略联动机制 - 特斯拉盈利为SpaceX提供研发资金 股权质押支持星舰项目现金流[7] - 电动车市场萎缩可能打断SpaceX资本链 威胁火星殖民计划融资[7] - 航天产业长周期特性依赖持续现金流 资金链断裂风险可能导致项目搁浅[7] 商业与政治冲突 - 政策转向被视为对马斯克商业帝国的"釜底抽薪"[9] - 法案未兑现支持马斯克实现理想的竞选承诺 反而削减关键支持[9] - 冲突本质是理想主义与现实政治的碰撞 涉及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执念[9] 行业未来影响 - 补贴退坡可能导致特斯拉股价持续承压[11] - 政策变化威胁马斯克两大愿景:清洁能源转型和太空文明基础设施[11] - 冲突已演变为关乎人类未来图景的意识形态之争[11]
特朗普深夜炮轰马斯克,特斯拉股价大跌
凤凰网财经· 2025-07-01 14:27
马斯克与特朗普关于电动车补贴的争议 - 马斯克猛烈抨击特朗普政府最新税改法案,认为削减电动车和清洁能源补贴会破坏美国未来产业、毁掉数百万就业,对共和党来说是政治自杀 [1] - 马斯克指出法案将债务上限提高了创纪录的五万亿美元,并呼吁建立真正关心人民的新政党 [2] - 马斯克认为削减补贴将对美国造成"难以置信的破坏",这标志着其政治策略的重大转变 [3] 特朗普的回应 - 特朗普表示一直强烈反对电动汽车强制政策,认为电动汽车本身没问题但不应强制 [4] - 特朗普称马斯克获得的补贴可能比历史上任何人都多,暗示如果没有补贴马斯克的公司可能无法生存 [5] - 特朗普发帖建议让政府效率部调查马斯克及其公司获得的补贴 [5] 市场反应 - 特斯拉夜盘跌超7% [5] - 马斯克迅速回应特朗普称"全部削减,就现在" [5] 政治影响 - 马斯克的表态可能对共和党内部团结构成冲击,为2026年中期选举的党内初选增加不确定性 [1] - 马斯克在2024年选举周期中投入了2.5亿美元主要用于支持特朗普 [3]
心智观察所:马斯克如何被自身思维武器困住
搜狐财经· 2025-06-27 08:21
第一性原理思维的应用 - 埃隆·马斯克通过第一性原理思维将火箭发射成本降至原材料价格的几十倍,原材料成本仅占传统火箭价格的1-2% [3] - 在XAI数据中心项目中,通过分解基本要素(建筑物、电力、冷却、功率平滑),将原需18-24个月的项目缩短至6个月完成 [4] - 第一性原理思维强调从最基本、最客观的要素推导解决方案,适用于火箭制造、AI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3][6] 马斯克的实践风格 - 马斯克在项目执行中亲自参与实操,如睡在数据中心并参与布线工作 [4] - 强调"粉碎自我"的重要性,避免自负影响对现实的客观判断 [6] - 在承认低概率成功的前提下全力以赴,如对SpaceX成功概率预估"不到10%,也许1%" [4][6] Y Combinator与马斯克的关联 - Y Combinator与马斯克在OpenAI的创立上有合作,双方共同倡导"确保人工通用智能造福全人类" [7] - Y Combinator为马斯克提供了思想传播平台,如"How to Build the Future"系列演讲 [7] - 双方在"有用性至上"理念上高度一致,均强调解决根本性问题 [8][9] 行业启示 - 第一性原理思维挑战行业惯例,证明"不可能"往往是思维惯性的产物 [6] - 在技术快速发展的AI时代,回归第一性原理可避免迷失方向 [6] - 马斯克的实践为创业者和工程师提供了改变游戏规则的范例 [3][6]
独角兽企业从“量”向“质”跃升 以创新姿态成为新消费场景破局先行者
央视网· 2025-06-24 13:55
独角兽企业定义与政策支持 - 独角兽企业指成立不超过10年、估值超10亿美元、拥有核心技术且未上市的公司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支持独角兽企业发展 [1] - 2024年中国新晋独角兽企业53家,占全球近40% [1] - 中国372家独角兽企业分布在22个省级行政区 [3] 区域分布与产业聚集 - 北京(75家)、广东(64家)、上海(59家)、江苏(49家)为独角兽主要聚集地 [3] - 北京依托政治经济中心优势成为核心聚集地 [3] - 近七成独角兽企业集中在"京粤沪苏"地区 [1] - 广东凭借改革开放前沿优势成为重要孵化地 [17] 商业航天领域案例 - 星河动力航天成立7年成为国内发射数量最多、成功率最高的民营火箭企业 [5] - 公司通过3D打印技术将尾喷管成本大幅降低,重量减轻 [11] - 目前国内唯一可兼顾陆海发射的民营火箭企业,已发射81颗卫星 [13] - 累计融资近50亿元,估值达160亿元 [13] 新消费领域发展 - 新消费与零售领域独角兽数量最多达66家,总估值2039亿美元 [27] - 钱大妈集团通过数字化实现3000多家门店运营 [19][21] - 采用"日清"模式和"定时打折"机制确保食材当日售罄 [21] - 依托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运营 [19] 行业赛道分布 - 集成电路、清洁能源等7个赛道独角兽数量占比43.3% [30] - 超七成独角兽属于前沿科技领域,新晋中占比超八成 [30] - 集成电路连续4年成为独角兽数量最多的赛道 [30] - 近六成新获融资独角兽集中在6个高科技赛道 [30] 发展趋势与挑战 - 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9] - 正从"数量增长"向"质量跃升"转变 [35] - 面临美元资金退出、耐心资本匮乏等挑战 [35] - 将建立部省联动的独角兽企业培育体系 [36]
创业板第三套标准开闸!50亿市值+3亿营收门槛,谁将摘得“未盈利上市”首单?
