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钱犯罪

搜索文档
传统毒品犯罪数量下降 精准打击新型毒品犯罪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5 14:50
毒品犯罪趋势 - 全国检察机关批捕毒品犯罪5.3万余人,同比下降14% [1] - 起诉毒品犯罪6.5万余人,同比基本持平 [1] - 传统毒品犯罪呈现下降趋势,新型毒品犯罪逆势上涨 [3] - 新型毒品种类繁多、制作成本低,隐蔽性更强 [4] 毒品犯罪特点 - 境外毒品渗透加剧、新型毒品案件多发、毒品犯罪网络化更趋明显 [1] - 犯罪分子普遍采取"互联网+物流寄递+电子支付"等非接触方式进行交易 [4] - 个别医疗从业人员违反法律规定导致医用麻精药品管理失控 [3][4] 检察机关工作重点 - 福建检察机关办理海上跨境毒品犯罪案件15件130人,涉案毒品达10.5吨 [2] - 全国检察机关批捕涉毒洗钱犯罪700余人,起诉1300余人,同比上升2.1% [2] - 对毒品犯罪案件开展自行补充侦查2300余件 [2] - 重庆检察机关办理"零口供"毒贩案件,涉案冰毒490余克 [3] - 四川检察机关追缴涉毒资产600余万元 [2] 新型毒品治理 - 医用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替代滥用问题突出 [3] - 检察机关协同多部门加强医用麻精药品监管 [4] - 督促物流寄递企业严格遵守"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制度 [4] - 将推动制发司法解释治理非列管成瘾性物质滥用 [4]
男子利用口令红包收取漂洗毒资被判刑 最高检发布典型案例
南方都市报· 2025-06-25 14:34
南都讯记者刘嫚发自北京一男子在贩卖毒品时,交替使用境内外社交平台传递信息、利用他人支付账户,利用口 令红包等新型支付方式收取和漂洗毒资,被依法追究毒品犯罪和洗钱犯罪的刑事责任。6月25日,最高检发布"高 质效办好毒品案件加强禁毒综合治理"典型案例,上述案例入选。 典型案例显示,被告人叶某宾,男,2005年出生,无业。2023年12月,被告人叶某宾通过某境外社交平台向北京 市海淀区的鲍某某出售10粒国家管制类精神药品三唑仑。叶某宾要求鲍某某以某第三方支付工具口令红包的形式 支付毒资并通过境外社交平台发送口令红包码。后叶某宾将该口令红包码发送给位于境外的施某,由施某领取口 令红包后重新生成一个新的口令红包并将口令发送给叶某宾,最终叶某宾通过领取新的口令红包实现毒资的收 取。后叶某宾通过其上家将三唑仑从境外邮寄给鲍某某,鲍某某取件时被公安机关当场查获。 2024年9月27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以叶某宾犯走私、贩卖毒品罪、洗钱罪,依法提起公诉。2024年10月28 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以走私、贩卖毒品罪、洗钱罪,依法数罪并罚判处叶某宾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并处 罚金二万元。叶某宾未提出上诉,该判决已生效。 据介 ...
