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体火箭
icon
搜索文档
民营火箭着急上天,但钱的问题还没解决
新浪财经· 2025-10-29 15:45
行业IPO动态 - 国内商业火箭领域至少已有六家头部企业共同踏上IPO之路,包括天兵科技、星河动力、蓝箭航天、中科宇航和星际荣耀等[1] - 政策支持是重要推动力,证监会发布意见支持包括商业航天在内的前沿科技领域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1] 融资活动分析 - 民营火箭公司融资活跃,星河动力完成24亿元D轮融资,创下截至9月30日国内民营火箭公司金额最高的单笔融资[3] - 2024年商业航天融资事件达138起,披露融资金额202.39亿元,创历史新高,卫星应用、火箭制造、卫星制造成为最热门融资领域[3] - 2025年初至8月中旬,商业航天领域已披露融资事件超120起,融资金额超52亿元,近期火箭制造领域融资密集,星际荣耀、天兵科技等头部企业一个月内融资金额超过57亿元[4] - 融资主导力量发生变化,以地方性国资背景机构为主导,市场化资本正在退出,例如蓝箭航天第二大股东碧桂园创投清仓离场,由青岛国资委背景机构接盘[5] - 天兵科技近25亿元融资的投资方包括国裕高华、济钢集团、东方资产等地方国资背景机构[6] 市场竞争格局 - 融资向头部公司集中,部分早期民营火箭公司如翎客航天、进取空间已逐渐"隐身"或"消失"[6] - 零壹空间在2019年火箭发射入轨任务失败后,基本放弃火箭发射业务,转向其他技术研发,其D+轮融资未披露金额[7] 盈利能力与商业模式 - 商业航天产业仍以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为主,商业化运作不成熟,盈利能力普遍不足[9] - 在38家民营商业航天上市公司中,ROE低于5%的有11家,ROA低于5%的有13家,两项指标小于0的均高达10家[10][11] - 火箭公司的商业路径清晰,即通过发射服务获得订单,但单次发射成本降低依赖技术跨越,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是降低成本的关键[12] - 星河动力虽在国内民营火箭行业成功发射次数占比达51.3%,但其主要产品固体火箭存在盈利空间和发展空间"先天不足"的问题[11] 技术发展与首飞竞争 - 多家公司聚焦液体火箭首飞,垣信卫星招标允许"投标产品在2025年12月底前完成首飞即可",蓝箭航天、天兵科技和中科宇航入围[13] - 液体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是迈向主流市场的关键,能证明其满足数百颗卫星的高频组网需求[13] - 星河动力"智神星一号"液体火箭二子级动力系统试车成功,计划年内首飞;箭元科技完成了"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的首次海上飞行回收试验[13] - 可回收技术研发起步较晚,国内火箭公司直至2023年才普遍达成共识,意识到液体可回收是商业火箭的未来[15] 风险与成本挑战 - 发射失败成本高昂,蓝箭航天朱雀二号系列6次飞行中失败2次,失败率达33%[14] - 发射费用高昂,动辄数千万、数亿美元,可能占到建设一个卫星星座成本的50%[14] - 行业缺乏对失败高容忍度的环境,且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研发时间紧张[14][15]
山东布局商业航天全产业链
齐鲁晚报· 2025-09-16 05:48
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现状 - 山东省自2019年启动商业航天产业 通过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拉开发展序幕 被定位为极具潜力的新领域和新赛道[1] 海上发射能力 - 累计完成18次海上发射任务 成功将11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海上发射能力与频次稳居全国前列[1] - 拥有国内唯一海上火箭发射专用船舶 已组建系统完备的专业发射保障队伍[3] 区域集群格局 - 烟台聚焦海上发射组织与火箭配套制造 济南主攻卫星研发与地面设备制造 青岛侧重测控服务与海洋遥感应用 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格局[1] 火箭制造产能 - 已落地3型固体火箭和2型液体火箭总装项目 