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市场商业化
搜索文档
医药逻辑的“变局时刻”已经开始酝酿
格隆汇· 2025-09-26 08:39
文章核心观点 - 创新药行业的投资核心逻辑正从“BD为王”转向对商业化能力的关注,尤其是被市场忽视的国内商业化前景 [1][2][4][6] - 行业存在显著的“预期差”,即BD预期被过度放大,而市场商业化预期被严重忽视 [6] - 下一波医药投资浪潮的序章将围绕能够在国内市场实现商业化放量的公司展开 [6][7] 创新药牛市的核心驱动 - 近一年创新药牛市的股价上涨核心驱动因素是跨国药企的连续BD预期 [1] - 康方生物、科伦博泰、百利天恒、三生药业等公司的崛起均与大额BD交易相关 [1] - BD交易能让处于研发中的管线提前变现,对缺少资金的初创药企至关重要 [2] BD逻辑的演变与投资者阈值 - 随着BD交易数量增多、合同金额增大,投资者决策阈值提升,BD交易在投资者心中的价值正在“贬值” [2] - 首付款破1亿美金曾让投资者欢呼雀跃,现如数亿美元首付款的BD交易已比比皆是 [2] - “BD为王”的逻辑注定会逐渐淡化,投资者将不再以BD作为交易决策的核心逻辑 [2] 创新药商业模式的本源与挑战 - 药品的核心商业模式是供给者与需求者的价值交换 [3] - 药品最大的成本项在于前置的研发端,而非制造端,涉及大量时间成本与资金成本 [3] - 药物研发的高失败概率增加了创新药研发的风险 [3] 中国创新药企的融资与商业化转型 - 绝大多数中国创新药公司的商业模式暂未跑通,无法依靠产品矩阵产生持续现金流来供给研发 [4] - 在美元加息浪潮冲击下,BD成为创新药企难得的融资手段 [4] - 当能创造稳定现金流的药企增多,BD将不再是核心途径,商业化环节存在较大“预期差” [4] - 药企经营现金流长期覆盖研发成本时,企业可实现内生生长,这是中国创新药投资的大趋势 [4] 国内市场的商业化价值 - 国内市场是大多数药企商业化的核心市场,不应被视为鸡肋 [5] - 在研发成本已前置的情况下,国内市场的药物销售是多多益善,能够实现显著放量的药企值得关注 [5] - 国内市场的“稳稳的赚”是很多药企的基本盘,能显著降低后续研发压力 [5] 下一波投资浪潮的方向 - 理性的投资者在关注BD标的时,亦应寻找那些正在国内市场商业化放量的“潜力”公司 [6] - 从研发预期向商业化成绩落地是未来的大趋势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