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绿色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秧苗插得准,还能长得好(科技瞭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9 08:45
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 - 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玖顺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研制,开启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5] - 可有效替代化学除草剂使用,提升作业效率,省工节本、绿色增效优势显著 [5] - 基本作业流程包括铺膜、展平、压膜、打孔、插秧、切膜六大环节 [9] 技术研发背景 - 研发动机源于农业面源污染和碳排放问题:稻田氮肥利用率仅40%,每公顷每季排放1-3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 [7] - 传统除草方式依赖化学除草剂或人工除草,前者污染环境,后者成本高效率低 [7] - 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国产化突破解决了环保与高产的矛盾,技术从设想到现实历时5年 [8] 技术创新点 - 引入"插秧—打孔对位控制系统",实现小口径破膜与秧苗定位插入的精准匹配 [9] - 优化展平结构和压膜装置,保证膜面与泥面紧密贴合,无褶皱无气泡 [9] - 制定专门作业标准解决耕地平整度问题,确保膜铺得稳、苗插得准 [10] - 自动化设备日作业面积达25亩以上,突破传统人工辅助作业瓶颈 [10] 应用效果 - 在黑龙江寒地稻区提高田间温度2℃-5℃,提早成熟3到5天 [12] - 在长江中下游稻区成为有机水稻种植新利器,彻底摆脱化学除草剂依赖 [12] - 宏观效益:节水30%、增产5%以上、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12] 未来发展 - 计划优化设备结构,提升不同土壤环境适应性 [12] - 推进装备智能化,提高作业精准度和效率 [12] - 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服务加快技术推广普及 [12]
生物科技助力中国农业绿色转型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30 10:38
行业分析 - 全球农业生物制品市场预计将从2024年的151.2亿美元增长到2035年的435.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 [3] - 北美目前引领农业生物制品市场,但亚太地区预计将实现最高增长 [3] - 中国农业面临传统化学农药抗药性问题、极端气候挑战以及土壤质量退化等问题,生物制剂在中国有较大发展空间和潜力 [4] - 生物制剂是土壤健康和再生农业理念的关键工具之一,正在通过科技创新塑造农业未来发展趋势 [2] 公司分析 - 阿尔及亚公司(ALGEA)是先正达集团旗下专门从事海藻采收和产品制备的公司,开发了高效的海藻采收船 [1] - 阿尔及亚的采收船每小时可收割5吨海藻,采用可持续采收方式保留藻体基部以促进自然再生 [1] - 先正达集团将泡叶藻提取物制成生物制剂产品,应用于中国农田,帮助提高作物品质和土壤健康 [2] - 先正达生物制剂产品在四川眉山柑橘种植中应用,使坐果率和保果率平均提高30% [2] 产品与技术 - 泡叶藻富含海藻酸、氨基酸、有机酸等天然活性物质,其提取物制成的生物制剂可增强作物抗逆性并提高肥水利用效率 [1] - 泡叶藻生物制剂能促进植物活力,帮助作物应对恶劣环境,对产量和品质均有积极作用 [1][2] - 海藻生物制剂通过叶面喷雾(无人机或喷洒车)施用,在关键时刻改善作物生理特性 [2] 市场应用 - 泡叶藻生物制剂已在中国农田中应用,解决柑橘落果等问题,显著减少农户损失 [2] - 生物制剂在保障粮食安全、应对气候环境变化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
农业科技创新企业共绘绿色发展新蓝图
全景网· 2025-06-12 20:56
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与行业方向 - 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为农业科技发展指明方向 [1] - 富邦科技、隆平高科、托普云农等企业成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1] - 富邦科技通过"生物+数字"双轮驱动技术路径推动农业绿色转型 [1] 企业创新布局与技术路径 - 富邦科技依托康欣生物、富邦湘渝及国家级科研平台,聚焦"水肥药耦合+数字技术"差异化路径 [2] - 公司推出微生物菌剂、生物肥料、禾本科固氮技术等产品,形成降本增产综合解决方案 [2] - 2024年富邦科技营业收入12.35亿元,净利润0.94亿元 [2] - 隆平高科构建全球化研发网络,覆盖60余个育种站、1.6万亩试验基地和10余个生物技术实验室 [2] 绿色技术应用与环保效益 - 富邦科技生物肥料系列产品实现土壤改良,2024年现代农业业务营收2.1亿元(同比+169.05%) [3] - 禾本科固氮技术可替代氮肥,减少6,000-7,000万吨尿素生产对应的0.96-1.12亿吨煤炭消耗 [3] - 该技术缓解化肥导致的土壤问题,并减少全球2.5%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自合成氮肥) [3] 数字化农业生态建设 - 富邦科技定制化农业服务平台涵盖土壤检测、智能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全流程数字化服务 [4] - 托普云农物联网项目覆盖种质资源、耕地质量等关键环节,实现农作物生长全流程信息化 [4] - 行业展望:农业科技企业将持续深化技术创新,推动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双赢 [4]
新洋丰的“绿色突围战”
中国经济网· 2025-06-05 10:19
