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碳增汇
icon
搜索文档
四川首批林草碳普惠项目成功交易,雅安多地参与 空气卖钱,如何实现?
四川日报· 2025-11-05 14:43
文章核心观点 - 四川省雅安市作为林草碳汇项目开发试点 通过森林经营碳普惠项目成功实现碳汇交易 标志着当地在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取得重要进展 [2][7] - 碳汇交易并非“有树即可” 而是需要符合严格的开发、监测和核算标准 只有通过抚育等措施额外增加的碳汇量才可用于交易 [4][5] - 当地正通过综合措施和创新模式织密碳汇交易链条 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可计量、可交易、可收益的生态资产 [7][8] 碳汇交易试点项目概况 - 四川首批林草碳普惠项目成功落地 涉及雅安市宝兴县、天全县及绵阳市三台县的森林经营碳普惠项目 总交易量10654吨 总成交金额62.9万元 [2] - 雅安市是四川省首批林草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城市 此次交易对探索森林碳汇开发路径及后续全省碳普惠项目开发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2] - 此次交易林地面积共609.13公顷 来自天全和宝兴的三处林地 项目整体碳汇减排量计入期为20年 首期核算减排量10676吨 20年预计减排5万至6万吨 [4] 碳汇项目开发标准与收益 - 碳汇开发有严格标准 仅实施森林抚育的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在抚育后额外增加的碳汇量才符合交易条件 需通过布点、抽样等监测环节核算 [5] - 以天全县落汉山国有林场为例 其6605公顷林地中仅1900亩(约126公顷)抚育林符合标准 在2021至2024年监测期内核查碳减排量2217吨 为林场带来约5万元收入 [4][5] - 宝兴县夹金山林场及大溪乡曹家村集体林地占本次交易总量75% 预计收益40万至65万元 收益按开发方雅投集团获四成 夹金山林场及曹家村395户村民共享六成的机制分配 [6] 碳汇消纳场景与地方支持政策 - 碳减排量消纳场景创新 成都市绿色低碳发展协会将购买的9吨碳减排量通过“点点碳中和”平台用于会议碳中和 促进绿色办会理念落地 [6][7] - 雅安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达9862.63万吨 占全省总量十分之一 其中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碳储量4625.36万吨 约占全市总量47% [7] - 当地积极开发森林经营碳普惠、大熊猫栖息地生态修复碳普惠等项目 探索“碳汇+金融”等创新模式 并出台试点工作方案及“5条支持措施” 为项目系统化推进提供指南 [7] 行业挑战与发展前景 - 当前CCER森林经营碳汇方法学尚未出台 制约了更大规模的项目开发与交易 [7] - 尽管单笔交易金额不大 但试点和相关配套完善后 碳汇交易前景是国有林场愿意进行探索的重要原因 [5]
中瑞两国科研人员联手绘制微生物在植物根系的“定居地图”
新华社· 2025-10-03 16:46
研究核心发现 - 研究首次精准揭示植物根系如何引导微生物在其表面有规律地“安家”的奥秘 [4][5] - 研究绘制出根系微生物的“定居地图”并破译了控制根系与微生物互动的“分子密码” [4][5] 研究模型与方法 - 研究团队以植物幼苗根系为研究模型 [5] - 研究结合了荧光标记的活体微生物和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 [5] 微生物定居机制 - 微生物在根系表面的“定居”呈现有规律的空间分布而非杂乱无章 [5] - 这种定居格局与根系内部的特殊屏障“凯氏带”的完整性密切相关 [5] - 当“凯氏带”结构出现“缺口”时会造成根系内部的营养物质向外泄漏 [5] - 从“缺口”泄漏出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氨基酸其中“谷氨酰胺”泄漏量最多 [5] 微生物行为调控 - 植物根部泄漏的“谷氨酰胺”对微生物具有明显的趋化性能够显著调控微生物的趋化、繁殖等行为活动 [7] - 当侧根生长造成“凯氏带”屏障出现“缺口”导致“谷氨酰胺”局部泄漏如同根系定点发出的“信号弹” [7] - 微生物识别到信号后会自发趋向于此引导其在根系表面形成有规律的聚居区 [7] 行业应用与意义 - 该研究揭示了“凯氏带”介导的根系分泌新途径为实现作物根际有益菌群的精准定向富集提供了技术路径 [8] - 研究为发展“固碳增汇”型绿色农业奠定了理论基础可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下的农业绿色转型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