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扶贫

搜索文档
49万被紧急拦截!这一骗局多地频发,专盯老年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3 16:02
诈骗手段分析 - 诈骗分子冒用"乡村振兴""国家扶贫"名义,通过宣传单、短信等渠道设下陷阱,诱骗受害人提供个人银行卡进行洗钱 [1] - 诈骗分子以"刷流水包装账户方可放款"等理由,利用受害人账户协助完成赃款转移 [1] - 诈骗分子设计虚假政府官网APP,诱导受害人下载并完成"补贴申请",要求转入"验证资金"实则用于洗钱 [3] - 诈骗分子教唆老年人应对银行核查,甚至提供详细话术并采取辱骂、倒地不起等方式对抗核查 [8] 受害群体特征 - 老年群体因信息获取渠道闭塞、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成为洗钱犯罪的新突破口 [1] - 老年人对国家政策信任度高且追求回报心理强,易被虚假信息诱导下载诈骗APP并泄露敏感信息 [4] - 部分老年人被诱导点击涉诈链接,以"激活金""手续费"等名义持续转账直至掏空账户资金 [8] 典型案例细节 - 包头市李先生被诱骗下载诈骗APP,误将49万元转入犯罪分子指定账户 [3] - 朝阳市傅某和刘某分别试图支取4.7万元和9万元"扶贫款",实为上游诈骗赃款 [6] - 赤峰市张某被承诺150万扶贫款,要求取现存入指定账户,账户冻结后反被威胁"侵占国家资金" [8] 犯罪产业链特征 - 案件呈现专业化、产业化特征,形成从信息收集、话术培训到资金转移的完整黑色产业链 [6] - 资金转移路径复杂,先转入受害人账户再诱骗"协助过账",最终完成洗钱 [4] - 传统银行卡渠道洗钱受阻后,犯罪分子加速开发新转移渠道 [4] 资金流动数据 - 单笔涉案金额达49万元 [3] - 朝阳市两起案例涉及4.7万元和9万元异常资金 [6] - 赤峰市案例中承诺发放150万扶贫款作为诱饵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