49万被紧急拦截!这一骗局多地频发,专盯老年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3 16:02
诈骗手段分析 - 诈骗分子冒用"乡村振兴""国家扶贫"名义,通过宣传单、短信等渠道设下陷阱,诱骗受害人提供个人银行卡进行洗钱 [1] - 诈骗分子以"刷流水包装账户方可放款"等理由,利用受害人账户协助完成赃款转移 [1] - 诈骗分子设计虚假政府官网APP,诱导受害人下载并完成"补贴申请",要求转入"验证资金"实则用于洗钱 [3] - 诈骗分子教唆老年人应对银行核查,甚至提供详细话术并采取辱骂、倒地不起等方式对抗核查 [8] 受害群体特征 - 老年群体因信息获取渠道闭塞、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成为洗钱犯罪的新突破口 [1] - 老年人对国家政策信任度高且追求回报心理强,易被虚假信息诱导下载诈骗APP并泄露敏感信息 [4] - 部分老年人被诱导点击涉诈链接,以"激活金""手续费"等名义持续转账直至掏空账户资金 [8] 典型案例细节 - 包头市李先生被诱骗下载诈骗APP,误将49万元转入犯罪分子指定账户 [3] - 朝阳市傅某和刘某分别试图支取4.7万元和9万元"扶贫款",实为上游诈骗赃款 [6] - 赤峰市张某被承诺150万扶贫款,要求取现存入指定账户,账户冻结后反被威胁"侵占国家资金" [8] 犯罪产业链特征 - 案件呈现专业化、产业化特征,形成从信息收集、话术培训到资金转移的完整黑色产业链 [6] - 资金转移路径复杂,先转入受害人账户再诱骗"协助过账",最终完成洗钱 [4] - 传统银行卡渠道洗钱受阻后,犯罪分子加速开发新转移渠道 [4] 资金流动数据 - 单笔涉案金额达49万元 [3] - 朝阳市两起案例涉及4.7万元和9万元异常资金 [6] - 赤峰市案例中承诺发放150万扶贫款作为诱饵 [8]
大学生买游戏卡,银行卡即被冻结!引出17亿元大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1 23:11
作 者丨郭聪聪 编 辑丨杨希 礼品卡沦为洗钱"隐形通道" 2025年2月,江苏连云港警方成功摧毁一个利用礼品卡洗钱的犯罪团伙,涉案金额高达17亿元。该 团伙长期为境内外非法资金提供资金结算服务,通过倒买倒卖礼品卡的方式,将黑灰产资金"合法 化"。 在这起案件中,大学生小王的遭遇颇具代表性。他在网络平台看到优惠游戏充值卡广告后,被商家 承诺的"充值金额越大优惠越大"所吸引。更诱人的是,商家表示如果通过银行卡转账跳过平台流 程,还能享受额外优惠。然而在小王通过私人转账购买礼品卡后,其银行卡却因涉及洗钱交易被冻 结。 警方调查发现, 这些看似普通的礼品卡交易背后,隐藏着"外币—礼品卡—人民币"的非法汇兑通 道。 这个链条包含上游资金吸入、地下钱庄汇兑、吸粉引流卖卡、平台资金结算等环节,形成了一 个完整的资金运作链。 律商联讯风险信息的金融犯罪合规专家黄维列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揭示了这种新型犯罪的手法和 特点。他解释道,境外犯罪集团首先以黑市价收购美元、欧元等外币,然后与境内卡商勾结,将外 汇转换为亚马逊、Steam等国际通用礼品卡。卡商再以8—9折甚至更低价通过社交平台抛售,吸引 游戏玩家等消费者购入,这种方式也 ...
洗不白的钱,逃不掉的罪
天天基金网· 2025-05-22 18:25
制图/察画汇创意社 王翊乔 编者按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 重视反洗钱工作。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都对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作出重 要部署。今年1月1日,新修订的反洗钱法开始施行。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就惩治 洗钱犯罪建言献策。检察机关是依法惩治洗钱犯罪的重要责任主体。为深入展现检察机关协 同各方力量惩治洗钱犯罪的质与效,本报记者深入各地采访,围绕洗钱犯罪成因、洗钱犯罪 手段、洗钱犯罪治理等采写了系列报道,向社会公众揭示洗钱犯罪的罪与罚,敬请关注。 ◆洗钱犯罪的根本动因是要将非法所得合法化。洗钱犯罪与毒品犯罪、有组织犯罪、金融犯 罪、腐败犯罪等上游犯罪有着紧密联系,被洗的钱都是上游犯罪的所得及其收益。 ◆自最高检2020年部署推进反洗钱工作以来,全国检察机关采取系列反洗钱工作举措,不断 加大反洗钱工作力度,不断增强"一案双查"意识,发现了一批洗钱犯罪线索,办理了一批洗 钱犯罪案件。 ◆2021年,刑法修正案(十一)扩大洗钱犯罪的主体范围,将"自洗钱"纳入打击范围,对洗 钱罪的定罪量刑产生重大影响。2024年8月,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发布《关于办理 ...