农业绿色转型背景 - 全球粮食体系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人为排放总量超过三分之一,其中粮食生产环节占比最高达39% [1] - 中国仍有40%左右的耕地存在不同程度退化问题,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任务艰巨 [1] - 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家战略,出台《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 [1] 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 公司承担20余项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包括"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 - 研发方向涵盖绿色缓控释肥料、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黑土地土壤障碍消减等 [2] - 已完成4种功能型缓控释肥料新产品和9种专用化缓控释产品,累计推广面积约135万亩 [2] - 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推动多项新型肥料成果产业化转化 [2] 标准体系建设 - 参与制定7项国家标准和7项行业标准,包括《复合肥料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等 [3] - 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3] 绿色产品与服务网络 - 构建涵盖20多个大类、上百种产品的多元化矩阵 [4] - 开发"洋丰正好""百倍邦"等系列新型肥料,提升肥料利用率并降低污染 [4] - 采用"3+1"团队作业模式,2024年开展技术培训及示范观摩会1万余场 [4] - 建立600余块高标准示范田,形成3258份测土配方施肥报告和2000余份作物营养解决方案 [4] 绿色生产与资源利用 - 2024年被认定为湖北省环境绩效A级企业 [5] - 磷石膏年处理能力逾700万吨,2024年综合利用达362.99万吨 [5] - 开展"磷石膏改良盐碱地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合作研究,推出"洋丰豆""洋丰硫"等系列产品 [5] - 推进荆门市东宝区磷石膏用于矿坑生态修复项目,可修复面积7.72公顷,消纳磷石膏200余万吨 [5] 行业发展趋势 - 肥料研发向"高效、专用、环保、功能化"方向发展 [4] - 农业绿色发展需要产品技术与科学理念相结合 [4] - 生态修复与固废资源化利用成为行业重要发展方向 [5]
做好农业绿色转型“必答题”
金融时报· 2025-05-20 11:17
农业绿色转型金融支持 - 四川广元市依托绿色金融改革试点契机,聚焦畜禽粪污减排和农副产品低碳加工领域,农业转型贷款余额达12.13亿元[1] - 中国人民银行广元市分行联合多部门印发《广元市农业转型金融标准试用实施方案》,建立项目库并创新金融产品,入库项目159个,授信36个,发放贷款31.7亿元[2] - 推出财政贴息政策,单项最高贴息200万元,期限最长5年,并配套优惠担保政策降低融资成本[2]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 四川省鹤仙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获苍溪农商银行300万元信用贷款(利率3.1%),引进智能粪污处理系统后新增5万羽蛋鸡产能,有机肥年增收60万元[3] - 广元市通过"转型+普惠+链长"模式发放肉牛羊行业畜禽粪污治理贷款1004万元[3] - 旺苍县木门镇推广沼液肥使化肥使用量减30%,每亩成本降35元,茶叶产量增5%-10%且品质提升[4] 农副产品低碳加工升级 - 苍溪县猕猴桃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获农业银行970万元贷款(利率2.95%),数字化改造后生产线损耗率下降,单位产值能耗降低10%[5] - 广元市通过"碳账户+再贷款"模式发放农业转型贷款1808万元,累计为24个项目提供3.4亿元贷款支持[5] 政策与机制创新 - 建立市级领导小组统筹农业转型金融标准实施,10家试点银行开设授信绿色通道[2] - 中国人民银行广元市分行推动"绿金贷"等政策产品落地,强化核心企业信用赋能产业链[3][5]
绿色循环链扮靓美丽乡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0 05:22
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 - 使用秸秆青贮收割机后,玉米秸秆收割效率大幅提升,一亩地仅需20分钟即可完成收割并直接使用[1] - 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可替代豆粕、玉米、麦麸等高价精饲料,降低养殖成本,且无需添加其他成分[1] - 玉米秸秆具有鲜嫩汁多、气味芳香、适口性好等特性,可改善牛肉质量并减少牛群消化系统疾病[1] - 当地已形成规模化利用示范效应,孵化出多家年利用青贮玉米秸秆超500吨的养殖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 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成效 - 绩溪县采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组合策略推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5%[2] - 全县已培育40家秸秆利用量超50吨的经营主体,其中10家企业年处理量超过500吨[2] 养殖粪污资源化处理模式 - 采用"联户分散收集-集中收储生态利用"模式处理散养户粪污,建成22个总计498.5立方米的污水收集池[4] - 处理后的养殖污水免费供给村民用于农作物种植,形成粪污利用-绿色种植的生态闭环[4] - 试点成功后投入1600万元新安江生态补偿资金推广至三镇,结合农村改厕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4] 农业绿色转型成果 - 通过资源化利用构建绿色循环链条,显著减少农业面源污染[5] - 形成可复制、可持续的农业废弃物处理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路径[5]
乡村拔节话“三力”(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5-06 06:17
乡村会客厅,现磨咖啡热销,卖一杯村集体分红3元;中药材加工厂,切片封装忙,村民干一天能挣150 元;游乐场,游客笑语欢声,一年营业额超40万元…… 前不久,笔者走进甘肃渭源县元古堆村,从拔节生长的"新事物"中,看见乡村发展新气象。2024年,村 人均纯收入达18860元,比2021年增长近52%;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20万元,是2021年的2倍多。截至目 前,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内,元古堆没有一人返贫,无一户"掉 队",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脱贫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难度不亚于脱贫攻坚。彼时同贫困作斗争,派了"强外援"、划了"及格线", 有托举、有目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自己"打全场",还没"终场哨"。如何切实做到平稳过渡、有效 衔接?"红火"的元古堆启示我们,要凭眼力、定力和执行力。 眼力过人、眼光独到,才能因地制宜。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这需要既看得准,又看得 远。 所谓"准",即见自己,知我之长、晓我之短,有的放矢。元古堆气候阴寒,宜种中药材,遂调整种植结 构,重点发展中药材产业,村民收入随产业发展涨了起来。所谓"远",即见未来、见他人,胸有发展大 势,眼见他山 ...