梧桐树下V· 2025-06-20 10:53
创业板第三套上市标准启用 - 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上市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标准为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 [1] - 该标准主要面向未盈利但具备高成长性的创新企业,覆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 [1][2] - 企业需具备强研发能力、技术壁垒及成熟产品落地能力,且需获得市场估值认可,多为经历多轮融资的独角兽或细分领域龙头 [2] 政策意义与背景 - 政策旨在解决高研发投入企业的融资困境,推动资本市场从利润导向转向成长性导向 [3] - 创业板第三套上市标准在2020年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时已设立,但长期处于暂不实施状态,目前暂无企业通过该标准上市 [4] 潜在申报企业案例 - 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公告分拆至创业板上市的预案,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32亿元、29.64亿元、129.22亿元,但连续3年未盈利,IPO前最后一轮融资估值为355亿元 [4] - 欣旺达动力为欣旺达旗下专注于汽车动力电池业务的控股子公司,主要业务为动力类锂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4] 潜在申报企业画像 - 行业属性需符合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四大前沿领域 [6] - 需具备强技术壁垒(如专利布局、研发投入占比>20%)和成熟产品落地能力(年营收≥3亿元) [7] - 多轮融资后估值超50亿元,投资方含头部机构(如红杉、高瓴、国资基金等) [8] - 财务特征为未盈利但营收快速增长(如近3年复合增长率>30%),亏损主因高研发投入(非经营不善) [9] 重点赛道与代表企业 生物医药企业 - 安济盛生物(骨科创新药)完成超20亿元融资,核心产品进入III期临床,年研发投入超8亿,2024年技术授权收入首次突破3亿元 [10] - 维泰瑞隆(抗衰老药物)B轮融资21亿元,估值约85亿元,2024年营收4.1亿元(主要来自专利授权) [11] - 此前超30家生物医药企业因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暂停而IPO搁浅,新政策下将快速转向创业板 [12] 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 - 蓝箭航天(火箭制造)估值120亿元,2024年实现卫星发射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400%),但研发导致年亏损超12亿元 [13] - 时的科技(eVTOL飞行器)估值60亿元,2024年获得预订单营收3.8亿元,适航认证中 [14] - 低空经济写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资本布局密集 [15] 人工智能与芯片 - 镁伽科技(AI+生物实验机器人)估值70亿元,2024年营收4.5亿元,服务药明康德等头部客户 [16]
高微重力、高精度时频、超冷原子,从零开始到国际首创……航天人讲述把核心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生动实践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7 22:07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展 - 中国计划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中华民族千年登月梦想正从蓝图走向现实 [1] - 中国空间站建设历时30年,由14个大系统、上百个分系统组成,参与单位达上千家,涉及数十万科研人员 [1] - 载人航天工程彰显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是复杂系统工程的成功典范 [1] 太空实验室建设成就 - 空间站将建成国家级"太空实验室",科学实验柜设计具有中国特色且国际领先 [3][4] - 高微重力、高精度时频、超冷原子、两相系统等多个实验柜为国际首创 [4] - 利用科学实验柜在果蝇、斑马鱼、水稻及复合材料、新型合金材料等领域取得国际突破性进展 [4] 航天技术创新与精神传承 - 中国载人航天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不重复走老路,追求系统优化 [5] - 航天人坚持精益求精,把各项工作做到极致,形成特别能吃苦、战斗、攻关、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5] - 年轻一代航天人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建成空间站并实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 [4] 航天员训练与任务执行 - 神舟十五号乘组执行四次出舱,创造单个乘组出舱活动纪录 [6] - 航天员通过地面数百次重复训练形成肌肉记忆,确保太空操作精准无误 [7] - 航天员在轨工作日程紧凑,天地同步制度确保任务高效执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