包括2个发动机制造项目和3个关键结构件制造项目[2] - 山东长征火箭 东方空间 星河动力等龙头企业具备年产50发固体火箭的产能规模[2] 卫星制造实力 - 省内14家单位累计发射卫星73颗[2] - 济钢集团紫薇卫星生产线投产后将实现年产100颗500公斤级卫星的能力[2] 配套产业体系 - 重点推动航天电子 特种材料 推进剂 高精度紧固件等关键领域提质升级[2] - 培育航天科技513所 威海拓展纤维 青岛智腾科技 烟台东方蓝天钛金等行业领先配套企业[2] 试验验证设施 - 商业火箭发动机试验设施规模与能力居全国首位[3] - 在济南 烟台 德州 泰安等地建成9个试车台和12个试验工位 可满足省内及周边地区试验需求[3] 未来发展目标 - 锚定打造国际领先商业航天产业基地目标 强化创新驱动和完善产业链条[3]
具备年总装50发火箭产能,东方航天港打造空天运载“4s店”
齐鲁晚报网· 2025-09-11 22:13
公司核心能力与产业体系 - 在34平方公里范围内集聚卫星、火箭、发射场三大要素 [1] - 锻造海上发射服务、火箭总装总测、空天信息服务三大核心能力 [1] - 搭建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空中有网四位一体的商业航天产业体系 [1] 火箭制造与发射能力 - 建成全国最大的固体火箭生产基地,具备年总装50发火箭的产能 [1][2] - 已成功保障4型固体火箭18次海上发射任务,发射卫星115颗 [1] - 拥有国内首艘专业海上发射船“东方航天港”号,配备双冗余动力定位和远程控制系统 [1] - 目标是为全国商业火箭公司提供由图纸变产品的服务,降低发射成本 [2] 卫星数据与应用 - 联合国内重点实验室推出大型时空智能遥感星座,对标谷歌地球 [2] - 上线全栈国产化的“数字地球引擎” [2] - 建成投用省级新型卫星数据智算中心,搭建卫星垂直产业体系 [2] 未来发展规划 - 正在全力推进液体火箭海上发射能力建设 [1][2] - 液体火箭发射回收区和总装总测厂房建设全力推进,力争今年年内或明年实现海上发射零突破 [2] - 目标形成火箭海上发射固液兼容、常态高效的新优势 [2] - 以打造国际一流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和国家级空天信息产业园为目标 [1]
山东商业航天产业蓬勃起势,海上发射能力与频次稳居全国前列
齐鲁晚报网· 2025-09-11 21:23
山东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概况 - 2019年6月完成国内首次海上火箭发射后启动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 拉开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序幕[1] -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将其定位为全省极具潜力的新领域和新赛道[1] 产业发展特点 - 海上发射牵引带动作用突出 累计保障完成18次海上发射任务 成功将11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海上发射能力与频次稳居全国前列[3] - 形成错位发展集群格局:烟台聚焦海上发射组织与火箭配套制造 济南主攻卫星研发与地面设备制造 青岛侧重测控服务与海洋遥感应用[3] 全产业链布局 - 火箭制造领域落地3型固体火箭和2型液体火箭总装项目 2个发动机制造项目及3个关键结构件制造项目[4] - 山东长征火箭 东方空间 星河动力等龙头企业具备年产50发固体火箭产能规模[4] - 卫星产业领域14家单位累计发射卫星73颗 济钢集团紫薇卫星生产线投产后将实现年产100颗500公斤级卫星能力[4] - 配套产业培育出航天电子 特种材料 推进剂 高精度紧固件等关键领域企业 包括航天科技513所 威海拓展纤维 青岛智腾科技 烟台东方蓝天钛金等行业领先企业[4] 服务保障能力 - 东方航天港集团拥有国内唯一海上火箭发射专用船舶 组建系统完备的专业发射保障队伍[5] - 商业火箭发动机试验设施规模与能力全国首位 在济南 烟台 德州 泰安等地建成9个试车台和12个试验工位[5] - 试验设施不仅能满足省内需求 还可服务周边地区相关产业 为高频次发射 批量化生产 高安全性运行提供关键保障[5] 发展目标 - 锚定打造国际领先商业航天产业基地目标 持续强化创新驱动 完善产业链条 提升保障能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