海利尔:拥有多款专利化合物,新一代生物农药即将面市
新华网· 2025-04-28 10:21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实施"原药制剂一体化、国内国际一体化"的双轮驱动战略,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保障食品安全与粮食安全 [2] - 国际业务已拓展至8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标跨国企业建立自主创新体系 [2] - 通过产学研合作与精细化工研发体系引进,研发投入占比持续保持在5%以上(不包括农药登记费用) [2][4] 研发创新与技术突破 - 实现从仿制到自主创制的跨越,拥有多项抗性害虫防治领域的专利化合物 [4] - 年度研发资金达数千万至亿元规模,2010年后系统引进国际研发体系 [2][4] - 新一代高效生物农药即将面市,形成覆盖农药创新全链条的产业体系 [4] 市场需求与产品应用 - 推行"不下田、就下岗"的田间实验室模式,研发准则为"从田间来,到田间去" [4] - 创制持效期20天以上的新型化合物(传统药剂仅3-4天),精准解决劳动力成本高的农民痛点 [4] - 专业农服团队直接获取种植户需求,新产品需通过田间实效测试 [4]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2015年成立实验室,制剂车间能耗较行业降低30% [5] - 淘汰中毒产品,新化合物均达微毒/低毒标准,开发环境友好型制剂 [5] - 推广精准施药技术,提供土、肥、种、药一体化全程解决方案 [5] 技术推广与安全使用 - 建立使用推广队伍指导科学用药,结合新媒体开展科普教育 [6] - 严格执行用药安全间隔期标准,实施全程追溯确保合规使用 [6]
中共中央、国务院,最新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4-07 17:45
农业强国规划核心观点 - 提出分阶段建设目标:2027年取得明显进展,2035年取得显著成效,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农业强国[1][4][5] -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4万亿斤[4][6] - 全领域推进农业科技装备创新,加快种业自主创新和农机装备升级[10][11] - 全环节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13][14] - 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16][17] - 深化农业对外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19][20] -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升农村现代生活水平[22][23] -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25][26] 粮食安全保障 - 守牢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6] -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在17.5亿亩左右,谷物面积14.5亿亩左右[8] - 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和粮油单产提升行动[7] - 健全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完善价格、补贴、保险等体系[8] -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木本粮油、生态渔业等[9] 农业科技创新 - 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布局,加快基因组学等研究突破[10] -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建设国际一流种质资源设施[11] - 加强大型高端智能农机和丘陵山区适用机械研发[11] - 促进数字技术与农业融合,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12] - 健全智慧农业标准体系,推动规模化农场数字化升级[12]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 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13] -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13] - 引导农户发展家庭农场,支持农民合作社组建联合社[14] -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拓展服务领域和环节[15] 乡村产业升级 - 完善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优化冷链物流布局[16] - 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16] - 做精做优乡村特色种养业,创新发展特色手工业[17] - 促进乡村产业融合,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等结合[17] 乡村建设与治理 - 分类编制村庄规划,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22] -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教育医疗养老水平[22] -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23] - 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文化[24] 城乡融合发展 - 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25] - 完善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机制,推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26] - 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体系[26] - 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动力,发展联农带农产业[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